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人直播日常 第8节(2/3)
春晓》已被梁柔冒名,薛皎口说无凭,想证明这首诗是梁柔偷她的或许有点儿难,但想打假梁柔却很容易。
诗是从她这里偷走的,梁柔有多少诗才,薛皎跟她不熟也能猜个大概。
但凡她有三分,齐太妃就敢给女儿吹出十分,以往丝毫风声都没听到,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一肚子坏水和恶意,没有丝毫文化底蕴的梁柔,经不起质疑。
如今没人怀疑,也不过是有齐王府,有皇室背景的出身替她撑着,没有切实证据,没有怀疑的切口,不会有人轻易提出质疑。
可只要薛皎开了这个头,还是以现任齐王妃、梁柔嫂子的身份,接下来梁柔要面对的种种考验,绝不是她自己能通过的。
只要梁柔本身的诗才遭到否定,届时,再提《春晓》非她所作,而是抄袭,就顺利成章了。
薛皎不傻,她很快想好了该如何做,她要把孟浩然的诗夺回来。
可梁桓来找她,不只是为了道歉。
他要薛皎,把这件恶心事咽回肚子里去,从此闭口塞言,对谁也不许提起。
薛皎被恶心透了,这又是她没想到的,她没想到梁桓竟然会助纣为虐。
毕竟他们曾相依为命,在只有彼此可以依靠的逃生路上,她已经跟梁桓暴露了太多。
包括那些诗,她教女儿的只是启蒙诗,跟梁桓提过更多。
被追兵逼至绝路,又峰回路转迎来生机,薛皎背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
在小船上飘荡,仰望繁星满天,她背过“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在山中迷路,她背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山并不叫庐山,薛皎也非是为了炫技。
这可能就是教育的滞后性,当她为了成绩背那些诗的时候,只是为了背而背,待她遇到真正符合诗句意义的境况,那些诗便会脱口而出,直抒胸臆。
那么多的诗,名句名篇,若梁桓跟他妹妹是一样的人,早就可以偷走这些诗。
甚至以他的手段权势,大可以哄骗威逼薛皎成为他的“枪手”,隐于幕后,替他扬名。
但梁桓从不屑于做这种事。
因此当他告诉薛皎,梁柔偷她的诗,他为此感到抱歉,但要她三缄其口的时候,薛皎对他的滤镜碎了一地。
梁桓同样觉得丢脸,但他认为,他也有他的不得已。
梁柔毕竟是他嫡亲的妹妹,他母亲一共就生了三个孩子,长兄英年早逝,只剩下他和梁柔。
梁柔尚未及笄,一旦偷诗抄袭的名声传出去,别想再有什么“好姻缘”。
作为一个女子,坏了姻缘,下半生没什么指望了。
更有甚者,还会影响到齐王府的名声。
代价太大,只是为了替薛皎出口气,替一个死人张目,着实没必要。
“只是一首诗而已。”
薛皎永远记得这句话,后面梁桓的安慰,和给的物质补偿,她都没上心。
就像这次她被迫烧书一样,高高在上的主子们不会有错,若是做错了事,给田产给庄子给铺面,似乎只要给点东西,就可以抹平一切错误。
这是薛皎再一次感受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当整个齐王府的“主子们”都在阻止她,当梁桓也不愿意站在她这一边,她什么都做不了。
她连句似是似非的流言都传不出去,更别说质疑梁柔,揭穿梁柔,夺回被偷走的诗。
或许真有几分歉意,梁桓跟薛皎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薛皎对他感到失望,但还是信了。
在那以前,梁桓向来说话算数,有一句算一句,不轻易许诺,但答应她的事基本都能做到。
薛皎也知道,梁桓必然教训过梁柔,天下无不漏风的墙,这次梁桓选择封她的口替梁柔遮掩,若做得多了,岂会不留下痕
诗是从她这里偷走的,梁柔有多少诗才,薛皎跟她不熟也能猜个大概。
但凡她有三分,齐太妃就敢给女儿吹出十分,以往丝毫风声都没听到,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一肚子坏水和恶意,没有丝毫文化底蕴的梁柔,经不起质疑。
如今没人怀疑,也不过是有齐王府,有皇室背景的出身替她撑着,没有切实证据,没有怀疑的切口,不会有人轻易提出质疑。
可只要薛皎开了这个头,还是以现任齐王妃、梁柔嫂子的身份,接下来梁柔要面对的种种考验,绝不是她自己能通过的。
只要梁柔本身的诗才遭到否定,届时,再提《春晓》非她所作,而是抄袭,就顺利成章了。
薛皎不傻,她很快想好了该如何做,她要把孟浩然的诗夺回来。
可梁桓来找她,不只是为了道歉。
他要薛皎,把这件恶心事咽回肚子里去,从此闭口塞言,对谁也不许提起。
薛皎被恶心透了,这又是她没想到的,她没想到梁桓竟然会助纣为虐。
毕竟他们曾相依为命,在只有彼此可以依靠的逃生路上,她已经跟梁桓暴露了太多。
包括那些诗,她教女儿的只是启蒙诗,跟梁桓提过更多。
被追兵逼至绝路,又峰回路转迎来生机,薛皎背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
在小船上飘荡,仰望繁星满天,她背过“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在山中迷路,她背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山并不叫庐山,薛皎也非是为了炫技。
这可能就是教育的滞后性,当她为了成绩背那些诗的时候,只是为了背而背,待她遇到真正符合诗句意义的境况,那些诗便会脱口而出,直抒胸臆。
那么多的诗,名句名篇,若梁桓跟他妹妹是一样的人,早就可以偷走这些诗。
甚至以他的手段权势,大可以哄骗威逼薛皎成为他的“枪手”,隐于幕后,替他扬名。
但梁桓从不屑于做这种事。
因此当他告诉薛皎,梁柔偷她的诗,他为此感到抱歉,但要她三缄其口的时候,薛皎对他的滤镜碎了一地。
梁桓同样觉得丢脸,但他认为,他也有他的不得已。
梁柔毕竟是他嫡亲的妹妹,他母亲一共就生了三个孩子,长兄英年早逝,只剩下他和梁柔。
梁柔尚未及笄,一旦偷诗抄袭的名声传出去,别想再有什么“好姻缘”。
作为一个女子,坏了姻缘,下半生没什么指望了。
更有甚者,还会影响到齐王府的名声。
代价太大,只是为了替薛皎出口气,替一个死人张目,着实没必要。
“只是一首诗而已。”
薛皎永远记得这句话,后面梁桓的安慰,和给的物质补偿,她都没上心。
就像这次她被迫烧书一样,高高在上的主子们不会有错,若是做错了事,给田产给庄子给铺面,似乎只要给点东西,就可以抹平一切错误。
这是薛皎再一次感受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当整个齐王府的“主子们”都在阻止她,当梁桓也不愿意站在她这一边,她什么都做不了。
她连句似是似非的流言都传不出去,更别说质疑梁柔,揭穿梁柔,夺回被偷走的诗。
或许真有几分歉意,梁桓跟薛皎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薛皎对他感到失望,但还是信了。
在那以前,梁桓向来说话算数,有一句算一句,不轻易许诺,但答应她的事基本都能做到。
薛皎也知道,梁桓必然教训过梁柔,天下无不漏风的墙,这次梁桓选择封她的口替梁柔遮掩,若做得多了,岂会不留下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