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2/3)
是对地方州府施政的鞭策,背后的含义,赵曦却是想将大一统的制度优势,用这种方式充分发挥。
一项政策,朝廷在制定以后,在京兆府的实施跟在京东东路都不会完全一样,更别提南北的巨大区别了。
国朝从来没有过任务指标之类的措施,考评也都是泛泛的内容。
赵曦也没有想过要一次就把事情做到臻境,只是想传达一种施政的方法论。
可是…~大朝会所体现出来的成就,让内阁大臣都欣慰了,满足了,担心横生枝节会破坏这样的大好局面。
“官家,臣以为可行……”
哦……忘了,忘了还有一个致力于改变的王安石。
“王卿说说看。”
赵曦的着语气,已经大体表明了态度。
“官家,既然国朝的规划是大而化之,责任书也完全可以大而化之。目的只是对国朝治政的统一,也就是对于朝廷各项政务的同步推进。”
“当然,这存在地方主官因为能力差距,而不可能完全同步,这也同样能体现官员的优劣,从而给朝廷选材提供参考。”
“官家的责任书议程,在今年签订时,可以不明确指标任务,只需要让臣工知道这种方式,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此一来,便可以逐年完善!”
王安石的话,让赵曦突然想起特符合这情形的一句话:虽不中也不远也!
赵曦现在已经脱离了跟朝臣辩驳的境界,经过多年的磨合,已经到了自己随便一个想法,让臣工揣度的程度。
所以,王安石这番话是真的相当的合事宜。
赵曦再一次看向富弼…~他是首相。
“官家,王内阁所言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老臣以为,责任书尽量不明确指标任务,不对地方州府强令,并且要在朝会上明示本年责任书为试行……”
“官家,朝廷的五年规划,都是有相关内容的,臣担心因为责任书的出台,会给地方州府造成朝廷以此评价官员的误解,从而导致地方州府在推行朝廷政策时,急于求成,从而影响民生。”
内阁大臣看来都有些误会,其实,从赵曦的本意,并不是就要在这一次的大朝会,就把国朝的机制完美了。
他的目的,其实就是一种理念的传达,说白了,就是提供模式或者说模板,然后在具体推行中逐渐完善。
经过三五年磨合,能让这种模式成熟,并在国朝熟练运行,他可以确定,国朝上下可以形成真正大一统朝廷集权的体制。到那时,才能发挥集中全国朝办大事的情况。
不管是王安石的建议,还是富弼的担忧,从本质上并没有脱离赵曦推出责任书的意义和指向。
“责任书推出有点仓促,朕也无意将责任书在这一次就正式推开。这就是做一个引导……”
“诸位臣工,朕的意思,本次朝会责任书的方式要推开,但是,不作为国朝所有州府衙门的固定议程。”
“朕以为,这一次大朝会,责任书作为补充议程,或者说州府和衙门加分项,让地方州府郡县或朝廷各衙门自愿认领与朝廷签订责任书。”
“如此一来,既可以推开责任书的模式,同时也有激发臣工上进心。有了自愿的选择,又是加分项,不作为固定目标任务。如此,不会因臣工为完成朝廷任务指标而强行摊牌,影响民生。”
不说仓促的原因,从符合实情谈起,赵曦也不可能在这样没有沟通的情况下,强行推动一项措施。这与他循序渐进改变国朝现状的宗旨不符。
赵曦说完话,似乎听到了内阁大臣那一声的松气……至于吗?赵曦不认为他能对内阁大臣有如此大的压力。
或许,他们太求稳了,生怕有太多的变数。
国朝有了大改观,所有的一切得益于这些年的新政。同时,这样的成效也让朝臣不敢轻易去作改变。
之前所有的新政,赵曦都是经过沟通,然后潜移默化的渗透,最终得以实现。
即便是借王安石的口,也是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反复几次,逐渐让朝臣接受后,以一个相对均衡的成稿推出。
而这责任书…~说起来仅仅是签订的形式,其实,责任书跟军令状是接近的,最起码对于朝臣们是这样。
“官家,责任书具体指标如何确定?”
责任书来源于五年规划,比如,涉及到产业发展的进步,涉及到役兵招募的数量,涉及到税入增加等等……
“具体指标由各衙门和地方州府郡县自行确定。当然,这应该基于他们近几年的具体情况而定,要有提高,有进步,有改善,才能体现责任书加分项的意义。”
随后,赵曦便不再过问了,只是将此事交于内阁大臣。他只需要在大朝会的最后一日,看到大朝会有签订责任书的议程即可。
剩下的就是内阁大臣需要做的事了。
赵曦自即位以来的施政风格,基本上在朝廷,在内阁大臣中已经形成了,那就是沟通。
如今,当官家抛出责任
一项政策,朝廷在制定以后,在京兆府的实施跟在京东东路都不会完全一样,更别提南北的巨大区别了。
国朝从来没有过任务指标之类的措施,考评也都是泛泛的内容。
赵曦也没有想过要一次就把事情做到臻境,只是想传达一种施政的方法论。
可是…~大朝会所体现出来的成就,让内阁大臣都欣慰了,满足了,担心横生枝节会破坏这样的大好局面。
“官家,臣以为可行……”
哦……忘了,忘了还有一个致力于改变的王安石。
“王卿说说看。”
赵曦的着语气,已经大体表明了态度。
“官家,既然国朝的规划是大而化之,责任书也完全可以大而化之。目的只是对国朝治政的统一,也就是对于朝廷各项政务的同步推进。”
“当然,这存在地方主官因为能力差距,而不可能完全同步,这也同样能体现官员的优劣,从而给朝廷选材提供参考。”
“官家的责任书议程,在今年签订时,可以不明确指标任务,只需要让臣工知道这种方式,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此一来,便可以逐年完善!”
王安石的话,让赵曦突然想起特符合这情形的一句话:虽不中也不远也!
赵曦现在已经脱离了跟朝臣辩驳的境界,经过多年的磨合,已经到了自己随便一个想法,让臣工揣度的程度。
所以,王安石这番话是真的相当的合事宜。
赵曦再一次看向富弼…~他是首相。
“官家,王内阁所言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老臣以为,责任书尽量不明确指标任务,不对地方州府强令,并且要在朝会上明示本年责任书为试行……”
“官家,朝廷的五年规划,都是有相关内容的,臣担心因为责任书的出台,会给地方州府造成朝廷以此评价官员的误解,从而导致地方州府在推行朝廷政策时,急于求成,从而影响民生。”
内阁大臣看来都有些误会,其实,从赵曦的本意,并不是就要在这一次的大朝会,就把国朝的机制完美了。
他的目的,其实就是一种理念的传达,说白了,就是提供模式或者说模板,然后在具体推行中逐渐完善。
经过三五年磨合,能让这种模式成熟,并在国朝熟练运行,他可以确定,国朝上下可以形成真正大一统朝廷集权的体制。到那时,才能发挥集中全国朝办大事的情况。
不管是王安石的建议,还是富弼的担忧,从本质上并没有脱离赵曦推出责任书的意义和指向。
“责任书推出有点仓促,朕也无意将责任书在这一次就正式推开。这就是做一个引导……”
“诸位臣工,朕的意思,本次朝会责任书的方式要推开,但是,不作为国朝所有州府衙门的固定议程。”
“朕以为,这一次大朝会,责任书作为补充议程,或者说州府和衙门加分项,让地方州府郡县或朝廷各衙门自愿认领与朝廷签订责任书。”
“如此一来,既可以推开责任书的模式,同时也有激发臣工上进心。有了自愿的选择,又是加分项,不作为固定目标任务。如此,不会因臣工为完成朝廷任务指标而强行摊牌,影响民生。”
不说仓促的原因,从符合实情谈起,赵曦也不可能在这样没有沟通的情况下,强行推动一项措施。这与他循序渐进改变国朝现状的宗旨不符。
赵曦说完话,似乎听到了内阁大臣那一声的松气……至于吗?赵曦不认为他能对内阁大臣有如此大的压力。
或许,他们太求稳了,生怕有太多的变数。
国朝有了大改观,所有的一切得益于这些年的新政。同时,这样的成效也让朝臣不敢轻易去作改变。
之前所有的新政,赵曦都是经过沟通,然后潜移默化的渗透,最终得以实现。
即便是借王安石的口,也是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反复几次,逐渐让朝臣接受后,以一个相对均衡的成稿推出。
而这责任书…~说起来仅仅是签订的形式,其实,责任书跟军令状是接近的,最起码对于朝臣们是这样。
“官家,责任书具体指标如何确定?”
责任书来源于五年规划,比如,涉及到产业发展的进步,涉及到役兵招募的数量,涉及到税入增加等等……
“具体指标由各衙门和地方州府郡县自行确定。当然,这应该基于他们近几年的具体情况而定,要有提高,有进步,有改善,才能体现责任书加分项的意义。”
随后,赵曦便不再过问了,只是将此事交于内阁大臣。他只需要在大朝会的最后一日,看到大朝会有签订责任书的议程即可。
剩下的就是内阁大臣需要做的事了。
赵曦自即位以来的施政风格,基本上在朝廷,在内阁大臣中已经形成了,那就是沟通。
如今,当官家抛出责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