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准确说是姜竹爹捡到他的时候。

      如果按年龄推算,他的生日应该在端午前后,说不好是四月还是五月。

      虽然姜竹从小就知道他是捡回来的,但姜竹爹不会特意去强调这一点,也不会特意给姜竹庆祝生日,就是趁着夏收结束有新面的时候给他多煮几天面条吃,都不明说算不算长寿面。

      没有个具体的日子,沈青越也没特意去强调哪天。

      他们俩选了选,找了一个不怎么忙的日子,把手上的活儿都退掉,一起在家窝了一天。

      前院已经空下来了,他们俩把先前的东西又从后院搬回前院,把客厅布置了,还把去年底姜竹买的缸子洗干净盛上水,铺了一层小碎石,就等着哪天去抓条小鱼回来。

      中午时姜竹做了面,沈青越不让他切,兴致勃勃地一点点儿拽,拽了好长一条粗细不均的长寿面,煮好了一碗都能没盛下,姜竹在碗旁边又接了个碗,下午沈青越还给他画了一幅姜竹吃面图。

      上梁前,沈青越的画稿全交了,一身轻松地跑来观摩了他们书院上梁封顶盖瓦片。

      今年,他们第二次上大梁了。

      木工师傅还是那个木工师傅,他干了一辈子也没给书院上过梁,不知道有什么讲究。

      会的吉利的唱词诗句都对不上,还是赵先生站在下面主持的。

      这回沈青越爬上去撒糖撒钱比上回淡定多了,还换他提篮子,让姜竹撒了一会儿。

      盖好的新屋子,可谓窗明几净,又宽敞又美观。

      那些从梯田挖出来的、河边捡回来的,还有从山上不知哪处搬来的石头们,严丝合缝地嵌在一起建成了敦厚的墙壁。

      连地面都是石头铺的。

      书院的屋顶很高,比山下的民居要高出一米多。

      门窗有些像寺庙大殿的门窗,全是能开合的,白天上课时能都打开,通风又明亮。

      两间讲堂间,留了一片不小的空间,保证两个屋子上课也能互不打扰,他们用石块儿在中间摆了一个小道,大小的石头错落着,能给小孩儿们当板凳坐。

      屋子里的桌椅、板凳,全是新做的。

      进屋闻一闻,还能闻到木头的清香气。

      为了好看和明亮,他们专门从镇上请了泥瓦匠来涂白墙。

      墙壁刷白,又亮堂了一些。

      为了屋子足够亮,除了留足够大的窗户,赵先生还让他们买些明瓦。

      姜竹都没听说过,还是托张叔阳从外地给他们买回来的。

      明瓦有两种,一种据说是贝壳或云米石片磨的,要往木格花窗里嵌。

      一种是羊角、牛角之类熬成胶,再把胶摊开压薄凝固做的,尺寸大些,可以像瓦片一样盖在屋顶上。

      这东西相当昂贵,只买两间讲堂用的明瓦,都够再盖一间讲堂了。

      但等装好后,效果确实好。

      几个老头都看呆了。

      这种明瓦他们只在山上庙里见过,人家只在大殿才用上几扇这样的窗户,他们一个村书院,竟然也有这样的东西了!

      沈青越也跑来看。

      他还没见过这种采光物件呢。

      玻璃见多了,屋顶的明瓦他不太稀罕。

      但木格花窗一装上,光线穿过明瓦朦胧了一圈儿照进来,特别有古典的韵味。

      窗外还是竹林青山,等下了小雨,雨打竹叶,氤氲湿空气,山里飘了薄雾,再推开这样的窗赏景,多惬意啊!

      其他人没他那份闲情逸致,他们想的是再也不用担心下雨把窗纸打湿了!

      冬天不开窗也能有光亮了!

      等全部弄完,到能搬进来上课,他们从夏收完一直干到了要秋收。

      前前后后,他们花了五百多两银子。

     &ems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