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1/2)
胡阳街上行人不多,与旁的街巷相比,显得冷清了几分。毕竟这条街上都是茶馆、酒肆,这类相对于高雅的场所,少了些市井烟火气。
李大成赶到青竹馆的时候,吕掌柜依旧不在,听说是知县大人相邀,去伏流山参加诗会了。
诗会?李大成心里有些疑惑,面上却没有显露分毫。账房先生脸上俱是笑意,这笑意里夹带着几分春风得意,显然这段日子青竹阁的生意越来越好。
昨日他所说之事,账房先生并未提及,李大成也没开口询问,结了帐便告辞出来。
账房先生送他出门,遇见旁边的铺子伙计,声音洪亮道:“真是不巧啊,掌柜的又陪着知县大人去了伏流山,我家掌柜的说了,这些日子店里生意好,还多亏了大成兄弟,等得了空一定好好的与大成兄弟喝上一杯。”
这话虽是对着他的,但目光却是瞄着一旁铺子的伙计,有几分炫耀的意味。
李大成淡淡的看着,这台子都搭上了,他不跟着做戏都不行,只得随口应付两句。昔日还以为吕掌柜是个审时度势的人,如今却不好评判。左右他已经尽到了告知的义务,余下的便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商户本就地位低下,平时见了官府中人,少不得遭受些刁难。如今吕掌柜好不容易得了知县的赏识,想着好好的维护着这份关系,也是人之常情。
只是有些事情光用眼睛看,是看不透的,任何事情都有两面,一面瞧着山体伟岸,是座坚实的靠山,殊不知另一面,也许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接连两日受邀,外面人瞧着是吕掌柜是入了知县大人的眼,将他看作知己,实则怎样,恐怕只有这位知县大人自己清楚。
诗会相邀的都是文人墨客,最差也得是个秀才,清河镇向学之风浓烈,便是举人也有不少。这些读书人最看不上的就是商户,嫌弃商户地位低下,满身铜臭,整日只知道算计,失了做人的风骨。
吕掌柜虽然识文断字,写字记账也不在话下,可若说通晓诗文,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却也不见得。这般场合吕掌柜过去,想来少不得遭人奚落。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李大成也没法左右旁人的想法,吕掌柜经商多年,自然不是全无心计手段的,只不过被眼前的利益迷了眼,若想抽离,宁可损失些银子,自然也有法子,只不过看个人的选择吧!
长长的街巷混合着各种食物的香气,店铺两旁的门板被蒸汽浸润的油亮,灶炉里火光跳动,时不时的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蒸笼里水汽蒸腾,一家不大的店面里,两夫妻忙的脚不沾地。李大成买了三个包子,两个肉的,一个素的,见蒸笼里还有糖三角,便又要了两个。
刚出锅的糖三角还带着热气,他没让老板给他包上,怕闷的表皮湿嗒嗒的,影响口感。直接拿油纸垫上,放在了竹篮里。这个竹篮不大,就是专门用来盛吃的,没放过肉,也不怕沾染上其它气味。
他成日在街上转,留夫郎一人在家,心里总有些愧疚,若是遇见什么好吃的、新鲜的,便想着带回去,给沈桥尝尝。因此特意在板车的侧面,系了一个竹篮,既不占地方,也不怕路上颠簸掉了。
合生楼的生意渐渐的有了起色,即使已经过了饭点,店里也坐了个六七成。喧闹的人声,给店里也添了几分生机。
赵掌柜坐在柜台后,拨着算盘,精神头也比前阵子好,见李大成进来,笑着朝他招了招手。伙计帮着卸了车,李大成与老掌柜闲聊了几句。
无意中得知,官府要办春岁宴,所谓春岁宴便是以衙门牵头,组织商户们相聚的宴席。说得好听些,是官府体恤商户,组织大家聚聚,来年也好协力进取。事实呢,就是又到年末了,无论是年底的政绩,还是明天开春的各项事宜,都需要商户们出一份力。说白了,就是变着法的要银子。
由官府牵头,谁敢不去,但凡家中有点儿产业,还想在清河镇继续经营的,哪个敢不到场。赵家的产业虽然都处理了,只余这合生楼,可家底丰厚,自然也在受邀之列。
无非是花些银子,左右家里也只有一人,赵掌柜倒是无所谓,钱财乃身外之物,如今他孤身一人,就算有金山银山,又有何用啊!
伙计帮着卸好了车,各式卤味都称好了数量,将数目报给了掌柜的。老掌柜将银子与他结了,李大成没数,只看了一眼,就知道
李大成赶到青竹馆的时候,吕掌柜依旧不在,听说是知县大人相邀,去伏流山参加诗会了。
诗会?李大成心里有些疑惑,面上却没有显露分毫。账房先生脸上俱是笑意,这笑意里夹带着几分春风得意,显然这段日子青竹阁的生意越来越好。
昨日他所说之事,账房先生并未提及,李大成也没开口询问,结了帐便告辞出来。
账房先生送他出门,遇见旁边的铺子伙计,声音洪亮道:“真是不巧啊,掌柜的又陪着知县大人去了伏流山,我家掌柜的说了,这些日子店里生意好,还多亏了大成兄弟,等得了空一定好好的与大成兄弟喝上一杯。”
这话虽是对着他的,但目光却是瞄着一旁铺子的伙计,有几分炫耀的意味。
李大成淡淡的看着,这台子都搭上了,他不跟着做戏都不行,只得随口应付两句。昔日还以为吕掌柜是个审时度势的人,如今却不好评判。左右他已经尽到了告知的义务,余下的便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商户本就地位低下,平时见了官府中人,少不得遭受些刁难。如今吕掌柜好不容易得了知县的赏识,想着好好的维护着这份关系,也是人之常情。
只是有些事情光用眼睛看,是看不透的,任何事情都有两面,一面瞧着山体伟岸,是座坚实的靠山,殊不知另一面,也许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接连两日受邀,外面人瞧着是吕掌柜是入了知县大人的眼,将他看作知己,实则怎样,恐怕只有这位知县大人自己清楚。
诗会相邀的都是文人墨客,最差也得是个秀才,清河镇向学之风浓烈,便是举人也有不少。这些读书人最看不上的就是商户,嫌弃商户地位低下,满身铜臭,整日只知道算计,失了做人的风骨。
吕掌柜虽然识文断字,写字记账也不在话下,可若说通晓诗文,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却也不见得。这般场合吕掌柜过去,想来少不得遭人奚落。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李大成也没法左右旁人的想法,吕掌柜经商多年,自然不是全无心计手段的,只不过被眼前的利益迷了眼,若想抽离,宁可损失些银子,自然也有法子,只不过看个人的选择吧!
长长的街巷混合着各种食物的香气,店铺两旁的门板被蒸汽浸润的油亮,灶炉里火光跳动,时不时的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蒸笼里水汽蒸腾,一家不大的店面里,两夫妻忙的脚不沾地。李大成买了三个包子,两个肉的,一个素的,见蒸笼里还有糖三角,便又要了两个。
刚出锅的糖三角还带着热气,他没让老板给他包上,怕闷的表皮湿嗒嗒的,影响口感。直接拿油纸垫上,放在了竹篮里。这个竹篮不大,就是专门用来盛吃的,没放过肉,也不怕沾染上其它气味。
他成日在街上转,留夫郎一人在家,心里总有些愧疚,若是遇见什么好吃的、新鲜的,便想着带回去,给沈桥尝尝。因此特意在板车的侧面,系了一个竹篮,既不占地方,也不怕路上颠簸掉了。
合生楼的生意渐渐的有了起色,即使已经过了饭点,店里也坐了个六七成。喧闹的人声,给店里也添了几分生机。
赵掌柜坐在柜台后,拨着算盘,精神头也比前阵子好,见李大成进来,笑着朝他招了招手。伙计帮着卸了车,李大成与老掌柜闲聊了几句。
无意中得知,官府要办春岁宴,所谓春岁宴便是以衙门牵头,组织商户们相聚的宴席。说得好听些,是官府体恤商户,组织大家聚聚,来年也好协力进取。事实呢,就是又到年末了,无论是年底的政绩,还是明天开春的各项事宜,都需要商户们出一份力。说白了,就是变着法的要银子。
由官府牵头,谁敢不去,但凡家中有点儿产业,还想在清河镇继续经营的,哪个敢不到场。赵家的产业虽然都处理了,只余这合生楼,可家底丰厚,自然也在受邀之列。
无非是花些银子,左右家里也只有一人,赵掌柜倒是无所谓,钱财乃身外之物,如今他孤身一人,就算有金山银山,又有何用啊!
伙计帮着卸好了车,各式卤味都称好了数量,将数目报给了掌柜的。老掌柜将银子与他结了,李大成没数,只看了一眼,就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