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吃肉(1/2)
按着刘瑜的意愿,他是希望能训练出一支几百人的快速反应部队,一人数马保证机动力,带轻甲,利刃,长弓。可以执行一些非常态的任务。遇到青唐人、辽人、西夏人,如果不是皮室军、铁鹞子,两千人的普通部队,那这三四百人,应该能冲一冲的。
人多了,别说马匹跟不上,这装备也很难跟上,再说也没有必要。
这年头要弄个一千人的规模,又没有对讲机,怎么快速集结?旗号?那晚上呢?靠吼么?那不如点上火把,直接知会敌军好了。三四百人那还是刘瑜想着分成几队,其实刘瑜和沈括在来往的书信里,就推敲过这个问题,两人不约而同,都觉得百人队,就基本是指挥的极限。
再多的话,就得复杂的旗令,鼓、牛角、锣等等。
百人的规模,还可以用传令兵,用训练出来的默契,进行协同配合。
规模愈大,反应就愈慢,在这年代,几乎就是必然的事了。
但彭孙一站出来,这祸事就来了。
下面那两千人马,突然就起了骚动,有人对着彭孙喝道:“皇帝不差饿兵,便要爷爷去送死,总得管个饱!”、“老子们原是弓箭社的,你们当官的好生不讲理,占了老子们的田地,又哄骗老子来当兵,结果欠了饷银,到现在也没个下落!”
两千多人,一哄闹起来,便如赶墟一样。
归根结底,刘瑜在上面也听明白了,就是闹饷,闹粮。
“公绰,约束一下。”刘瑜也不客气,直接吩咐坐在下首的高遵裕。
所谓邻人盗斧,看一个人不顺眼,那是越看越不顺眼的。
高遵裕看刘瑜就是这样,不知道为什么,刘瑜一吩咐下来,他就觉得这小子不过自己儿子一样的年纪,居然对自己吆三呼四,刘瑜是安抚使,他是安抚副使啊!他还知着通远军呢,凭啥让这小儿爬头上?当下也不知道是扭了那条筋,起身抱拳道:“禀相公,下官又不是料理钱粮的,哪里知道怎么与这些军汉说去?”
谁料理钱粮?
刘瑜嘛,兼理粮饷。
加上这个,一个算是皇帝给他添多一分威严;一个是可行性,刘瑜手下的跨国走私集团,在这一方面,会节省很多成本,商队可以赚钱,朝廷可以省钱。诚然,这钱也可以给别的商队赚,但王安石希望刘瑜能听话当个牌位,然后好好搞情报工作,自然也就变相给些补偿。
所以粮饷是归刘瑜管的,高遵裕这话没错。
跟有人小孩出世了,冲过去说“这孩子肯定会死掉”一样的正确无误。
闹饷啊,身为该管将领,不是去弹压制止,也不是提出解决方案,而是推卸责任?
这算什么?算是他纵容支持的兵变?
不过刘瑜倒是笑了笑,没有再理会高遵裕。
他撩着袍裾站了起来,走到台上,伸手让彭孙退后。
校场上二千余人马,前排见着刘瑜的军汉,渐渐就静了下来。
毕竟不是要造反,文官,不是武将,大伙也不敢太过造次。
看着前面的人静下去,后面的人打听着怎么回事,大约过了半炷香,总算静了下来。
“下官就是秦凤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刘瑜。你们推举几个信得过的人出来,咱们看看这件事,怎么解决。”出乎高遵裕意料的,刘瑜并没有发火。
不单这么在台上说,刘瑜还提着袍裾下了台,走到校场,走进那些军士之中去,不时指着某个老卒,叫出他们绰号,然后说上几句,或者爆出一通大笑,或是有一片跪了下去,高呼:“经略相公,公侯万代!”
高遵裕脸色极为难看,严格的说,这闹饷不是他指使的。
喝兵血,自古就有之,他又不是要造反,怎么会煽动士兵闹饷?
但按他本来推敲,刘瑜怎么也会被这些粗陋军汉,搞得无名火起,或是杀上一两个人,然后场面失控,靠他高遵裕提了亲兵过来弹压场面等等才对啊!
文官啊!
文官跟这些军汉,有什么共同语言?
而这些军汉,又怎么可能信任高高在上的文官?
这不对啊!
若是韩琦、范仲淹这等长期领军的,那得另说,范仲淹甚至把自己的儿子,放到第一线跟士兵同艰共苦,才获得了士兵的信任……想到这里,高遵裕突然发现,自己之前似乎想差了。
没错,刘瑜不单是文官,他还是范门子弟。
特别是校场上,不知道那个王八蛋正在高呼的:“谢孙少爷的赏!”
更是让高遵裕确定了这一节,他捏紧了拳头,咬牙切齿地说道:“这他娘的、他娘的……这叫什么事啊!”
高遵裕心里憋屈啊,憋屈到什么地步?憋屈到连匪夷所思,都不能说出来。
连“这怎么可能?”都不能说,安抚使得军兵爱戴,他这武将看不习惯?那他是要谋反么?
所以他只能说:“这叫什么事?”
恨到极点,也只能跟王韶抱怨一句:“经
人多了,别说马匹跟不上,这装备也很难跟上,再说也没有必要。
这年头要弄个一千人的规模,又没有对讲机,怎么快速集结?旗号?那晚上呢?靠吼么?那不如点上火把,直接知会敌军好了。三四百人那还是刘瑜想着分成几队,其实刘瑜和沈括在来往的书信里,就推敲过这个问题,两人不约而同,都觉得百人队,就基本是指挥的极限。
再多的话,就得复杂的旗令,鼓、牛角、锣等等。
百人的规模,还可以用传令兵,用训练出来的默契,进行协同配合。
规模愈大,反应就愈慢,在这年代,几乎就是必然的事了。
但彭孙一站出来,这祸事就来了。
下面那两千人马,突然就起了骚动,有人对着彭孙喝道:“皇帝不差饿兵,便要爷爷去送死,总得管个饱!”、“老子们原是弓箭社的,你们当官的好生不讲理,占了老子们的田地,又哄骗老子来当兵,结果欠了饷银,到现在也没个下落!”
两千多人,一哄闹起来,便如赶墟一样。
归根结底,刘瑜在上面也听明白了,就是闹饷,闹粮。
“公绰,约束一下。”刘瑜也不客气,直接吩咐坐在下首的高遵裕。
所谓邻人盗斧,看一个人不顺眼,那是越看越不顺眼的。
高遵裕看刘瑜就是这样,不知道为什么,刘瑜一吩咐下来,他就觉得这小子不过自己儿子一样的年纪,居然对自己吆三呼四,刘瑜是安抚使,他是安抚副使啊!他还知着通远军呢,凭啥让这小儿爬头上?当下也不知道是扭了那条筋,起身抱拳道:“禀相公,下官又不是料理钱粮的,哪里知道怎么与这些军汉说去?”
谁料理钱粮?
刘瑜嘛,兼理粮饷。
加上这个,一个算是皇帝给他添多一分威严;一个是可行性,刘瑜手下的跨国走私集团,在这一方面,会节省很多成本,商队可以赚钱,朝廷可以省钱。诚然,这钱也可以给别的商队赚,但王安石希望刘瑜能听话当个牌位,然后好好搞情报工作,自然也就变相给些补偿。
所以粮饷是归刘瑜管的,高遵裕这话没错。
跟有人小孩出世了,冲过去说“这孩子肯定会死掉”一样的正确无误。
闹饷啊,身为该管将领,不是去弹压制止,也不是提出解决方案,而是推卸责任?
这算什么?算是他纵容支持的兵变?
不过刘瑜倒是笑了笑,没有再理会高遵裕。
他撩着袍裾站了起来,走到台上,伸手让彭孙退后。
校场上二千余人马,前排见着刘瑜的军汉,渐渐就静了下来。
毕竟不是要造反,文官,不是武将,大伙也不敢太过造次。
看着前面的人静下去,后面的人打听着怎么回事,大约过了半炷香,总算静了下来。
“下官就是秦凤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刘瑜。你们推举几个信得过的人出来,咱们看看这件事,怎么解决。”出乎高遵裕意料的,刘瑜并没有发火。
不单这么在台上说,刘瑜还提着袍裾下了台,走到校场,走进那些军士之中去,不时指着某个老卒,叫出他们绰号,然后说上几句,或者爆出一通大笑,或是有一片跪了下去,高呼:“经略相公,公侯万代!”
高遵裕脸色极为难看,严格的说,这闹饷不是他指使的。
喝兵血,自古就有之,他又不是要造反,怎么会煽动士兵闹饷?
但按他本来推敲,刘瑜怎么也会被这些粗陋军汉,搞得无名火起,或是杀上一两个人,然后场面失控,靠他高遵裕提了亲兵过来弹压场面等等才对啊!
文官啊!
文官跟这些军汉,有什么共同语言?
而这些军汉,又怎么可能信任高高在上的文官?
这不对啊!
若是韩琦、范仲淹这等长期领军的,那得另说,范仲淹甚至把自己的儿子,放到第一线跟士兵同艰共苦,才获得了士兵的信任……想到这里,高遵裕突然发现,自己之前似乎想差了。
没错,刘瑜不单是文官,他还是范门子弟。
特别是校场上,不知道那个王八蛋正在高呼的:“谢孙少爷的赏!”
更是让高遵裕确定了这一节,他捏紧了拳头,咬牙切齿地说道:“这他娘的、他娘的……这叫什么事啊!”
高遵裕心里憋屈啊,憋屈到什么地步?憋屈到连匪夷所思,都不能说出来。
连“这怎么可能?”都不能说,安抚使得军兵爱戴,他这武将看不习惯?那他是要谋反么?
所以他只能说:“这叫什么事?”
恨到极点,也只能跟王韶抱怨一句:“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