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挖坑(1/2)
陈仲文刚刚迈出半步的腿又收了回去。
他很喜欢萧靖现在的表情——之前那张或云淡风轻、或淡漠敷衍的脸实在让人厌烦,眼下这个关切中带着几分焦急的家伙才是传说中有血有肉的萧社长啊。
“哦,萧兄还有何指教?”陈仲文笑吟吟地道:“莫非对在下所提的河东之事感兴趣?”
虽然对方故意卖关子有消遣他的嫌疑,不过萧靖倒是很光棍,坦白道:“正是如此。凌兄如果知道什么还请细细讲来,适才是在下怠慢了。”
说罢,他对着陈仲文深深一揖以示歉意。
人家都做到这份上了,陈仲文也不好再拿乔。他随着萧靖坐下,稍稍清了清嗓子便道:“既然萧兄问及,凌某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是,在下所知的可能也只是一鳞半爪而已。”
说着,他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续道:“据凌某所知,当年的河东大旱固然来势汹汹,可事情本不至于发展到赤地千里的地步……萧兄应该也能猜到,定然是有人在幕后操纵,甚至借机渔利、大发国难财。
旱灾刚发生时,当地官府反应还算及时,朝廷也很快就接到了消息,陛下亦是立即下旨赈灾、减免地方钱粮。
若一切都如此有条不紊地进行,灾情岂会那般严重?哎,直到今日朝堂上的诸公或许还有被蒙在鼓里的,要知道当年实际运到灾区的赈济粮,连朝廷拨发的一半都不到……”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
陈仲文不是有意住口不言,而是萧靖的样子很是吓人。
坐在不远处的他已瞪圆了双眼,攥成了拳头的右手在不停地颤抖,连手臂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
陈仲文从未见他如此气愤,所以有些发慌;定了定心神后,他轻巧地避开了萧靖的目光,不疾不徐地道:“这几年镜报在各地都设了记者站,萧兄也算见闻广博之人了,对各地的情况应该多少都有所知;可你是否知道,如今河东有多少座皇庄?”
不等萧靖回答,他就伸出了三根手指,面容肃穆地道:“还是凌某来告诉足下吧,有近三十之数!其中的大半都是在河东大旱前后冒出来的!”
饶是萧靖多少知道一些情况,听到这数字后还是出了一身冷汗。
皇庄是皇室的私产,多由皇帝委托宦官、臣下或者皇子打理。这年头的皇庄占地都不小,某次他外出时曾途径一座庄子,那个皇庄占据的田土一眼望不到边,从外围跑马路过都要走上好久,其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河东区区一省之地居然有那么多皇庄,那么本来拥有田地的百姓都去哪里了?
诚然,皇庄可以安置当地的一部分劳动力,但这种地方对佃户的盘剥一向较为严苛,甚至许多皇庄里的耕作者干脆就是农奴;除非不得已,否则寻常人不会轻易进入这种地方。
而河东大旱时,皇庄又是如何兼并土地的?
无非是巧取豪夺!
这中间发生了多少故事,又有多少本来还过得下去的人在一些势力的煎迫下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陈仲文越说越激昂,全然顾不上已陷入沉思的萧靖:“皇庄占据土地后,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生生变成了灾民。这就像滚雪球一样,如此一来灾民会越来越多,而灾民越多,赈济就越跟不上。
当时河东粮商手中本有些存粮,但一直有人在倒卖粮食,最后粮价居高不下,灾民为换一口吃的不得不卖儿卖女,可即便这样换来的粮食也是少得可怜……”
义愤填膺的他讲了很多,直到口干舌燥方才摇头道:“如此种种着实令人齿冷。萧兄若是有意,不妨再去看看,总会有些好故事……”
陈仲文讲这番话时,刚才还怒气冲天的萧靖已经恢复了平静;如果仔细看,他甚至还有些似笑非笑的模样。
“辛苦凌兄讲了这么多。”萧靖平静地道:“此事的来龙去脉,萧某大致知道了,后面自会有所安排。”
听到这敷衍的话语,本来还很激动的陈仲文忽然一愣:这人怎么说变就变,转眼间就又是不咸不淡的了?
无奈之下,他只得苦笑道:“为了让萧兄了解实情,凌某不由得多说了几句,请勿见怪……在下就是偶然提及,报社的工作萧兄根据情况安排就是,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
接着,他又扯了几句闲话便起身告辞。这次萧靖没再留客,而是送他到了门口。
礼貌地作别是有的,话却没有多说。
待陈仲文的马车走远,萧靖的脸色再一次阴沉下来。
河东大旱是他不愿提及,却又不得不时时回望的一道伤疤。
那段日子他亲眼目睹了太多的惨剧,那种种可怕的景象早已在他的心头留下了烙印。
虽然萧靖也通过努力救了一些人,但被他救下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相对整个灾民群体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
对于河东的灾民,他能够感同身受,因为他也曾是灾民中的一员。如今得知这许多情况,他又怎会袖手旁观?
陈仲
他很喜欢萧靖现在的表情——之前那张或云淡风轻、或淡漠敷衍的脸实在让人厌烦,眼下这个关切中带着几分焦急的家伙才是传说中有血有肉的萧社长啊。
“哦,萧兄还有何指教?”陈仲文笑吟吟地道:“莫非对在下所提的河东之事感兴趣?”
虽然对方故意卖关子有消遣他的嫌疑,不过萧靖倒是很光棍,坦白道:“正是如此。凌兄如果知道什么还请细细讲来,适才是在下怠慢了。”
说罢,他对着陈仲文深深一揖以示歉意。
人家都做到这份上了,陈仲文也不好再拿乔。他随着萧靖坐下,稍稍清了清嗓子便道:“既然萧兄问及,凌某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是,在下所知的可能也只是一鳞半爪而已。”
说着,他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续道:“据凌某所知,当年的河东大旱固然来势汹汹,可事情本不至于发展到赤地千里的地步……萧兄应该也能猜到,定然是有人在幕后操纵,甚至借机渔利、大发国难财。
旱灾刚发生时,当地官府反应还算及时,朝廷也很快就接到了消息,陛下亦是立即下旨赈灾、减免地方钱粮。
若一切都如此有条不紊地进行,灾情岂会那般严重?哎,直到今日朝堂上的诸公或许还有被蒙在鼓里的,要知道当年实际运到灾区的赈济粮,连朝廷拨发的一半都不到……”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
陈仲文不是有意住口不言,而是萧靖的样子很是吓人。
坐在不远处的他已瞪圆了双眼,攥成了拳头的右手在不停地颤抖,连手臂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
陈仲文从未见他如此气愤,所以有些发慌;定了定心神后,他轻巧地避开了萧靖的目光,不疾不徐地道:“这几年镜报在各地都设了记者站,萧兄也算见闻广博之人了,对各地的情况应该多少都有所知;可你是否知道,如今河东有多少座皇庄?”
不等萧靖回答,他就伸出了三根手指,面容肃穆地道:“还是凌某来告诉足下吧,有近三十之数!其中的大半都是在河东大旱前后冒出来的!”
饶是萧靖多少知道一些情况,听到这数字后还是出了一身冷汗。
皇庄是皇室的私产,多由皇帝委托宦官、臣下或者皇子打理。这年头的皇庄占地都不小,某次他外出时曾途径一座庄子,那个皇庄占据的田土一眼望不到边,从外围跑马路过都要走上好久,其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河东区区一省之地居然有那么多皇庄,那么本来拥有田地的百姓都去哪里了?
诚然,皇庄可以安置当地的一部分劳动力,但这种地方对佃户的盘剥一向较为严苛,甚至许多皇庄里的耕作者干脆就是农奴;除非不得已,否则寻常人不会轻易进入这种地方。
而河东大旱时,皇庄又是如何兼并土地的?
无非是巧取豪夺!
这中间发生了多少故事,又有多少本来还过得下去的人在一些势力的煎迫下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陈仲文越说越激昂,全然顾不上已陷入沉思的萧靖:“皇庄占据土地后,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生生变成了灾民。这就像滚雪球一样,如此一来灾民会越来越多,而灾民越多,赈济就越跟不上。
当时河东粮商手中本有些存粮,但一直有人在倒卖粮食,最后粮价居高不下,灾民为换一口吃的不得不卖儿卖女,可即便这样换来的粮食也是少得可怜……”
义愤填膺的他讲了很多,直到口干舌燥方才摇头道:“如此种种着实令人齿冷。萧兄若是有意,不妨再去看看,总会有些好故事……”
陈仲文讲这番话时,刚才还怒气冲天的萧靖已经恢复了平静;如果仔细看,他甚至还有些似笑非笑的模样。
“辛苦凌兄讲了这么多。”萧靖平静地道:“此事的来龙去脉,萧某大致知道了,后面自会有所安排。”
听到这敷衍的话语,本来还很激动的陈仲文忽然一愣:这人怎么说变就变,转眼间就又是不咸不淡的了?
无奈之下,他只得苦笑道:“为了让萧兄了解实情,凌某不由得多说了几句,请勿见怪……在下就是偶然提及,报社的工作萧兄根据情况安排就是,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
接着,他又扯了几句闲话便起身告辞。这次萧靖没再留客,而是送他到了门口。
礼貌地作别是有的,话却没有多说。
待陈仲文的马车走远,萧靖的脸色再一次阴沉下来。
河东大旱是他不愿提及,却又不得不时时回望的一道伤疤。
那段日子他亲眼目睹了太多的惨剧,那种种可怕的景象早已在他的心头留下了烙印。
虽然萧靖也通过努力救了一些人,但被他救下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相对整个灾民群体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
对于河东的灾民,他能够感同身受,因为他也曾是灾民中的一员。如今得知这许多情况,他又怎会袖手旁观?
陈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