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恩怨(下)(1/2)
赵达功呆坐着车里,眼神迷离,仿佛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的时光。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又在下一刻垂下,呼吸变得急促而不规律,像是想起了什么令人沉痛的经历。 他本来不姓赵,也不叫达功,他有自己的名字,汪希诚,他的父亲是着名的歌剧作家汪伯驹,母亲是剧团歌剧首席女高音吴应慈。 希诚,多么饱含爱意的名字,父母给他起名,希望他如日方升,诚心正意。 后来,有留美经历的父亲被打成右派,受不了侮辱,愤而跳楼以证清白,母亲一个人带着未满周岁的他过得极为艰难。 剧团领导不知受了谁的嘱咐,特别关照她只要签了和父亲断绝关系的文件,就能恢复从前的职位和待遇。 她没有钱没有粮票,自己苦一苦也就算了,但她吃不上饭就没有奶水,襁褓里的孩子饿得直哭,干干瘦瘦的,没有一点福相。咬着牙坚持了几个月的吴应慈女士最终还是屈服了,走投无路的她,只能狠心在文件上签下了名字。 之后她几乎立刻就恢复了演出工作。 在那个样板戏盛行的年代,没有人懂歌剧,也没人愿意花时间来听歌剧,吴应慈转行去唱了样板戏。 当时的阳城地委书记赵敬先在搞文艺的人里声望很高,来看过几次演出,和主创们谈过几次话,之后自然而然地追求起了吴应慈。 吴应慈天生属于舞台,她的美是显而易见的美,是鹤立鸡群的美。 无论是二十岁,三十岁,还是四十,五十岁,她都美得极有风度,让人挪不开眼。 这样美的女人,容易被人觊觎,何况对方是强权在握的大官,根本没有拒绝的可能。 之前病故的妻子为赵敬先留下了一个七岁的儿子,赵达明。吴应慈嫁进赵家后,就当起了后母。那时候,赵达功刚好五岁。 钱昀音的父亲当时是阳城教育局的局长,赵钱两家是邻居,赵达明,钱昀音,赵达功就是在这样的境遇里一起长大的。 赵达功表面上在继父家庭里生活如鱼得水,不再为温饱问题烦恼。事实上,赵敬先对这个继子是从精神上的百般蔑视,即使他试图劝说自己宽容地对待这个孩子。 男人都有占有欲,最美的女人就应该成为他的妻子来和他的身份相称。 他喜欢吴应慈,却也不能容忍赵达功的存在,因为这提醒着他,在嫁给他之前,她曾经属于别的男人。 之后,吴应慈又给赵敬先生了一个小儿子,于是赵达功变成了家里最不受宠爱,最被边缘化的孩子,做错事情会招致辱骂,做对的事情又得不到夸奖,而母亲又因为身份尴尬说不上一句话,只能时时私下里给他宽慰。 哥哥和弟弟就不一样,他们面对的是永远和颜悦色的亲生父亲,以及温柔慈祥本该属于他一个人的母亲。 孩子的感觉是最灵敏的,赵达功能感觉到自己不受待见,性格渐渐变得孤僻,不与大院里的任何孩子交际,因为他们总是爱问,“你叫赵书记爸爸,但为什么你姓汪呢?” 这样赵敬先有了更多指责他和母亲的理由“你瞧瞧你生的好儿子。” 仇恨的种子早早埋在了他的心里,他不想自己和母亲在赵家家庭里受这种屈辱,上初中后,主动提出改名换姓成为赵家人,把自己的灵魂和魔鬼做交换,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早日建立丰功伟业,脱离赵家的魔窟。 但赵达明不像他的父亲,早早失去了母亲让他变得敏感而柔软,对于这个异父异母的弟弟,他时常关心安慰,尽到了一个当兄长的责任。在他的影响下,大他两岁的钱昀音也和他成为了好朋友,三个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 钱昀音是钱家独女,从小是被娇惯着长大的,却没有一些大院子女常有的毛病,她漂亮,阳光,通情达理,谁见了都要夸一句“好姑娘。” 这样的女孩子,谁会不动心呢? 兄弟俩都喜欢她,但她爱的是哥哥,赵达明。 赵达明和钱昀音是同一年出生的,一个在汉江大学学物理,另一个在汉江音乐学院学美声,无论怎么看他们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面对自己喜欢的人,赵达功根本不敢有所表示,因为他在赵家的地位尴尬,不说钱昀音会不会有回应,如果要娶钱昀音进赵家,赵敬先肯定是先为大儿子做打算的。 钱昀音的舅舅曾经是大人物的秘书,即将承袭高位,成为新的领军人物。 这样好的婚事,怎么能便宜了他这个继子? 赵达明和钱昀音也总是出双入对,俨然一副已经托付终身的姿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