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第178节(2/4)
生一定会牢记您的教诲,也会尊重祖母的决定。”
他还要努力像祖母学习,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无法像自家祖母那般洒脱,皆因他的学识与经验严重不足,导致他的心胸不够开阔。
不得不说,崔太傅真不愧是能与柳明月合作十余年的好搭档,对她足够了解。
柳明月之所以会在早有打算的情况下,选在这么个时间点,将自己对身后事的安排昭告天下,当然不只是完全出于私心,更不像她给出的解释般,是因不愿劳伤财。
能够一举多得,才是她的目标。
在大安开国之前,以及开国后最初几年,百姓连温饱都无法得到保证,说是随时都面临着死亡威胁也不为过。
在这种情况下,百分之十以上的人家,都没条件去考虑如何大办丧事,只能一应从简,大家也都习以为常。
只是随着大安的国力得以增强,地价得到大幅下降及高产粮种的全面推广,以及各种有偿工事的相继出现,底层老百姓的收入得到显著提升,经济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厚葬之风也逐渐开始盛行。
与此同时,还逐渐出现了相关攀比之风,从而裹挟了所有人。
目前来讲,倒是还没来得及给朝廷带来什么明显影响,但是长此久往,势必会愈演愈烈,从而由此产生各种不良影响。
所以柳明月如此高调的公布自己对身后事的态度,也确实有着想要以身作则,扼止这种厚葬风气的打算。
毕竟在这种关系到孝道与人伦大义的事情上,即便柳明月是皇帝,也无权直接加以干涉,只能通过迂回的方式,尽量加以引导。
而柳明月既然有这个目标,当然不会只做明面上的这些,她在随后就令人在民间以此为由,引导相关舆论,好将这此举所能带来的影响最大化。
郭锦秋与冯含宁等,一众深受承中女帝信任和重用的近臣,也都提前表态,希望自己将来过辈后,也能被葬在沐阳山皇陵的陵园内,同样不修地宫一应从简的消息,也在不久之后,陆续传了出去。
徐廷君听说后,忍不住问冯含慧道。
“慧姨,咱们这一路走来,都知道民间所盛行的厚葬之风,您为什么也愿意像祖母那一应从简呢?”
如今的冯含慧既是宫中的三品内官,又身兼前朝从五品的职位,将来肯定还有机会再升,以其身份,完全有资格修建高规格的陵墓。
而不是像他祖母所要求的那样,不仅不建地宫,甚至不许修建正经的墓室,只准挖个墓坑,不放任何陪葬品,比时下许多普通百姓的身后事办得更为简陋。
“因为我相信陛下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有其用意,都是对的,跟着陛下做,肯定不会错。”
徐廷君闻言,不禁愣了一下,虽然早知道连他母亲在内的这些人,都对他皇祖母无比推崇,但是他也没有想到,他们竟能推崇到如此地步。
这让他忍不住暗自反省,是不是自己对皇祖母的信任不够,哪怕选择了尊重,却依旧无法对这件事彻底释怀。
见徐廷君在那纠结不已的样子,冯含慧直言道。
“殿下之所以会这般在意这件事,或者说是难以接受陛下的这个决定,关键在于殿下作为晚辈的身份,您若也能下定决心,要在将来效仿陛下的决定,可能就不会再这么纠结了。”
此言一出,顿让徐廷君感到眼前豁然开朗,这段时间以来,一直盘桓在心头的那缕烦恼,至此彻底散去的同时,他懊恼的拍了下自己的额头。
“慧姨所言甚是,是我愚钝,崔师也曾提醒过我,建议我像祖母学习,可我竟然没有省悟过来,才会一直在这自寻烦恼。”
如今想想,崔太傅一再强调,让他要像祖母’学习‘,他却只注意到其表面上的涵义,没有领悟到深层次的具体’学习‘内容。
冯含慧掩口道,“崔老先生说话是含蓄了些,不像臣这般直白,不过那才是朝中大人们的一贯风格,殿下有必要多习惯和历练。”
毕竟她们这些陛下身边的女官,都是看着华郡王长大,关系一向亲近的长辈,在对方面前说话向来直接,不会跟他拐弯摸角的藏着掖着。
徐廷君深以为然的
他还要努力像祖母学习,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无法像自家祖母那般洒脱,皆因他的学识与经验严重不足,导致他的心胸不够开阔。
不得不说,崔太傅真不愧是能与柳明月合作十余年的好搭档,对她足够了解。
柳明月之所以会在早有打算的情况下,选在这么个时间点,将自己对身后事的安排昭告天下,当然不只是完全出于私心,更不像她给出的解释般,是因不愿劳伤财。
能够一举多得,才是她的目标。
在大安开国之前,以及开国后最初几年,百姓连温饱都无法得到保证,说是随时都面临着死亡威胁也不为过。
在这种情况下,百分之十以上的人家,都没条件去考虑如何大办丧事,只能一应从简,大家也都习以为常。
只是随着大安的国力得以增强,地价得到大幅下降及高产粮种的全面推广,以及各种有偿工事的相继出现,底层老百姓的收入得到显著提升,经济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厚葬之风也逐渐开始盛行。
与此同时,还逐渐出现了相关攀比之风,从而裹挟了所有人。
目前来讲,倒是还没来得及给朝廷带来什么明显影响,但是长此久往,势必会愈演愈烈,从而由此产生各种不良影响。
所以柳明月如此高调的公布自己对身后事的态度,也确实有着想要以身作则,扼止这种厚葬风气的打算。
毕竟在这种关系到孝道与人伦大义的事情上,即便柳明月是皇帝,也无权直接加以干涉,只能通过迂回的方式,尽量加以引导。
而柳明月既然有这个目标,当然不会只做明面上的这些,她在随后就令人在民间以此为由,引导相关舆论,好将这此举所能带来的影响最大化。
郭锦秋与冯含宁等,一众深受承中女帝信任和重用的近臣,也都提前表态,希望自己将来过辈后,也能被葬在沐阳山皇陵的陵园内,同样不修地宫一应从简的消息,也在不久之后,陆续传了出去。
徐廷君听说后,忍不住问冯含慧道。
“慧姨,咱们这一路走来,都知道民间所盛行的厚葬之风,您为什么也愿意像祖母那一应从简呢?”
如今的冯含慧既是宫中的三品内官,又身兼前朝从五品的职位,将来肯定还有机会再升,以其身份,完全有资格修建高规格的陵墓。
而不是像他祖母所要求的那样,不仅不建地宫,甚至不许修建正经的墓室,只准挖个墓坑,不放任何陪葬品,比时下许多普通百姓的身后事办得更为简陋。
“因为我相信陛下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有其用意,都是对的,跟着陛下做,肯定不会错。”
徐廷君闻言,不禁愣了一下,虽然早知道连他母亲在内的这些人,都对他皇祖母无比推崇,但是他也没有想到,他们竟能推崇到如此地步。
这让他忍不住暗自反省,是不是自己对皇祖母的信任不够,哪怕选择了尊重,却依旧无法对这件事彻底释怀。
见徐廷君在那纠结不已的样子,冯含慧直言道。
“殿下之所以会这般在意这件事,或者说是难以接受陛下的这个决定,关键在于殿下作为晚辈的身份,您若也能下定决心,要在将来效仿陛下的决定,可能就不会再这么纠结了。”
此言一出,顿让徐廷君感到眼前豁然开朗,这段时间以来,一直盘桓在心头的那缕烦恼,至此彻底散去的同时,他懊恼的拍了下自己的额头。
“慧姨所言甚是,是我愚钝,崔师也曾提醒过我,建议我像祖母学习,可我竟然没有省悟过来,才会一直在这自寻烦恼。”
如今想想,崔太傅一再强调,让他要像祖母’学习‘,他却只注意到其表面上的涵义,没有领悟到深层次的具体’学习‘内容。
冯含慧掩口道,“崔老先生说话是含蓄了些,不像臣这般直白,不过那才是朝中大人们的一贯风格,殿下有必要多习惯和历练。”
毕竟她们这些陛下身边的女官,都是看着华郡王长大,关系一向亲近的长辈,在对方面前说话向来直接,不会跟他拐弯摸角的藏着掖着。
徐廷君深以为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