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第35节(1/4)
就这么点银子,仅够勉强维持军饷支出和朝廷的基本运转而已。
可以肯定的是,国库收入根本没钱分给皇上的内库不说,他们还经常从皇上的内库抠钱出来填补亏空,更别说是给皇后钱了。
在皇上皇后都没机会从国库捞钱的情况下,皇后如何能一次性拿出上百万两银子,仅凭她在前两年收购和开办的那些作坊,怎么可能?
毕竟对于皇后的那些产业,朝堂上的许多人都心知肚明,知道其中最赚钱的一家,只有那家制作胭脂水粉和精油的的作坊。
可是那东西虽然卖得奇贵,但其制作工作很复杂,从采购的原材料看,其成本肯定很高,有钱买得起的人也不多,这么一来,能赚的钱也有数。
至于其它作坊,除了产品保质短的作坊外,其它的,很少对外出货,也算是践行了皇后当年曾说过不愿与民争利的承诺。
如此一来,怎么算,仅凭皇后掌握的那些产业,都赚不到这么一大笔银子,也就是说,这里面一定存在他们所不知道的猫腻。
集体陷入沉默的众人,都在脑海中反复思索,那些钱到底是从哪里搞来的,他们也很想……
“难怪他们敢在那时,就开始谋划组建出海船队的事,是不是他们那时就有信心,知道他们有今日?”
王尚书的话,再次引起众人的思索,工部秦尚书则皱眉分析道。
“据本官所知,即便是大船,造价也不过在六千两到八千两之间,这是计划要造多少艘船?花费竟然如此巨大,才能引起如此大动静?”
户部李尚书摆摆手道,“算了,反正不管花多少钱,又没让国库出,我们在这里反应这么大做什么?何况我们早知道宫中打算组建船队出海的事,对此也算是提前有了心理准备。”
见李尚书这个对钱财素来敏感的人,面对这百万两巨资,反应竟然如此平淡,林丞相不悦的皱眉。
“李大人,你身为户部尚书,面对这上百万两银子的来历,竟然漠不关心?”
听出对方在指责他懈怠职守,李尚书迅速怒了。
“林公何出此言?在本官看来,不管那些银子到底是哪来的,只要那些银子是在大安境内花出去的,我们户部就能从中收取税费,那些商家百姓赚了钱,也会花出去,然后我户部又能从中赚一份,这般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本官只希望能多多益善,为什么非要寻根究底?说不定那些钱都是皇后娘娘的压箱底儿呢。”
说完,他的视线扫过在场众人,又来了一句。
“本官就不相信,你们谁家还没点儿压箱底的金子银子,都打量着那东西放不坏,舍不得拿出来花是吧?你不花,我不花,她花了,却要遭人觊觎,国库如何能有进帐?”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4-08-12 17:20:22~2024-08-12 20:36:0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花开香满天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39
第39章
震惊
作为在户部工作了大半生,从底层小吏逐步上位的户部尚书,李尚书没读过多少圣贤书,甚至都没怎么读过系统的经济类书籍。
但他已凭借自己在一国最高财政管理部门中的所见所闻,自行领会总结出许多经济规律。
所以他深知这片炎黄大地因多年的战乱,又遭受来自各方异族的反复欺凌和掠夺,导致百姓们生活穷困潦倒,手中无钱,也就没什么购买力。
而世道越乱,那些钱财和土地,则会被越发的集中到少数有钱有势的人手中,他们极少数人把持着这片土地上的绝大多数钱财,却花用得少。
从开作坊的到开店铺的各种商家,生意不好,收入有限,朝廷在商税这块的收入就少。
在这种情况下,以集庆的安和造船厂为核心,骤然向周围投放上百万的银两,使得那块本就在安和造船厂的带动下,已开始恢复经济活
可以肯定的是,国库收入根本没钱分给皇上的内库不说,他们还经常从皇上的内库抠钱出来填补亏空,更别说是给皇后钱了。
在皇上皇后都没机会从国库捞钱的情况下,皇后如何能一次性拿出上百万两银子,仅凭她在前两年收购和开办的那些作坊,怎么可能?
毕竟对于皇后的那些产业,朝堂上的许多人都心知肚明,知道其中最赚钱的一家,只有那家制作胭脂水粉和精油的的作坊。
可是那东西虽然卖得奇贵,但其制作工作很复杂,从采购的原材料看,其成本肯定很高,有钱买得起的人也不多,这么一来,能赚的钱也有数。
至于其它作坊,除了产品保质短的作坊外,其它的,很少对外出货,也算是践行了皇后当年曾说过不愿与民争利的承诺。
如此一来,怎么算,仅凭皇后掌握的那些产业,都赚不到这么一大笔银子,也就是说,这里面一定存在他们所不知道的猫腻。
集体陷入沉默的众人,都在脑海中反复思索,那些钱到底是从哪里搞来的,他们也很想……
“难怪他们敢在那时,就开始谋划组建出海船队的事,是不是他们那时就有信心,知道他们有今日?”
王尚书的话,再次引起众人的思索,工部秦尚书则皱眉分析道。
“据本官所知,即便是大船,造价也不过在六千两到八千两之间,这是计划要造多少艘船?花费竟然如此巨大,才能引起如此大动静?”
户部李尚书摆摆手道,“算了,反正不管花多少钱,又没让国库出,我们在这里反应这么大做什么?何况我们早知道宫中打算组建船队出海的事,对此也算是提前有了心理准备。”
见李尚书这个对钱财素来敏感的人,面对这百万两巨资,反应竟然如此平淡,林丞相不悦的皱眉。
“李大人,你身为户部尚书,面对这上百万两银子的来历,竟然漠不关心?”
听出对方在指责他懈怠职守,李尚书迅速怒了。
“林公何出此言?在本官看来,不管那些银子到底是哪来的,只要那些银子是在大安境内花出去的,我们户部就能从中收取税费,那些商家百姓赚了钱,也会花出去,然后我户部又能从中赚一份,这般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本官只希望能多多益善,为什么非要寻根究底?说不定那些钱都是皇后娘娘的压箱底儿呢。”
说完,他的视线扫过在场众人,又来了一句。
“本官就不相信,你们谁家还没点儿压箱底的金子银子,都打量着那东西放不坏,舍不得拿出来花是吧?你不花,我不花,她花了,却要遭人觊觎,国库如何能有进帐?”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4-08-12 17:20:22~2024-08-12 20:36:0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花开香满天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39
第39章
震惊
作为在户部工作了大半生,从底层小吏逐步上位的户部尚书,李尚书没读过多少圣贤书,甚至都没怎么读过系统的经济类书籍。
但他已凭借自己在一国最高财政管理部门中的所见所闻,自行领会总结出许多经济规律。
所以他深知这片炎黄大地因多年的战乱,又遭受来自各方异族的反复欺凌和掠夺,导致百姓们生活穷困潦倒,手中无钱,也就没什么购买力。
而世道越乱,那些钱财和土地,则会被越发的集中到少数有钱有势的人手中,他们极少数人把持着这片土地上的绝大多数钱财,却花用得少。
从开作坊的到开店铺的各种商家,生意不好,收入有限,朝廷在商税这块的收入就少。
在这种情况下,以集庆的安和造船厂为核心,骤然向周围投放上百万的银两,使得那块本就在安和造船厂的带动下,已开始恢复经济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