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官家大才(1/2)
南征军在广南西路,便接到了朝廷的诏令。
没有询问在安南的过程,只是带来了各种文书,是南征军借漕运渠道回朝的文书。
章惇知道,整个南征军的详细奏报,除了自己撰写的,监察衙门、皇城司,各有表述。
朝廷诏令无异议,就意味着他这一趟远征,算是过关了。
大军到了江南,才有了漕运的船。
如今的大宋军卒转运,没了转运使这差遣,全部由地方州府的军务衙门安排。
军务衙门,也叫军务司,隶属于枢密院、兵部和地方州府三方共管的衙门。
取代了原本团练使的职能,负责训练民夫,联络驻军,安置退役军卒,招募新兵等事务。
大军转运也由军伍司协调漕运和轨道。
并且,军务司在地方是兵站的主管衙门。
这样使国朝的军伍,真正的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最起码在地方,仅仅是联络,不再受地方管辖,也就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意外。
赵曦设置这个衙门时,是借了后世的体制。
就比如刑恕,就属于襄州的军务使,主管一州军务。
当然,不能因为刑恕的错,就否定了这个体系,相比早年的转运使制度,军务司的常设,首先提升了武将的地位;其次,是解决了国朝战事协调沟通不畅的难题。
就比如现在,当南征军抵达江南时,漕运的运兵船只已经满满当当的停靠在杭州的漕运码头。
“终于不用大象身上晃荡了,晃荡的某骨头都软了……”
虽然坐船王舜臣也不太喜欢,可大象实在是不想再坐了。
刚开始时的新鲜感,刚过了广南西路就烦了。
“新船?”
章惇是南方人,一眼就看出这运兵船只的新旧。
或者说,这些船只进河都不足三月。
“大帅还不知道吧?现在的漕运已经不是朝廷主导了。就这些个运兵船只,送了大军以后,回头就改装成货船或者客船了。”
“这一次运兵,杭州需要三年不从漕运航道拿分红,而朝廷也将如数减免杭州税入……”
“如此运兵,地方州府可愿意?漕运东家也愿意?”
以前运兵,是由转运使衙门组织,不管是抽调民夫,还是征用民船或者官船,那都是有朝廷的法令做基础,自愿不自愿,都没得选择,只能执行。
所以,在运兵时,不管是船只,还是运营途中的各种伺候,大多数是能省就省,甚至军卒吃不饱,军粮掺些砂石,那都是常事。
更有甚至,还出现故意使用漏船,将将士们停留在漕运通道上,然后跟官府坐地起价的情况。或者说是地方州府伙同漕运克扣军粮,践踏将士的事多有发生。
现在都改为民运了,或者说是半民间,半朝廷的方式,会不会比以前更糟糕?
“好叫将军知晓,转运兵员,对于地方州府而言,是记录在案的不说,也同样是地方州府的政绩,特别是下官作为军务司的政绩。”
“只要一年有这样一次转运,不出差错,下官今年的吏部考评上等是肯定的。并且,只要州府承担一次大军的转运,朝廷会给与地方州府一定的税入提留,这对地方州府而言是天大的好事。”
“至于漕运东家······地方州府对航道有管辖权,在漕运那里有份子,承担一次转运,交好州府衙门不说,州府还三年不分红······这样的好事,有人抢着干。这大运河的漕运可不是独一份······”
在军务司嘴里还吧嗒着,感觉挺惋惜的。可不吧,这样的好事,都让狗日的商贾赚了,州府虽然也得利,哪有商贾赚的多。
朝廷是大气,做事厚道,否则就是让他们这些商贾免费转运将士,也不敢有人说什么。毕竟航道识朝廷的。
“你是说航道上有资格运营漕运的很多家?”
“也不是好多家吧,三五家总是有的。还是分节段的,能拿下大运河全程的,听闻只有驿递行是贯通整个大运河航道的,其他的都是分节段的。”
“就比如这次转运,运通商行只负责转运到徐州境,接下来将是京东路的商社接应,并转运大军进京······”
将士们在登船,看着这迎风飘扬,无边无际的风帆,章惇招呼军务使一起坐定。章惇心里可不仅仅是军务,他有想法,所以,对于朝廷的新政,他需要更多的了解。
“为何驿站不承担转运?那样不是更省事吗?”
“章帅,若驿站那边要承担这事,地方州府就没什么事了。这是我杭州府尊争取过来的。”
“下官听闻,就承担将士转运之事,在朝廷也是有争论的。大运河沿线的地方州府,还有这些商贾的背后,可就在朝堂掰扯······”
这军务司也是个棒槌,真当朝廷还是以往的朝廷呀?还在朝堂上掰扯?
“下官听说,最后是官家下的令,说是首先让地方运营方承担,驿站因为
没有询问在安南的过程,只是带来了各种文书,是南征军借漕运渠道回朝的文书。
章惇知道,整个南征军的详细奏报,除了自己撰写的,监察衙门、皇城司,各有表述。
朝廷诏令无异议,就意味着他这一趟远征,算是过关了。
大军到了江南,才有了漕运的船。
如今的大宋军卒转运,没了转运使这差遣,全部由地方州府的军务衙门安排。
军务衙门,也叫军务司,隶属于枢密院、兵部和地方州府三方共管的衙门。
取代了原本团练使的职能,负责训练民夫,联络驻军,安置退役军卒,招募新兵等事务。
大军转运也由军伍司协调漕运和轨道。
并且,军务司在地方是兵站的主管衙门。
这样使国朝的军伍,真正的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最起码在地方,仅仅是联络,不再受地方管辖,也就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意外。
赵曦设置这个衙门时,是借了后世的体制。
就比如刑恕,就属于襄州的军务使,主管一州军务。
当然,不能因为刑恕的错,就否定了这个体系,相比早年的转运使制度,军务司的常设,首先提升了武将的地位;其次,是解决了国朝战事协调沟通不畅的难题。
就比如现在,当南征军抵达江南时,漕运的运兵船只已经满满当当的停靠在杭州的漕运码头。
“终于不用大象身上晃荡了,晃荡的某骨头都软了……”
虽然坐船王舜臣也不太喜欢,可大象实在是不想再坐了。
刚开始时的新鲜感,刚过了广南西路就烦了。
“新船?”
章惇是南方人,一眼就看出这运兵船只的新旧。
或者说,这些船只进河都不足三月。
“大帅还不知道吧?现在的漕运已经不是朝廷主导了。就这些个运兵船只,送了大军以后,回头就改装成货船或者客船了。”
“这一次运兵,杭州需要三年不从漕运航道拿分红,而朝廷也将如数减免杭州税入……”
“如此运兵,地方州府可愿意?漕运东家也愿意?”
以前运兵,是由转运使衙门组织,不管是抽调民夫,还是征用民船或者官船,那都是有朝廷的法令做基础,自愿不自愿,都没得选择,只能执行。
所以,在运兵时,不管是船只,还是运营途中的各种伺候,大多数是能省就省,甚至军卒吃不饱,军粮掺些砂石,那都是常事。
更有甚至,还出现故意使用漏船,将将士们停留在漕运通道上,然后跟官府坐地起价的情况。或者说是地方州府伙同漕运克扣军粮,践踏将士的事多有发生。
现在都改为民运了,或者说是半民间,半朝廷的方式,会不会比以前更糟糕?
“好叫将军知晓,转运兵员,对于地方州府而言,是记录在案的不说,也同样是地方州府的政绩,特别是下官作为军务司的政绩。”
“只要一年有这样一次转运,不出差错,下官今年的吏部考评上等是肯定的。并且,只要州府承担一次大军的转运,朝廷会给与地方州府一定的税入提留,这对地方州府而言是天大的好事。”
“至于漕运东家······地方州府对航道有管辖权,在漕运那里有份子,承担一次转运,交好州府衙门不说,州府还三年不分红······这样的好事,有人抢着干。这大运河的漕运可不是独一份······”
在军务司嘴里还吧嗒着,感觉挺惋惜的。可不吧,这样的好事,都让狗日的商贾赚了,州府虽然也得利,哪有商贾赚的多。
朝廷是大气,做事厚道,否则就是让他们这些商贾免费转运将士,也不敢有人说什么。毕竟航道识朝廷的。
“你是说航道上有资格运营漕运的很多家?”
“也不是好多家吧,三五家总是有的。还是分节段的,能拿下大运河全程的,听闻只有驿递行是贯通整个大运河航道的,其他的都是分节段的。”
“就比如这次转运,运通商行只负责转运到徐州境,接下来将是京东路的商社接应,并转运大军进京······”
将士们在登船,看着这迎风飘扬,无边无际的风帆,章惇招呼军务使一起坐定。章惇心里可不仅仅是军务,他有想法,所以,对于朝廷的新政,他需要更多的了解。
“为何驿站不承担转运?那样不是更省事吗?”
“章帅,若驿站那边要承担这事,地方州府就没什么事了。这是我杭州府尊争取过来的。”
“下官听闻,就承担将士转运之事,在朝廷也是有争论的。大运河沿线的地方州府,还有这些商贾的背后,可就在朝堂掰扯······”
这军务司也是个棒槌,真当朝廷还是以往的朝廷呀?还在朝堂上掰扯?
“下官听说,最后是官家下的令,说是首先让地方运营方承担,驿站因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