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1/2)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别的日子总是会来,搬家那日相熟的几家都跟着送到村口。沈桥看着众人,心里有些不舍,当春生将过年攒下的果子递过来时,眼眶便泛起了水花。
“以后想回来了,咱就回来住几天。”李大成抬手摸了摸夫郎的脸,轻声安抚。
他回望这个小乡村,心里也是诸多感想。想当初一睁眼便身在破屋,前路茫茫。如今已然在镇上置了铺子,有了相伴一生的人,往后还会有房子,赚更多的银子,陪着小桥安安稳稳的过完这一辈子……
日子有条不紊的过着,镇上的房子比村里的房子还要宽敞,后院的水井更是便利,就算是李大成不在家,沈桥自己用水桶提水也可以。
后院虽不算大,也够崽崽撒撒欢跑跑,小家伙换了新地方,很快就适应了,白日里除了粘着沈桥,便是在后院逗弄那几只鸡,再有就是在灶房门口等着投喂。
李大成念着它上次护着沈桥的英勇事迹,也不逗着说它胖了,自己家开了铺子,肉食更是不断,本就敦实的身子,肉眼可见的又圆滚了一圈。
铺子里的生意不错,虽然才开张不久,但因着李大成手艺好,卤的肉味道极佳,很快便吸引了一大波食客。合生楼的老掌柜也给宣传了一波,只说过年间卖的卤味礼盒就是出自李大成的手,又攒了了一波老主顾。
可谓生意红火,食客不断!
深冬的寒意依旧没有散尽,直到二月里了,还是脱不下冬衣。他们在镇上,日子还好过些,村里人却没这么好过,因着天气不好,镇上的粮铺纷纷涨价,虽说涨的不多,可对于没有多少积蓄的农户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李大成回去过几次,河谷村比旁的村要富庶些,除了日子实在艰难的那几户,大家伙还都过得去,不至于像别的村那样断了粮,拖家带口的去街上乞讨。
许阿婆得了宋朝和给的那二十两银子,日子比以往要好过的多,念及着小虎要长身体,隔三差五的桌上总有一个肉菜。许是吃的好了,心里负担少了,祖孙两瞧着都比以往精神了不少。
孙母那有李大成送过去的吃食儿,一个人的日子也过的不错,盘算着孙大壮也该回来了,闲来无事便去村口溜达,就盼儿子回来了,能第一时间看见。
因着他们搬到镇上,吴旺夫郎不便过来做工,沈桥念着往日的情分,还拖李大成送了不少东西。靠着这两个月做工攒下的银子,吴家已经买了材料,准备重新休整屋子。
转眼三月末,一场绵绵的春雨过后,天气总算缓了起来,枝头的枯黄被嫩绿色枝芽取代,春日独有的艳阳下,河面上为数不多的碎冰,也悄然化开,一抹抹日光打在上头,映着碎碎点点的流光溢彩。
铺子里的生意稳定下来后,也一直不错,因着实在忙不过来,还招了一个伙计。说是伙计,其实也是个可怜人,跟着爹娘逃难来的清河镇,一路颠沛流离,路上爹娘就不在了,就剩了一个妹妹,也病的只有一口气了。
那日李大成陪沈桥看诊,刚从医馆出来,便在街角看见了卖身救妹的少年,一身脏污,衣不蔽体的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周围围了不少人,多是看热闹的,从人群三三两两的交谈中,得知少年从昨天就跪在这,已经跪了整整两日了,却没人上前搭话。
这也难怪,大户人家就算要采买下人仆役,也会找牙人挑选些身家清白的,定不会买入一个不知打哪来的流民。
寻常人家就算要用人,光看他抱着个病弱的妹妹,就不敢上前,买个年轻力壮的仆从,也就是十二三两银子。看他妹妹这样,进了医馆还不知得多少银子,有那个闲钱都够买一个人了,何必这么麻烦。
再说,他们一路逃难过来,谁知道染了什么病,万一要是领回去传染了家人,岂不是得不偿失!
沈桥动了恻隐之心,李大成不等他开口便会意,上前询问了少年的籍贯姓名,便领着人进了医馆。小姑娘在医馆住了三日,一路的风餐露宿,小小的身子早就亏空了,又染了病,还耽误了这么久,尽管大夫尽心救治,依旧没有救回来。
李大成给打了一副薄棺,帮着把人埋了,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十多两银子。
十三四岁的少年长得瘦瘦小小的,却是个知恩图报的。李大成原想着把他送到郊外的救济棚去,有官府管着,好歹有口饭吃,不至于饿死。等再大些,官府有修建堤坝,或是其
“以后想回来了,咱就回来住几天。”李大成抬手摸了摸夫郎的脸,轻声安抚。
他回望这个小乡村,心里也是诸多感想。想当初一睁眼便身在破屋,前路茫茫。如今已然在镇上置了铺子,有了相伴一生的人,往后还会有房子,赚更多的银子,陪着小桥安安稳稳的过完这一辈子……
日子有条不紊的过着,镇上的房子比村里的房子还要宽敞,后院的水井更是便利,就算是李大成不在家,沈桥自己用水桶提水也可以。
后院虽不算大,也够崽崽撒撒欢跑跑,小家伙换了新地方,很快就适应了,白日里除了粘着沈桥,便是在后院逗弄那几只鸡,再有就是在灶房门口等着投喂。
李大成念着它上次护着沈桥的英勇事迹,也不逗着说它胖了,自己家开了铺子,肉食更是不断,本就敦实的身子,肉眼可见的又圆滚了一圈。
铺子里的生意不错,虽然才开张不久,但因着李大成手艺好,卤的肉味道极佳,很快便吸引了一大波食客。合生楼的老掌柜也给宣传了一波,只说过年间卖的卤味礼盒就是出自李大成的手,又攒了了一波老主顾。
可谓生意红火,食客不断!
深冬的寒意依旧没有散尽,直到二月里了,还是脱不下冬衣。他们在镇上,日子还好过些,村里人却没这么好过,因着天气不好,镇上的粮铺纷纷涨价,虽说涨的不多,可对于没有多少积蓄的农户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李大成回去过几次,河谷村比旁的村要富庶些,除了日子实在艰难的那几户,大家伙还都过得去,不至于像别的村那样断了粮,拖家带口的去街上乞讨。
许阿婆得了宋朝和给的那二十两银子,日子比以往要好过的多,念及着小虎要长身体,隔三差五的桌上总有一个肉菜。许是吃的好了,心里负担少了,祖孙两瞧着都比以往精神了不少。
孙母那有李大成送过去的吃食儿,一个人的日子也过的不错,盘算着孙大壮也该回来了,闲来无事便去村口溜达,就盼儿子回来了,能第一时间看见。
因着他们搬到镇上,吴旺夫郎不便过来做工,沈桥念着往日的情分,还拖李大成送了不少东西。靠着这两个月做工攒下的银子,吴家已经买了材料,准备重新休整屋子。
转眼三月末,一场绵绵的春雨过后,天气总算缓了起来,枝头的枯黄被嫩绿色枝芽取代,春日独有的艳阳下,河面上为数不多的碎冰,也悄然化开,一抹抹日光打在上头,映着碎碎点点的流光溢彩。
铺子里的生意稳定下来后,也一直不错,因着实在忙不过来,还招了一个伙计。说是伙计,其实也是个可怜人,跟着爹娘逃难来的清河镇,一路颠沛流离,路上爹娘就不在了,就剩了一个妹妹,也病的只有一口气了。
那日李大成陪沈桥看诊,刚从医馆出来,便在街角看见了卖身救妹的少年,一身脏污,衣不蔽体的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周围围了不少人,多是看热闹的,从人群三三两两的交谈中,得知少年从昨天就跪在这,已经跪了整整两日了,却没人上前搭话。
这也难怪,大户人家就算要采买下人仆役,也会找牙人挑选些身家清白的,定不会买入一个不知打哪来的流民。
寻常人家就算要用人,光看他抱着个病弱的妹妹,就不敢上前,买个年轻力壮的仆从,也就是十二三两银子。看他妹妹这样,进了医馆还不知得多少银子,有那个闲钱都够买一个人了,何必这么麻烦。
再说,他们一路逃难过来,谁知道染了什么病,万一要是领回去传染了家人,岂不是得不偿失!
沈桥动了恻隐之心,李大成不等他开口便会意,上前询问了少年的籍贯姓名,便领着人进了医馆。小姑娘在医馆住了三日,一路的风餐露宿,小小的身子早就亏空了,又染了病,还耽误了这么久,尽管大夫尽心救治,依旧没有救回来。
李大成给打了一副薄棺,帮着把人埋了,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十多两银子。
十三四岁的少年长得瘦瘦小小的,却是个知恩图报的。李大成原想着把他送到郊外的救济棚去,有官府管着,好歹有口饭吃,不至于饿死。等再大些,官府有修建堤坝,或是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