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中日海战(十)(2/2)
个基础上和倭人共同生产,又创造出日本的冶铁技术,使得日本的倭刀后来成为世界刀剑中的珍品。阿知使主一族在手工业中的业绩显著,阿知使主的儿子刘贺都,后被日本雄略天皇赐姓为直,子孙因此以直为姓。其中一些人逐渐成为倭王政权中的中下级官吏,进而变成“官人豪族”,在日本古代社会中形成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终于成为拥有氏姓豪族的东汉直氏。西文首氏是另一个归化汉人集团。其中一些人到达倭国群岛的时间,可能略早于秦氏和东汉直氏。其始祖是百济王派遣到倭国的使臣,当初百济王命阿知吉师或阿直歧去日本,赠送倭王牡马和化马各一匹以及刀、镜等礼物。因阿直歧懂中国的经典,倭王令其教太子茧道稚郎子读中国典籍。一天,倭王问他,是否还有比他更懂中国典籍的人?他回答说:有。王仁比他更懂中国典籍。于是,倭王派使者去百济召聘王仁。王仁应召来至日本,同时携带《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这就是关于王仁的传说。王仁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后来在传说中逐渐演变成为西文首的首领。王仁与乐浪郡的王氏一族有某些渊源。乐浪郡的王氏一族原是山东半岛的巨族大姓,因避战乱迁至乐浪郡,并在那里作过郡守。其后裔中知识分子很多,担任过历代乐浪郡的各种官职。乐浪郡灭亡后,其中一部分人移居于百济。王氏的后裔从百济再迁移至日本。因所居之地靠近河道,因而和船运、物资的收藏、管理、搬运等工作发生联系。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一族也形成拥有氏姓的地方豪族。为和东汉直归化汉人相区别,且居于大和的西部,遂称为西文首氏。这一族的归化人中有不少知识分子,在倭王政府中从事文笔工作。他们承担政府中各种账簿记录的整理、外事往来文件的起草和翻译等工作。其中一些人也许就是邪马台国时期从事翻译工作者的后裔。倭王政府的外事工作,在当时主要是对中国的外交往来和对朝鲜半岛的外交活动,而这两方面的工作都要使用汉文。因此,汉文字和中国的经典书籍通过他们的手逐渐介绍到倭国,为中国的儒家思想传入倭国奠定了基础。秦氏、东汉直氏、西文首氏等归化汉人集团,以其大量的经济活动逐渐形成地方氏姓大族,进入倭王政府,成为倭国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他们担任一些重要职务,如掌管史部及藏部三藏中的内藏和大藏两个仓库。归化汉人一再充当倭王政府的使节,前往晋和南朝各代政府办理外交事务。他们的渊博知识和外交活动中的经验影响着其直接管辖者苏我氏,使其在同倭国旧势力的斗争中占据了上风。在苏我氏的指使下,东汉直驹利用担任职务之便,潜伏宫中,刺死了反对苏我氏的崇峻帝。移居倭国群岛的汉族不止上述三族。由于进入倭国群岛的汉族归化人尚不能满足各方面人才的需要,倭王政府还通过外交途径,向中国历朝政府请求支援所需的技术工人,或通过百济招聘中国的工匠。这些归化汉人同样对倭国的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使倭国的雕刻、绘画、织物、刺绣等形成独特风格,为后来的飞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除了在文化、纺织、雕刻、绘画、织物、刺绣等方面的影响。佛教传入倭国也同归化汉人有关。应神三十年,一个自称是汉献帝之后的高万贵者乘船越海来到倭国,他在志贺郡的住所草屋前取田中泥土塑成一尊高三尺的比丘像,开始宣传佛教。由于传播佛教的贡献,他被倭王赐姓名为三津百枝。南朝司马氏之后,一个名叫司马达止的人,来到倭国群岛,居于大和的高市郡坂田村。他修筑一所草堂,供奉起倭人从未见过的佛像,每天叩拜。以上两则虽然都是传说,但却表明,在佛教传入倭国的过程中,归化汉人起着媒介作用。
听了张子和、张尚宁、张盟行的介绍之后,李建成欢喜的拍了拍自己面前的龙案。
“好啊!真是太好了,朕能够得到三位爱卿!真是如虎添翼呀!哈哈!”
听了张子和、张尚宁、张盟行的介绍之后,李建成欢喜的拍了拍自己面前的龙案。
“好啊!真是太好了,朕能够得到三位爱卿!真是如虎添翼呀!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