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君子六艺(1/2)
“年后,把那些老人,慢慢全换掉了。”杨时陪着刘瑜巡视新开的酒楼,低声向刘瑜禀报。
刘瑜拍了拍杨时的手臂:“开年你也要入场的,切莫因着此间事务,误了科举。”
“是,先生。”杨时笑着应了。
换做旁人,或者会认为,这又不扯蛋吗?皇城司这边在铺的情报网络,基本上就是刘瑜定好方案,然后由杨时拾遗补缺,接着再由杨时带着三个编校列出细节,然后安排执行、验看等等。他哪有时间读书?刘瑜这话,根本立不住啊!
但对杨时来说,不是这样的。
年方十八的他,八岁能赋诗,九岁能作赋。
什么叫神童?这就是神童。
刘瑜平时看他做破题文章,都不得不叹服,所谓“天生人,有不同”,这叫天赋。
所以刘瑜很是鼓励他,明年去试上一试。
但是程颢很反对这一点,向来从没跟刘瑜唱过对台戏的程颢,为这事跟刘瑜吵过一回。
主要是程颢觉得,科举考考就算了,主要还是治学,杨时应该把精力放在治学上。
再就是觉得杨时现在去科举,有点早,认为刘瑜是拔苗助长。
其实对于刘瑜把杨时拖过来皇城司办差,程颢也很火大的。
但是杨时这人很讲规矩,他把刘瑜当成自己的老师,又跟刘瑜亲近,所以程颢也无可奈何。
看了三处酒店,杨时又对刘瑜禀道:“三处酒楼,用了三十七人,还有五十一人,其中四十二人,以先生的吩咐,已然安置在汴京诸处。另外九人,穿行客栈、青楼等处,收集情报。除非三处酒楼之外,其他全部按单线联络。”
“嗯。”刘瑜点了点头。
“其实在大宋国土,本来没有必要这样的。”
“我们完全可以弄一个衙门,或如石得一那样,直接把探事司亮出来,光明正大。但有两个事,一是党争接下来,怕会愈演愈烈,我怕到时因为党争坏了此间事;一是我们的目标,不是京师,而在西夏,在辽国。人手得从现在练熟了,到时到了异国他乡,才能快速任事。”
杨时笑了起来:“这却是教人神往啊!”
“你再神往,也不可能派出去的,不然伯淳兄得来跟我拼命了。”刘瑜禁不住打击了杨时一下。
“所以这些人,到时能不能任事,你的本事如何,就靠他们来体现了。”
杨时虽然尊师重道,毕竟少年,哪能没些血气?听着把拳头往手心里一砸:“学生省得,先生放心,这批人,学生必定勤加操练!”
所谓操练,就是反侦讯之类的训练。
把保密条例背熟,只是让这些入内院子,知道什么是泄密。
半夜突然被拖出来审讯,才能考验出,到底这人能不能信得过,能不能派出去。
响鼓不用重锤,刘瑜也没再三叮嘱些什么。
事实上也不必再多说什么。
只要这套东西能推行得下去,百万人口的汴京,有四十几个情报点分散在各处;又有三个情报集散地;加上那些随吴十五、彭孙当初一同来京师,潜伏下来的人手。何况这是大宋的京师,探事司完全是可以堂堂正正走出去的衙门啊。
基本上,京师对于各国细作来说,便已是天罗地网。
刘瑜每日有闲,都会抽时间去外剥马务。
甚至有时候,他还会亲自和工匠、刀手一起,去剥皮。
“我就是一个臭皮匠。”这成了刘瑜近日里的口头禅。
只不过东京国子监的学生,就叫苦连天了,因为每天早上,刘瑜都会带着皇城司的亲事官,把他们一个个揪起来晨跑。还美其名曰,君子六艺,威胁一众学子,如果不跟他晨跑,就要马上考核他们“御”、“射”之艺。
当然不是驾车和投壶了,而是按古礼来,鸣和鸾、逐水车、舞交衢、逐禽左之类,来考核“御”。也就是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射也当然按古礼,白矢、参连、剡注、井仪等等,大约这些科目,还不是中靶就行,箭要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那些东京国子监学生听着真心想死,一群读书人,有这本事,考武举去了好么?
没法子,只好每天早上,起来跟刘瑜晨跑。
只不过,刘瑜却就暗地里多了个外号:刘剥皮。
探事司报上来,刘瑜失笑道:“随他们去,不必计较。”
“何必如此?子瑾,年关将近,你就消停些吧。”苏轼过来国子监访刘瑜,不禁出言相劝。
刘瑜认真地摇了摇头:“如果有一天,东京城破,我不指望这些学生,能手持利刃,慷慨报国。但我希望他们还能跑,抢到马车会驾驶,有把弓箭在手,能威慑路上的盗贼,至少能活下来。”
刘瑜拍了拍杨时的手臂:“开年你也要入场的,切莫因着此间事务,误了科举。”
“是,先生。”杨时笑着应了。
换做旁人,或者会认为,这又不扯蛋吗?皇城司这边在铺的情报网络,基本上就是刘瑜定好方案,然后由杨时拾遗补缺,接着再由杨时带着三个编校列出细节,然后安排执行、验看等等。他哪有时间读书?刘瑜这话,根本立不住啊!
但对杨时来说,不是这样的。
年方十八的他,八岁能赋诗,九岁能作赋。
什么叫神童?这就是神童。
刘瑜平时看他做破题文章,都不得不叹服,所谓“天生人,有不同”,这叫天赋。
所以刘瑜很是鼓励他,明年去试上一试。
但是程颢很反对这一点,向来从没跟刘瑜唱过对台戏的程颢,为这事跟刘瑜吵过一回。
主要是程颢觉得,科举考考就算了,主要还是治学,杨时应该把精力放在治学上。
再就是觉得杨时现在去科举,有点早,认为刘瑜是拔苗助长。
其实对于刘瑜把杨时拖过来皇城司办差,程颢也很火大的。
但是杨时这人很讲规矩,他把刘瑜当成自己的老师,又跟刘瑜亲近,所以程颢也无可奈何。
看了三处酒店,杨时又对刘瑜禀道:“三处酒楼,用了三十七人,还有五十一人,其中四十二人,以先生的吩咐,已然安置在汴京诸处。另外九人,穿行客栈、青楼等处,收集情报。除非三处酒楼之外,其他全部按单线联络。”
“嗯。”刘瑜点了点头。
“其实在大宋国土,本来没有必要这样的。”
“我们完全可以弄一个衙门,或如石得一那样,直接把探事司亮出来,光明正大。但有两个事,一是党争接下来,怕会愈演愈烈,我怕到时因为党争坏了此间事;一是我们的目标,不是京师,而在西夏,在辽国。人手得从现在练熟了,到时到了异国他乡,才能快速任事。”
杨时笑了起来:“这却是教人神往啊!”
“你再神往,也不可能派出去的,不然伯淳兄得来跟我拼命了。”刘瑜禁不住打击了杨时一下。
“所以这些人,到时能不能任事,你的本事如何,就靠他们来体现了。”
杨时虽然尊师重道,毕竟少年,哪能没些血气?听着把拳头往手心里一砸:“学生省得,先生放心,这批人,学生必定勤加操练!”
所谓操练,就是反侦讯之类的训练。
把保密条例背熟,只是让这些入内院子,知道什么是泄密。
半夜突然被拖出来审讯,才能考验出,到底这人能不能信得过,能不能派出去。
响鼓不用重锤,刘瑜也没再三叮嘱些什么。
事实上也不必再多说什么。
只要这套东西能推行得下去,百万人口的汴京,有四十几个情报点分散在各处;又有三个情报集散地;加上那些随吴十五、彭孙当初一同来京师,潜伏下来的人手。何况这是大宋的京师,探事司完全是可以堂堂正正走出去的衙门啊。
基本上,京师对于各国细作来说,便已是天罗地网。
刘瑜每日有闲,都会抽时间去外剥马务。
甚至有时候,他还会亲自和工匠、刀手一起,去剥皮。
“我就是一个臭皮匠。”这成了刘瑜近日里的口头禅。
只不过东京国子监的学生,就叫苦连天了,因为每天早上,刘瑜都会带着皇城司的亲事官,把他们一个个揪起来晨跑。还美其名曰,君子六艺,威胁一众学子,如果不跟他晨跑,就要马上考核他们“御”、“射”之艺。
当然不是驾车和投壶了,而是按古礼来,鸣和鸾、逐水车、舞交衢、逐禽左之类,来考核“御”。也就是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射也当然按古礼,白矢、参连、剡注、井仪等等,大约这些科目,还不是中靶就行,箭要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那些东京国子监学生听着真心想死,一群读书人,有这本事,考武举去了好么?
没法子,只好每天早上,起来跟刘瑜晨跑。
只不过,刘瑜却就暗地里多了个外号:刘剥皮。
探事司报上来,刘瑜失笑道:“随他们去,不必计较。”
“何必如此?子瑾,年关将近,你就消停些吧。”苏轼过来国子监访刘瑜,不禁出言相劝。
刘瑜认真地摇了摇头:“如果有一天,东京城破,我不指望这些学生,能手持利刃,慷慨报国。但我希望他们还能跑,抢到马车会驾驶,有把弓箭在手,能威慑路上的盗贼,至少能活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