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第123节(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还是皇后最能理解朕,当年朕将户部交给李尚书执掌时,可没少受非议,许多平日里针尖对麦芒,争得十分厉害的人,都合起伙来反对朕,是朕一力坚持,事实证明,李尚书此人,确实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若不是户部有李尚书这个勇于和各部对抗,坚持要精打细算,严格把控各种预算,否决掉许多不必要的开支预算的人物在,朝廷怕是很难度过最艰难的那几年。

      【作者有话说】

      162

      第162章

      杨宛如

      杨宛如在尚书省任录事,消息颇为灵通,哪怕她为避嫌,与同僚们很少打交道,也在第一时间知道了重阳宫宴的刺杀案,以及这桩案子的后续发展。

      而她因为是女官,还曾被借调过去参与一些文书的整理与抄录工作。

      看到那一份份出自‘故人’的口供,杨宛如的心情非常复杂。

      有些庆幸与后怕,庆幸自己坚决拒绝了父亲的之前让她改嫁的提议,因为她父亲想让她嫁人做继室,真要说起来,对方各方面的条件,在当时看来是真的很不错,后怕的是对方正是涉案者之一。

      有些震惊和意外,因为在她上辈子的记忆中,她那位皇后姨母从未遭遇过刺杀。

      这批涉案的东宫属官,在她那位太子表哥继位后,个个的地位都跟着水涨船高,朝政基本都由他们把持。

      甚至连她的皇后姨母,都是因为一再劝诫太子要继承先帝遗志,不可沉溺女色,听任那些人的摆布,要好好治理大安,从而惹得那些人的记恨,最后被逼死,太子却没怨过那些人。

      而太子被赶下皇位后,那些人不仅没有被清算,依旧被后来者的继位者重用,能在朝堂上呼风唤雨。

      那些人从没想着要关照,或者说是根本就不在乎曾对他们极其信任,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有求必应的前主。

      哪怕他们家家都手握私兵,联合到一起,所拥有的势力之大,让那些新上位的掌权者们都不得不忌惮,完全可以让太子,也就是废帝一家过得好些。

      据说即便是在那位真正的平国公长子拔乱反正,又将太子的嫡长子推上皇位后,那些从前朝起,就一直无比显赫的世族势力,依旧屹立在朝堂上,掌握着足以与摄政王抗衡的庞大势力。

      所以在杨宛如的心中,那些世家大族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是她在上辈子最显赫的时期,仍需以贵妃的身份,对他们家的女眷以礼相待的存在。

      可是如此有实力的庞大势力,竟然都因一场刺杀案而被连根拔起。

      据说是宫中秘密调兵,不仅围了他们在京中的府邸,还直接围了他们的老家。

      那些人家在私下豢养的私兵,也在试图反抗的过程中,被灭杀怠尽,根本不是朝廷官兵的对手,这一对比惨烈的现实,让她如何能不感到震惊和意外。

      与此同时,那些曾给她留下过深刻印象的高门贵妇、贵女们,都沦为处境比曾经的她还惨得多的阶下囚。

      如今在一份份的文书中看到她们的供词与名字时,杨宛如感慨这命运的无常的同时,还忍不住生出一些幸灾乐祸的情绪。

      那些不可一世,仿佛他们就该永远高高在上的人,也会跌落枝头,陷入泥泞中,备受践踏的一日,实在是大快人心。

      即便她实在想不通,那些东宫属官已将太子变成了他们手中听话的木偶,只需等着太子上位,他们就能有机会把控朝政,为何会这么急不可耐的选择朝皇后下手,

      不过杨宛如也因此暗自警告自己,这辈子的人与事情的发展,已经彻底偏离她所知道的轨迹,她一定要谨慎行事,绝对要收起一切轻慢之心。

      这辈子的宫中帝后实在太厉害了,不仅皇上一切如常,有她那位皇后姨母在前朝帮忙,更是如虎添翼,不仅牢牢的把握着兵权,还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望与口碑。

      等到听说船队上次出海带回的粮种,真的是亩产上千斤的粮种时,杨宛如已经淡定了,她觉得这辈子再发生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她已经习惯了。

      可是当她听说皇后遇刺案是桩案中案,实则是二皇子勾结刘少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