第507章 随便你们说(1/2)
三千八百名新军军卒,这真的让赵曦心疼了。
就是他率军与西夏作战,双方投入几乎是这次十倍的军力,当时折损的新军军卒也只有五千多点……折损的西军另说。
毕竟当初是以西军为主,新军为辅。而这一次对战吐蕃,是完完全全的新军,居然有这样大的伤亡率。
所以,郭逵和种鄂回朝后,赵曦根本没有接见他俩,直接让他俩到讲武堂了。
朝堂没人觉得奇怪。
除了大理,国朝所有对外的大胜,都是官家亲政赢下的,就是大理那一次,也是以老护卫营为主打赢的。
这一次,赢了凶悍而好战的吐蕃,在朝臣眼里,这一次胜利的意义比官家做主帅的意义更深远。
偏偏官家如此这般的冷落功臣……再想想太祖太宗的一些做法,就不难理解了。
国朝,还是文臣的天下。
“汉臣,规劝他俩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虽然无意惩处,但我担心自己见他俩真的会压不住脾气。”
“这一战本不该这样。咱们都推演过,最不如意的战术,也不过两成的伤亡。而他们呢?居然三成多的伤亡!”
赵曦没有接见郭逵和种鄂,并不是要把他俩丢一边去,如今的国朝还丢不开他俩。
“陛下,老臣明白。其实这次伤亡较大的原因,并不是将帅不和,也不是没有两翼分兵追击。真正导致伤亡过高的原因是种、郭两位老帅对火器作战没有深入了解,导致在追击时战车的分布不合理。”
“将战车置于中军,这样安排本意是中军策应首尾,是老成持重的排兵布阵,却让战车失去了该有的作用。战车的功能偏向于守,有移动缓慢的缺点。”
“而新军作战,在突袭、阵地战上有优势,而战车的作用应该体现在阵地战上。”
“两位老将仅仅把战车当作坚城,当作将士们的后盾,忽略了战车在阵地战上的大部分作用。这才是伤亡过高的主要原因。”
“老臣会在讲武堂将这次战事与两位老将进行推演,以这样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失误,绝不会对官家的处置有任何怨言。”
狄青还真没觉得官家这样做是错的。
他当初征战广南,还是有官家亲征做掩饰,可回朝以后,确实得到了赏赐,还入了西府,官至枢密副使。那又怎样?从他入朝堂第一天起,就没有断过被攻讦。
而郭逵和种鄂,一样是大胜。若官家这时候再不吝赏赐,恐怕结果未必会比自己强多少。
其实,狄青还是想的简单了。
郭逵和种鄂,即便受到了赏赐,也不会遭遇他狄青的情况。
他们两人都属于武将世家,并不是像狄青这样纯粹的草根大将。
有没有根基,在任何时代都是混朝堂的关键。
当然,狄青不会这样说,赵曦即便能想到狄青的想法,也不会去点破。
“确实,这次让他俩到讲武堂,虽然不至于如同其他将校那样接受授课,还是希望他俩能沉下心来去熟悉火器作战的方式方法。”
“早年设想的各种地形作战的战例,让他俩尽量多接触,工坊城的新式武器,也让他俩多参与试验。只有这样,老帅才能不老……”
虽然称为老将老帅,其实都不算老。不管是郭逵还是种鄂,年龄都不到五十。
狄青是真正的老帅,已经六十多岁了。
国朝的将帅梯队,自狄青往下,种鄂、郭逵算得上中坚力量了。
不是说没有这年龄的将领,而是没有他俩的威望和战功,真正统率一路军伍时,不像他俩能服众。
就如熊本,就如向敏中……
至于再往下一个梯队,如曹霖等老护卫营的四大金刚,他们还需要积累名望……
不管是不是变相保护吧,反正见郭逵和种鄂被放在讲武堂闲置,朝堂没有一份攻讦他俩的奏折。
这在国朝是从来没有的事。所有武将,在一次大战之后,不论胜负,是肯定需要面对朝臣们的弹劾的。
偏偏这一次没有。这结果狄青是真心羡慕,而种鄂和郭逵似乎也体味到了官家的深意……错对吧,赵曦没心思想这些。
因为朝臣闲着没事,看到了内苑那些修造一新的亭台楼阁,开始接连不断的指责官家奢华无度了。
什么不体恤边疆军将之苦,大胜吐蕃的奖赏够不着内苑修缮的皮毛。
什么国事蜩螗,官家不思进取,安于享乐,乃是祸国之举……还好,没有提亡国。
凡是能跟修建内苑挂上勾的借口,全部被臣工拿来指责他赵曦了。
这时候没人想这笔钱的来源,更没人考虑就连勤政殿也是内库出资修建的。
赵曦没搭理,一律留中不发,甚至看一眼奏疏,只要是关于这方面的,他直接丢一边,择日用于烧火。
不仅如此,赵曦还在这时候派遣一千人的队伍,前往河北道……
市井有传,官家这是为到泰山,请泰山
就是他率军与西夏作战,双方投入几乎是这次十倍的军力,当时折损的新军军卒也只有五千多点……折损的西军另说。
毕竟当初是以西军为主,新军为辅。而这一次对战吐蕃,是完完全全的新军,居然有这样大的伤亡率。
所以,郭逵和种鄂回朝后,赵曦根本没有接见他俩,直接让他俩到讲武堂了。
朝堂没人觉得奇怪。
除了大理,国朝所有对外的大胜,都是官家亲政赢下的,就是大理那一次,也是以老护卫营为主打赢的。
这一次,赢了凶悍而好战的吐蕃,在朝臣眼里,这一次胜利的意义比官家做主帅的意义更深远。
偏偏官家如此这般的冷落功臣……再想想太祖太宗的一些做法,就不难理解了。
国朝,还是文臣的天下。
“汉臣,规劝他俩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虽然无意惩处,但我担心自己见他俩真的会压不住脾气。”
“这一战本不该这样。咱们都推演过,最不如意的战术,也不过两成的伤亡。而他们呢?居然三成多的伤亡!”
赵曦没有接见郭逵和种鄂,并不是要把他俩丢一边去,如今的国朝还丢不开他俩。
“陛下,老臣明白。其实这次伤亡较大的原因,并不是将帅不和,也不是没有两翼分兵追击。真正导致伤亡过高的原因是种、郭两位老帅对火器作战没有深入了解,导致在追击时战车的分布不合理。”
“将战车置于中军,这样安排本意是中军策应首尾,是老成持重的排兵布阵,却让战车失去了该有的作用。战车的功能偏向于守,有移动缓慢的缺点。”
“而新军作战,在突袭、阵地战上有优势,而战车的作用应该体现在阵地战上。”
“两位老将仅仅把战车当作坚城,当作将士们的后盾,忽略了战车在阵地战上的大部分作用。这才是伤亡过高的主要原因。”
“老臣会在讲武堂将这次战事与两位老将进行推演,以这样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失误,绝不会对官家的处置有任何怨言。”
狄青还真没觉得官家这样做是错的。
他当初征战广南,还是有官家亲征做掩饰,可回朝以后,确实得到了赏赐,还入了西府,官至枢密副使。那又怎样?从他入朝堂第一天起,就没有断过被攻讦。
而郭逵和种鄂,一样是大胜。若官家这时候再不吝赏赐,恐怕结果未必会比自己强多少。
其实,狄青还是想的简单了。
郭逵和种鄂,即便受到了赏赐,也不会遭遇他狄青的情况。
他们两人都属于武将世家,并不是像狄青这样纯粹的草根大将。
有没有根基,在任何时代都是混朝堂的关键。
当然,狄青不会这样说,赵曦即便能想到狄青的想法,也不会去点破。
“确实,这次让他俩到讲武堂,虽然不至于如同其他将校那样接受授课,还是希望他俩能沉下心来去熟悉火器作战的方式方法。”
“早年设想的各种地形作战的战例,让他俩尽量多接触,工坊城的新式武器,也让他俩多参与试验。只有这样,老帅才能不老……”
虽然称为老将老帅,其实都不算老。不管是郭逵还是种鄂,年龄都不到五十。
狄青是真正的老帅,已经六十多岁了。
国朝的将帅梯队,自狄青往下,种鄂、郭逵算得上中坚力量了。
不是说没有这年龄的将领,而是没有他俩的威望和战功,真正统率一路军伍时,不像他俩能服众。
就如熊本,就如向敏中……
至于再往下一个梯队,如曹霖等老护卫营的四大金刚,他们还需要积累名望……
不管是不是变相保护吧,反正见郭逵和种鄂被放在讲武堂闲置,朝堂没有一份攻讦他俩的奏折。
这在国朝是从来没有的事。所有武将,在一次大战之后,不论胜负,是肯定需要面对朝臣们的弹劾的。
偏偏这一次没有。这结果狄青是真心羡慕,而种鄂和郭逵似乎也体味到了官家的深意……错对吧,赵曦没心思想这些。
因为朝臣闲着没事,看到了内苑那些修造一新的亭台楼阁,开始接连不断的指责官家奢华无度了。
什么不体恤边疆军将之苦,大胜吐蕃的奖赏够不着内苑修缮的皮毛。
什么国事蜩螗,官家不思进取,安于享乐,乃是祸国之举……还好,没有提亡国。
凡是能跟修建内苑挂上勾的借口,全部被臣工拿来指责他赵曦了。
这时候没人想这笔钱的来源,更没人考虑就连勤政殿也是内库出资修建的。
赵曦没搭理,一律留中不发,甚至看一眼奏疏,只要是关于这方面的,他直接丢一边,择日用于烧火。
不仅如此,赵曦还在这时候派遣一千人的队伍,前往河北道……
市井有传,官家这是为到泰山,请泰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