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1/2)
饭前他又在村中转了转,还下田去看了看收成,对姜家村印象十分不错。
一顿饭的工夫,也算熟悉起来,他颇有些推心置腹地建议他们还是要多请几个好点儿的先生,别只教蒙学。
这么好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就教村里的小娃娃识字,还不收束脩,这不是纯亏吗?
他已经知道了姜竹家有座山,但有座山也盖不起他们规划的那种书院啊。
沈青越:“我们也想来着,刚刚新聘任了一名先生,等书院办好,就能让先生落籍了。”
文吏:“也是从难民里找的?”
沈青越:“对。”
文吏:“倒是个好办法。”
先前他们也给县城的几家书院推荐过人,只是衢国的功名在大虞是不认的,得重考一遍,不能拿来公开说书院新聘了几位举人,几位秀才。
等他们考完,起码得三年。
不缺先生的书院就不太愿意用衢国人,除非对方愿意以书院学生的名义再在大虞考一次。
而很多衢国读书人其实也不太愿意在大虞重新科考。
忠君报国,他们国难之下逃到大虞是求生。
但若是在大虞重考功名,那报效哪家皇帝?
如果将来大虞要打衢国,他们又该如何自处?
可让这些人去种地耕田干苦力,又是浪费人才,官府虽在想法安置他们,但又不好出面担保什么。
毕竟人心隔肚皮,就连推举他们去科举,其实他们这些地方官也担着很大的风险呢。
万一将来两国兵戎相见,这些衢国来的难民中很可能就会混有奸细。
他们县衙是缺读书识字的文吏的,可他们也不敢直接从难民里招人。
青竹书院倒是个安置人的好选择。
只是……
太小了。
要是个大书院还好,姜竹和沈青越也不怎么介意用难民,双方一拍即合。
偏偏人家只有蒙学,那才能用几个人呀?
再说他们书院这个位置吧,想要像城内的书院一样招学生,也确实不太好办。
文吏没多说什么,只勉励了他们一番,答应一定会尽快帮他们办完,又和姜树一起回去了。
回到县衙,他将姜家村和青竹书院的见闻一并汇报给县令,县令听得也觉得有趣,“你觉得他们的书院不错?”
文吏叹气:“可惜位置太偏僻了。”
县令点头,继续看文吏抄回来的书目,让这些书待在一个山村书院无人问津也挺可惜的,“既然他们愿意借阅,你派人到各大书院去通知一声,谁想看,就让他们派人去誊抄一份儿。”
“是。”
县令继续翻看其他内容,看到书院唯二的两个先生的姓名时忽然怔了怔,“赵郁川?赵郁川……”
“大人?”
“这名字似乎在哪儿听过。”他又仔细看了看赵郁川的籍贯,忽然想起来了,“赵郁川,赵郁森,瀚海书院!”
文吏愣了愣:“瀚海书院?衢国的瀚海书院?”
和四海书院齐名,大虞衢国两海三山,五大书院之一?
县令点头:“瀚海书院赵郁森,当年衢国名噪一时的状元,曾官至尚书,可惜不到四十就病死了,他的兄弟就是瀚海书院的山长赵郁川。”
文吏也惊呆了,瀚海书院的山长在一个小山村教蒙学?
他一边震撼一边感慨——看来衢国的传闻是真的,瀚海书院受诸王混战牵连毁于一旦,连山长都被迫逃亡了。
仔细想想,姜家村青竹书院好像位置也不算太偏远?
要不然把孩子送到姜家村去开蒙吧?
当年衢国那群皇子想去瀚海书院镀金还得隐瞒
一顿饭的工夫,也算熟悉起来,他颇有些推心置腹地建议他们还是要多请几个好点儿的先生,别只教蒙学。
这么好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就教村里的小娃娃识字,还不收束脩,这不是纯亏吗?
他已经知道了姜竹家有座山,但有座山也盖不起他们规划的那种书院啊。
沈青越:“我们也想来着,刚刚新聘任了一名先生,等书院办好,就能让先生落籍了。”
文吏:“也是从难民里找的?”
沈青越:“对。”
文吏:“倒是个好办法。”
先前他们也给县城的几家书院推荐过人,只是衢国的功名在大虞是不认的,得重考一遍,不能拿来公开说书院新聘了几位举人,几位秀才。
等他们考完,起码得三年。
不缺先生的书院就不太愿意用衢国人,除非对方愿意以书院学生的名义再在大虞考一次。
而很多衢国读书人其实也不太愿意在大虞重新科考。
忠君报国,他们国难之下逃到大虞是求生。
但若是在大虞重考功名,那报效哪家皇帝?
如果将来大虞要打衢国,他们又该如何自处?
可让这些人去种地耕田干苦力,又是浪费人才,官府虽在想法安置他们,但又不好出面担保什么。
毕竟人心隔肚皮,就连推举他们去科举,其实他们这些地方官也担着很大的风险呢。
万一将来两国兵戎相见,这些衢国来的难民中很可能就会混有奸细。
他们县衙是缺读书识字的文吏的,可他们也不敢直接从难民里招人。
青竹书院倒是个安置人的好选择。
只是……
太小了。
要是个大书院还好,姜竹和沈青越也不怎么介意用难民,双方一拍即合。
偏偏人家只有蒙学,那才能用几个人呀?
再说他们书院这个位置吧,想要像城内的书院一样招学生,也确实不太好办。
文吏没多说什么,只勉励了他们一番,答应一定会尽快帮他们办完,又和姜树一起回去了。
回到县衙,他将姜家村和青竹书院的见闻一并汇报给县令,县令听得也觉得有趣,“你觉得他们的书院不错?”
文吏叹气:“可惜位置太偏僻了。”
县令点头,继续看文吏抄回来的书目,让这些书待在一个山村书院无人问津也挺可惜的,“既然他们愿意借阅,你派人到各大书院去通知一声,谁想看,就让他们派人去誊抄一份儿。”
“是。”
县令继续翻看其他内容,看到书院唯二的两个先生的姓名时忽然怔了怔,“赵郁川?赵郁川……”
“大人?”
“这名字似乎在哪儿听过。”他又仔细看了看赵郁川的籍贯,忽然想起来了,“赵郁川,赵郁森,瀚海书院!”
文吏愣了愣:“瀚海书院?衢国的瀚海书院?”
和四海书院齐名,大虞衢国两海三山,五大书院之一?
县令点头:“瀚海书院赵郁森,当年衢国名噪一时的状元,曾官至尚书,可惜不到四十就病死了,他的兄弟就是瀚海书院的山长赵郁川。”
文吏也惊呆了,瀚海书院的山长在一个小山村教蒙学?
他一边震撼一边感慨——看来衢国的传闻是真的,瀚海书院受诸王混战牵连毁于一旦,连山长都被迫逃亡了。
仔细想想,姜家村青竹书院好像位置也不算太偏远?
要不然把孩子送到姜家村去开蒙吧?
当年衢国那群皇子想去瀚海书院镀金还得隐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