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第164节(1/4)
秦尚书没好气的回道,“这属于朝廷机密,不易对外公开,咱们心里有数就行,别问那么多。”
话虽这么说,不过秦尚书并没瞒着自己的两个得力手下。
“……陛下做事,最喜未雨绸缪,不管是边境的战事,还是这次的事,都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你们以后做事,也要尽量做到万事都想在前头,如此才可在事到临头时,不至于毫无准备。”
秦尚书也已年过六旬,知道按照上意,自己该到了告老请辞的岁数,之前是因先帝的健康状态出问题,如今是因新帝初继位,朝廷要以稳定为主,才不易换人。
等到大安取得边境战事的胜利,新帝度过这段关键时期,朝廷也稳定下来后,他最好能主动辞位。
所以秦尚书如今已经没了什么争权夺势之心,也就不吝提点两个得力手下,也算是留下些香火情。
两位工部侍郞也很领情,皆态度恭敬的应下,之前的工部左侍郎,已经被调任地方,成为一省封疆大吏,已迁任左侍郎的宋文斌回道。
“大人放心,我们虽然没有陛下那等擅长运筹帷幄的本事,但也一定会努力多思多虑,尽量做到有备无患。”
秦尚书点头道,“咱们工部这些年,在陛下的支持下,做成了不少大事,看得出来,陛下以后应该还会很重视我们工部,你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忘了之前的那些教训。”
柳明月重视工部,也不吝往工部投钱,更不吝提拔有功之臣,上层官员因位置问题,晋升空间相对有限,可是中下层的官员立功的机会多,升迁就比较迅速了。
所以如今的工部,绝对称得上是朝廷的热灶,备受关注。
盯着的人多了,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出纰漏,从而被人抓住把柄,肯定不能掉以轻心。
对柳明月而言,工部的人事问题,只是她每天所需操心的无数事务之一而已,见完秦尚书后,她又陆续接见了崔相、钱尚书、高大监等人。
几处边境齐开战,所需耗费的钱粮、军需器械等物资,乃是一笔天文数字,这样的大额支出,也不是她一个人就能说了算,需与相关各部商讨。
当天的政务总算告一段落后,柳明月忍不住感慨道。
“幸亏咱们的各种武器储备与粮食储备,都很充足,要不然,遇到当下这种局面,还真应付不了。”
事实上,岂止是应付不了的问题,遇到这种多边作战,一般来说,只能选择和谈,尽量避免战争。
而这些势力选择在先帝驾崩后不久,一齐对大安发难,也是打着想要趁机从大安咬下一大口肥肉的主意。
毕竟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做的,平时对周边那些小邦国不吝钱物,多以安抚为主,有条件了,觉得对方不听话了,就是派兵揍上一顿,威慑一下。
“还是母后有魄力,对上当前这种局面,不仅不与他们和谈,还选择直接和他们作战,想必那些蛮夷,现在都快被咱们大安的将士给打懵了吧。”
郭锦秋现已知道公公婆婆提前在边境布局的规划,也知道宫中为防边境起战事,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如今对自家将士们很有信心。
柳明月倒没有因此而盲目自信,哪怕从每天收到的最新战报上看,前线的形势大好,自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到底如何,还需看最后的战报,唉,距离太远,这消息的传递,实在太不便了些。”
说起这些,柳明月就无比怀念她曾习惯并依赖的那些通讯方式。
郭锦秋听到这话,却觉不知该说什么好,因为在她看来,因她婆婆在之前的那几年,耗资无数,修筑出了无数路桥。
再加上两轮车、三轮车的出现,大安现在传递消息的效率,可比以前快多了。
所以她实在想像不到,到底要达到怎样的速度,才能让她婆婆感到满意。
“儿臣觉得,凭咱们大安将士的实力,可能要不了多久,咱们就能收到前线的捷报。”
柳明月不知道对方心中的费解和疑问,起身来到大安舆图前,抬手指向目前正在打仗的那些区域。
&ems
话虽这么说,不过秦尚书并没瞒着自己的两个得力手下。
“……陛下做事,最喜未雨绸缪,不管是边境的战事,还是这次的事,都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你们以后做事,也要尽量做到万事都想在前头,如此才可在事到临头时,不至于毫无准备。”
秦尚书也已年过六旬,知道按照上意,自己该到了告老请辞的岁数,之前是因先帝的健康状态出问题,如今是因新帝初继位,朝廷要以稳定为主,才不易换人。
等到大安取得边境战事的胜利,新帝度过这段关键时期,朝廷也稳定下来后,他最好能主动辞位。
所以秦尚书如今已经没了什么争权夺势之心,也就不吝提点两个得力手下,也算是留下些香火情。
两位工部侍郞也很领情,皆态度恭敬的应下,之前的工部左侍郎,已经被调任地方,成为一省封疆大吏,已迁任左侍郎的宋文斌回道。
“大人放心,我们虽然没有陛下那等擅长运筹帷幄的本事,但也一定会努力多思多虑,尽量做到有备无患。”
秦尚书点头道,“咱们工部这些年,在陛下的支持下,做成了不少大事,看得出来,陛下以后应该还会很重视我们工部,你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忘了之前的那些教训。”
柳明月重视工部,也不吝往工部投钱,更不吝提拔有功之臣,上层官员因位置问题,晋升空间相对有限,可是中下层的官员立功的机会多,升迁就比较迅速了。
所以如今的工部,绝对称得上是朝廷的热灶,备受关注。
盯着的人多了,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出纰漏,从而被人抓住把柄,肯定不能掉以轻心。
对柳明月而言,工部的人事问题,只是她每天所需操心的无数事务之一而已,见完秦尚书后,她又陆续接见了崔相、钱尚书、高大监等人。
几处边境齐开战,所需耗费的钱粮、军需器械等物资,乃是一笔天文数字,这样的大额支出,也不是她一个人就能说了算,需与相关各部商讨。
当天的政务总算告一段落后,柳明月忍不住感慨道。
“幸亏咱们的各种武器储备与粮食储备,都很充足,要不然,遇到当下这种局面,还真应付不了。”
事实上,岂止是应付不了的问题,遇到这种多边作战,一般来说,只能选择和谈,尽量避免战争。
而这些势力选择在先帝驾崩后不久,一齐对大安发难,也是打着想要趁机从大安咬下一大口肥肉的主意。
毕竟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做的,平时对周边那些小邦国不吝钱物,多以安抚为主,有条件了,觉得对方不听话了,就是派兵揍上一顿,威慑一下。
“还是母后有魄力,对上当前这种局面,不仅不与他们和谈,还选择直接和他们作战,想必那些蛮夷,现在都快被咱们大安的将士给打懵了吧。”
郭锦秋现已知道公公婆婆提前在边境布局的规划,也知道宫中为防边境起战事,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如今对自家将士们很有信心。
柳明月倒没有因此而盲目自信,哪怕从每天收到的最新战报上看,前线的形势大好,自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到底如何,还需看最后的战报,唉,距离太远,这消息的传递,实在太不便了些。”
说起这些,柳明月就无比怀念她曾习惯并依赖的那些通讯方式。
郭锦秋听到这话,却觉不知该说什么好,因为在她看来,因她婆婆在之前的那几年,耗资无数,修筑出了无数路桥。
再加上两轮车、三轮车的出现,大安现在传递消息的效率,可比以前快多了。
所以她实在想像不到,到底要达到怎样的速度,才能让她婆婆感到满意。
“儿臣觉得,凭咱们大安将士的实力,可能要不了多久,咱们就能收到前线的捷报。”
柳明月不知道对方心中的费解和疑问,起身来到大安舆图前,抬手指向目前正在打仗的那些区域。
&em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