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1/2)
况且土豆若是在二三月份种植,六七月份的夏天就可以收获,到时候夏天到了秋天田里还能种别的作物,简直是一举多得。
顾文承带领整个州衙的人开始在禹州推广种植土豆的时候,江右府的刘知府,也在大力推广种植土豆。
原本州衙的一些人质疑土豆这种作物,毕竟之前他们都没见过土豆。但没过两天,他们就收到府衙传来的告示,然后一群人全都歇了心思,开始一心一意推广起土豆。
经过差不多一年时间段磨合,底下干活的人官员小吏基本都清楚了知州大人的底线。
只要他们不对农户商户敲诈螺丝,那他们就能安安稳稳继续在州衙干,还能领到不少“奖金”。
而且知州大人也不是一棍子打死,很多官场默认的灰色收入,知州大人也是默许的,因此一时间,禹州衙门的风气清朗了不少,让禹州的不少商户都不太习惯了。
…
“小余哥,这是今年的肥皂生产计划,还有肥皂工坊工人的孩童安置书。”禾姐儿把自己提前写好的东西递给姜余。
姜余示意禾姐儿坐下,顺口问道,“什么孩童安置书?”
禾姐儿笑着解释,“就是上年小余哥你安置布坊那边的女工家中孩童的幼学堂啊。
我手底下的几个管事都说肥皂坊的工人也眼馋的很,毕竟同样都是皇商姜家的产业,布坊女工家的孩子能进幼学堂,肥皂坊这边应该也能进 吧。”
姜余听着失笑,“你不说我还真忘了这事了。当时我就提了一口,然后就把幼学堂的事全部交给了李管事,没想到他做的竟然这么好。”
禾姐儿轻轻叹了一口气,“岂止是好,简直是太好了。幼学堂分男堂、女堂,除去一日一餐的供应和自带笔墨之外,都是免费授课,完全不收任何额外的银钱。男堂里请的夫子,请的还是禹州城有名的童生老爷,教授千字文和简单算数。
女堂这边是请的一位大户人家的管教婆子,除了教千字文和简单算术之外,还教授一些简单的针线活。这都是普通农户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有这种好事如今大家都想送孩子进去。”
姜余低头沉思,“竟然是这样吗?”
禾姐儿点头,“如今幼学堂里有八个孩子,三男五女。肥皂坊这边有十六个孩子想进去。”
姜余点点头,“可以,能进去。不过规矩要先订好,若是对授课夫子不敬者,直接赶出去。”
禾姐儿点头,“我知道了。”
上年秋天开的幼学堂开起来,期初大家都不在意,后面在看见被教了两个月就能读几个字的小孩后,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于是便开始有人打听幼学堂收不收学生,可是幼学堂的布坊内部设置的,目的的帮助在布坊做工的女子看护幼童,可结果如今办的跟义学似的。
说起义学姜余突然问,“我记得州衙开办了义学,那些人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义学?”
禾姐儿听到姜余这个问题就捂嘴笑,“这个问题我也问了。肥皂坊的工人说,义学是培养官老爷的地方,他们不指望孩子未来能做官,若是孩子们去幼学堂学会识字算数,长大之后来肥皂坊干活,说不定能当管事呢。”
听到禾姐儿的解释,姜余也忍不住笑了。
但是姜余不知道是,就因为有了幼学堂,今年准备想办法来姜家工坊做工的人多了不少。
但是姜余依旧没精力管幼学堂的事,因为他要开始准备起“计划种植”棉花的事了。
首先,姜余联合州衙做一些村里正的工作,告诉他们计划种棉的事项,并且给了各村里正一些好处,然后再一个村一个村的进行“开会”游说。
姜余明确告诉农户,今年州衙种植棉花和种植粮食是一样的税收价格,并且只要农户种出棉花,姜氏就会按照三十五文一斤的价格收购。
若是哪一户准备种棉,现在他们的人就会跟着那人过去量地,并且免费提供棉籽。
此话一出,不少农户都心动了。
因为上年村里的确有很多小贩在收棉花,更何况今年布坊还会免费提供给他们
顾文承带领整个州衙的人开始在禹州推广种植土豆的时候,江右府的刘知府,也在大力推广种植土豆。
原本州衙的一些人质疑土豆这种作物,毕竟之前他们都没见过土豆。但没过两天,他们就收到府衙传来的告示,然后一群人全都歇了心思,开始一心一意推广起土豆。
经过差不多一年时间段磨合,底下干活的人官员小吏基本都清楚了知州大人的底线。
只要他们不对农户商户敲诈螺丝,那他们就能安安稳稳继续在州衙干,还能领到不少“奖金”。
而且知州大人也不是一棍子打死,很多官场默认的灰色收入,知州大人也是默许的,因此一时间,禹州衙门的风气清朗了不少,让禹州的不少商户都不太习惯了。
…
“小余哥,这是今年的肥皂生产计划,还有肥皂工坊工人的孩童安置书。”禾姐儿把自己提前写好的东西递给姜余。
姜余示意禾姐儿坐下,顺口问道,“什么孩童安置书?”
禾姐儿笑着解释,“就是上年小余哥你安置布坊那边的女工家中孩童的幼学堂啊。
我手底下的几个管事都说肥皂坊的工人也眼馋的很,毕竟同样都是皇商姜家的产业,布坊女工家的孩子能进幼学堂,肥皂坊这边应该也能进 吧。”
姜余听着失笑,“你不说我还真忘了这事了。当时我就提了一口,然后就把幼学堂的事全部交给了李管事,没想到他做的竟然这么好。”
禾姐儿轻轻叹了一口气,“岂止是好,简直是太好了。幼学堂分男堂、女堂,除去一日一餐的供应和自带笔墨之外,都是免费授课,完全不收任何额外的银钱。男堂里请的夫子,请的还是禹州城有名的童生老爷,教授千字文和简单算数。
女堂这边是请的一位大户人家的管教婆子,除了教千字文和简单算术之外,还教授一些简单的针线活。这都是普通农户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有这种好事如今大家都想送孩子进去。”
姜余低头沉思,“竟然是这样吗?”
禾姐儿点头,“如今幼学堂里有八个孩子,三男五女。肥皂坊这边有十六个孩子想进去。”
姜余点点头,“可以,能进去。不过规矩要先订好,若是对授课夫子不敬者,直接赶出去。”
禾姐儿点头,“我知道了。”
上年秋天开的幼学堂开起来,期初大家都不在意,后面在看见被教了两个月就能读几个字的小孩后,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于是便开始有人打听幼学堂收不收学生,可是幼学堂的布坊内部设置的,目的的帮助在布坊做工的女子看护幼童,可结果如今办的跟义学似的。
说起义学姜余突然问,“我记得州衙开办了义学,那些人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义学?”
禾姐儿听到姜余这个问题就捂嘴笑,“这个问题我也问了。肥皂坊的工人说,义学是培养官老爷的地方,他们不指望孩子未来能做官,若是孩子们去幼学堂学会识字算数,长大之后来肥皂坊干活,说不定能当管事呢。”
听到禾姐儿的解释,姜余也忍不住笑了。
但是姜余不知道是,就因为有了幼学堂,今年准备想办法来姜家工坊做工的人多了不少。
但是姜余依旧没精力管幼学堂的事,因为他要开始准备起“计划种植”棉花的事了。
首先,姜余联合州衙做一些村里正的工作,告诉他们计划种棉的事项,并且给了各村里正一些好处,然后再一个村一个村的进行“开会”游说。
姜余明确告诉农户,今年州衙种植棉花和种植粮食是一样的税收价格,并且只要农户种出棉花,姜氏就会按照三十五文一斤的价格收购。
若是哪一户准备种棉,现在他们的人就会跟着那人过去量地,并且免费提供棉籽。
此话一出,不少农户都心动了。
因为上年村里的确有很多小贩在收棉花,更何况今年布坊还会免费提供给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