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都穿了[古穿今] 第1节(2/3)
按理说圣上成就大业后,戚氏和其子一个当皇后,一个当太子,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可是偏偏后来圣人为了大业,又主动或者被动给自己划拉了不少的女人,其中还有泰原望族的李氏嫡女。
李氏嫡女带着十万大军的陪嫁嫁给了当时还是草根的圣上,圣上更是靠着李氏得到了李氏一族的鼎力相助,四处征战五年之后,终于成就了霸业,成为了周朝最尊贵的人。
李氏一族自诩自家为周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自家的嫡女本来就是金枝玉叶,嫁给圣人后更是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自然是没有要屈居于戚氏这个农妇之下的道理。
开国之后,朝内的官员为了立后的事情也是吵翻了天,贵族支持李氏为后,声称李氏一族对新朝的付出有目共睹,李氏还诞有二皇子、三皇子两位皇嗣,加上李氏的父兄还在边关守卫着大周朝的安稳,这皇后的位置应当是她的。
保守派支持戚氏为后,戚氏是原配,又育有大皇子,她才是正统,李氏确实付出了许多,不过这嫡庶之分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规矩可不能乱,让李氏女当个副后也不算是辱没她。
最后两派争辩结果是贵族一派胜利了,新国建立之初,一切都很敏感,哪怕尊贵如圣上本人,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和贵族们较力,这些贵族们一旦反噬,所引起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李氏如愿当上了皇后,戚氏为皇贵妃,不过李氏这皇后只当了六年,就因为急病逝世了,之后戚氏被改立为皇后,她的儿子元煊文也被圣人下旨立为了太子。
李氏当了六年的皇后,皇上都没有立她的两个儿子为太子,她这一死,皇上就立了戚氏的儿子为太子,这京城里的贵族自然是不赞同的。
不过当时已经不是圣人刚立国的时候了,这六年里,圣人凭借着自己的铁血手腕,收拢了朝中大部分的势力,朝中官员也多换成了他亲手提拔起来的寒门贵子,所以他不再似从前那般受制于这些贵族。
圣人下手处理掉了两家闹腾得最欢的名门望族后,贵族们彻底的老实了,他们深切的明白了,现在的圣人已经成长成了一头雄狮,不再受他们的桎梏了。
最后大皇子当上了太子,二皇子和三皇子被圣人派去镇守边关,去年二皇子战死在了边关,二、三皇子舅舅、李氏二郎也因为强抢民女、侵占他人田产、酒后杀人等罪名被圣人斩了头。
李氏二郎的事情出来之后,人人都在议论,说泰原李氏受此打击,加上圣上有意无意的打压,再也难现昔日的荣光。
当时大家都以为三皇子接连受挫,母族的权利也被陛下一削再削,应该是被打入了泥潭,再也翻不了身了,谁能想到他竟然能够趁着太子成亲进京贺喜的机会,直接发难逼宫。
也不知道那十几万的军队,他是怎么遮掩住的,竟然行至京城外都还没有人发现苗头。
不提现下皇宫里是个什么情况,就说景府,景太傅得到消息之后,就连忙打发人去城门打探情况了。
等人回来的功夫,他遣散府里伺候的下人,给了卖身契和些许银钱让他们各自寻求生路去了。
抄家的罪名一说出来,再忠心的人也就那样了,虽然有两个老仆不愿意走,但是景安泓打定主意不想牵连无辜,所以此时府里就只剩下景家人一家了。
景家人此时都在等着出门打探消息的人回来,城门的守卫是不是三皇子的人?守卫严不严?这些都是他们能不能够逃出京城的关键,家里的奴仆大多都在府里走动,他们或许能够出去,但是景家人平常可是在外面走动着的,大家都认识,他们想要混出城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景晴她们收到消息后就连忙收拾好细软准备离京了,也不知道三皇子得势后周朝会不会乱,所以她们也没收拾太多的银票,而是捡着轻便的首饰和金叶子装了两大包袱。
景晴的祖母楚氏楚绣娘是穷苦出身,这一辈子水灾、旱灾、兵祸都经历过了,很是有些逃难的经验,这会儿正指挥着孙女和儿媳妇往大家的贴身衣服里缝银票和金叶子。
看着祖母和母亲手里的动作,十岁的景霖一脸遗憾的说道:“可惜宫里给姐姐的那些聘礼大多都是些笨重的摆件,轻便的不多,我们带不走多少。”
这天下大半的财富都在皇宫,之前礼部送到景家的聘礼自然也是好的,那些大多数都是寻常百姓没有见过的稀罕物品。
听儿子提起聘礼,赵华兰连忙瞪了他一眼,赵华兰看着一脸愁容的女儿,想安慰她都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最后只能无声的叹了一口气,手里穿针引线的动作又快了几分。
景家老小一直等到辰时,都没等到出去打探消息的心腹回转,倒是守在门口的景太傅远远地看着街头好像有一队军队正往这边过来,那领头者身上所穿的精甲,可不是禁卫军的样式。
三皇子的军队!景太傅心中几乎是立即就猜到了这些人的身份。
见这这些身穿铠甲的军士手持武器往自家这边过来了,景太傅心中一沉,惊慌失措之余,
可是偏偏后来圣人为了大业,又主动或者被动给自己划拉了不少的女人,其中还有泰原望族的李氏嫡女。
李氏嫡女带着十万大军的陪嫁嫁给了当时还是草根的圣上,圣上更是靠着李氏得到了李氏一族的鼎力相助,四处征战五年之后,终于成就了霸业,成为了周朝最尊贵的人。
李氏一族自诩自家为周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自家的嫡女本来就是金枝玉叶,嫁给圣人后更是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自然是没有要屈居于戚氏这个农妇之下的道理。
开国之后,朝内的官员为了立后的事情也是吵翻了天,贵族支持李氏为后,声称李氏一族对新朝的付出有目共睹,李氏还诞有二皇子、三皇子两位皇嗣,加上李氏的父兄还在边关守卫着大周朝的安稳,这皇后的位置应当是她的。
保守派支持戚氏为后,戚氏是原配,又育有大皇子,她才是正统,李氏确实付出了许多,不过这嫡庶之分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规矩可不能乱,让李氏女当个副后也不算是辱没她。
最后两派争辩结果是贵族一派胜利了,新国建立之初,一切都很敏感,哪怕尊贵如圣上本人,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和贵族们较力,这些贵族们一旦反噬,所引起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李氏如愿当上了皇后,戚氏为皇贵妃,不过李氏这皇后只当了六年,就因为急病逝世了,之后戚氏被改立为皇后,她的儿子元煊文也被圣人下旨立为了太子。
李氏当了六年的皇后,皇上都没有立她的两个儿子为太子,她这一死,皇上就立了戚氏的儿子为太子,这京城里的贵族自然是不赞同的。
不过当时已经不是圣人刚立国的时候了,这六年里,圣人凭借着自己的铁血手腕,收拢了朝中大部分的势力,朝中官员也多换成了他亲手提拔起来的寒门贵子,所以他不再似从前那般受制于这些贵族。
圣人下手处理掉了两家闹腾得最欢的名门望族后,贵族们彻底的老实了,他们深切的明白了,现在的圣人已经成长成了一头雄狮,不再受他们的桎梏了。
最后大皇子当上了太子,二皇子和三皇子被圣人派去镇守边关,去年二皇子战死在了边关,二、三皇子舅舅、李氏二郎也因为强抢民女、侵占他人田产、酒后杀人等罪名被圣人斩了头。
李氏二郎的事情出来之后,人人都在议论,说泰原李氏受此打击,加上圣上有意无意的打压,再也难现昔日的荣光。
当时大家都以为三皇子接连受挫,母族的权利也被陛下一削再削,应该是被打入了泥潭,再也翻不了身了,谁能想到他竟然能够趁着太子成亲进京贺喜的机会,直接发难逼宫。
也不知道那十几万的军队,他是怎么遮掩住的,竟然行至京城外都还没有人发现苗头。
不提现下皇宫里是个什么情况,就说景府,景太傅得到消息之后,就连忙打发人去城门打探情况了。
等人回来的功夫,他遣散府里伺候的下人,给了卖身契和些许银钱让他们各自寻求生路去了。
抄家的罪名一说出来,再忠心的人也就那样了,虽然有两个老仆不愿意走,但是景安泓打定主意不想牵连无辜,所以此时府里就只剩下景家人一家了。
景家人此时都在等着出门打探消息的人回来,城门的守卫是不是三皇子的人?守卫严不严?这些都是他们能不能够逃出京城的关键,家里的奴仆大多都在府里走动,他们或许能够出去,但是景家人平常可是在外面走动着的,大家都认识,他们想要混出城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景晴她们收到消息后就连忙收拾好细软准备离京了,也不知道三皇子得势后周朝会不会乱,所以她们也没收拾太多的银票,而是捡着轻便的首饰和金叶子装了两大包袱。
景晴的祖母楚氏楚绣娘是穷苦出身,这一辈子水灾、旱灾、兵祸都经历过了,很是有些逃难的经验,这会儿正指挥着孙女和儿媳妇往大家的贴身衣服里缝银票和金叶子。
看着祖母和母亲手里的动作,十岁的景霖一脸遗憾的说道:“可惜宫里给姐姐的那些聘礼大多都是些笨重的摆件,轻便的不多,我们带不走多少。”
这天下大半的财富都在皇宫,之前礼部送到景家的聘礼自然也是好的,那些大多数都是寻常百姓没有见过的稀罕物品。
听儿子提起聘礼,赵华兰连忙瞪了他一眼,赵华兰看着一脸愁容的女儿,想安慰她都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最后只能无声的叹了一口气,手里穿针引线的动作又快了几分。
景家老小一直等到辰时,都没等到出去打探消息的心腹回转,倒是守在门口的景太傅远远地看着街头好像有一队军队正往这边过来,那领头者身上所穿的精甲,可不是禁卫军的样式。
三皇子的军队!景太傅心中几乎是立即就猜到了这些人的身份。
见这这些身穿铠甲的军士手持武器往自家这边过来了,景太傅心中一沉,惊慌失措之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