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围(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进代州,让满朝堂一日三惊,最终以国朝夺取云应四州为结局。

    这一战,打出了国朝军伍的风范,令辽夏蛮夷不敢南顾。

    河湟开边,从占领皋兰开始,步步推进,拿下兰州,又攻可邈川城,致使吐蕃和沙陀诸多部落内附。开边河湟、打通西域商路也基本实现。

    政和以来,国朝在国防军事上,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为国朝开拓了千里江山。

    本来应该是所谓的政治思想排在首位,可惜,这时代没这个说法,赵曦也找不到可以在这方面阐述的内容,所以就省略了。

    要说这时代没信仰也不对,他们信仰祖先,而信仰祖先这一点,一直延续到后世,根深蒂固。

    要说这时代有信仰,却找不到成体系成理论的信仰。

    赵曦也没想过创立什么信仰的章程,不合时宜,也玩不了。

    接下来是关于教化方面的汇报。这一点以臣工的意思,是要放在第一位汇报的,只是赵曦坚持,最后内阁妥协了。

    然后…~富弼在这方面用了大篇幅来陈述。

    从政和元年开始,历数国朝这些年在繁荣文华方面的措施和成就。

    从历年开科大比的进士及第,到活字印刷对传道文华的作用,从地方州府郡县授学的增加,到国朝贡院的建造,从幼童开蒙,到军卒识字,凡是跟教化有关的,富弼不烦陈述。

    甚至连西夏北辽传唱国朝诗词也作为一项在陈述。

    这个篇幅,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司马光、苏洵、苏辙、张载、周敦颐、程颐、程灏、邵雍等等,凡是在国朝有名的学派和文士,凡是在文坛有名望的,富弼都不吝赞颂。

    赵曦发现,在富弼陈述这个篇章时,勤政殿是最安静的,人们的专注度也是最大的。

    说实话,赵曦对于太祖在增加的帽翅多少觉得有些儿戏,他倒也没有去改官帽的想法。

    但是,因为现在的朝会改变,朝臣们都挨着坐下,对于交头接耳就必须得预防了。

    所以,监察衙门出台了朝会不良记录措施,并且,监察官参加朝会,就是按照三成的比例,随机的在朝臣中间入座的。

    而在富弼汇报大宋文华篇幅时,是唯一不需要有监察官监督的。

    文…~武…~在国朝若想真的平等,任重而道远呀!

    而后,富弼开始汇报产业发展。其实这一块应该叫经济发展。随便吧,怎么叫无所谓,关键在于赵曦要传达一个理念…~产业发展在他的施政中权重很大。

    这块的内容,基本上是工坊城、国营寺和市易寺的汇总。

    在这一点上,就不得了从老护卫营的作坊开始说起,然后展开论述。

    同样,这部分的吸引力也同样强。毕竟这是涉及到利益和政绩的。

    利益,在座的每一位官员,无一不掺合着国朝的产业作坊。从最早的广南锰矿、大理矿城,到怀州石炭矿,到后来工坊城的水泥、马车、羊毛等等,再到工坊城对新产品的扑买…~这都是钱呀!

    政绩,官家的五年规划,从召见朝廷各衙门主官开始,所有臣工就清楚了,产业发展将成为政绩考评的内容之一,还是权重很大的一部分。

    所以,这部分的关注度也很高。

    赵曦心思不在富弼的工作报告上,不仅仅是他已经审核过那份汇报,主要是这样的形式让他有些恍惚……太熟悉了。

    赵曦对于大朝会的改变,模式的改变还不是主要的。在赵曦心里,这种朝会之前的沟通和审议、商讨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做能确保一点,不会再出现朝会上吵闹的现象。

    沟通放在讨论之前…~这是赵曦对朝会、议政以及内阁议事的引导。

    富弼还在阐述,从成绩已经转到了展望,也就是赵曦提出的五年计划。

    内阁最终商讨的结果,并没有将五年规划单独拿出来发诏令,而是融合在工作报告中宣读了。

    有点不伦不类了,本来的五年规划,最后成了年度总结和次年工作计划的模式。

    毕竟是第一次推动,赵曦也没有真的去追求完美。有些事,只要有了开头,总会有特定的趋势去逐步完善的。

    赵曦一直关注着下面臣工的表现。原以为会出现的混乱没有,就是那些醒目的监察官,也被富弼的工作报告吸引了,就像听大家讲学一般,安安静静的在倾听。

    或许是这样的方式让人感觉到新奇,但不得不承认,大宋臣工们求知的精神。

    这样的工作报告,对于后世的赵曦,除了怀念,还有就是恍惚,绝没有专心倾听的念头。

    近一个时辰,赵曦都想啜口茶润润嗓子了,可富弼的声调还依旧,不急不躁,不高不低。

    但是,赵曦能感觉到富弼情绪的变化,每说到国朝如今的成就,富弼都有种抑制不住的亢奋,当展望未来时,从语气中都能感觉到他的信心。

    文字唯有带着情绪,才能真正完全的表达其中深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