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人直播日常 第72节(3/4)
走读生帮忙带。
难怪她昨天买饭团,听见一个穿着一中校服的男生跟老板说,要五个巨无霸饭团,薛皎还想着,这饭量着实有点吓人,后来才明白,可能是给同学带的。
薛皎昨天放学的时候问了一下方图南要不要带早餐,反正她早上本来也要买一点吃的当加餐,饿肚子滋味不好受,而且她想养好身体,需要再长一点肉,现在太瘦了。
方图南不太好意思,但还是点了点头:“要的要的,除了鸡蛋汉堡,校门口卖的我都爱吃,你看什么方便就给我带点什么。”
说着立刻掏了五十块钱给薛皎,多退少补。
薛皎大大方方收了,偶尔请同桌几次她们都不会介意,但如果经常帮同桌带饭,还是给钱来得清爽。
把钱放好,薛皎顺嘴问了一句:“校门口的鸡蛋汉堡不好吃吗?”
她记得以前吃过,味道挺好的,难道换人了?
方图南:“好吃,特别好吃,我第一次吃就惊为天人,然后连吃了一个月,吃吐了。”
薛皎:……
好的,她会记得不要连续给同桌带一样的早餐。
课间加餐还是饭团、三明治这种可以冷食的比较方便,方图南的早餐,薛皎就带了一笼牛肉蒸包给她。
方图南果然没吃早餐正等着薛皎,看见热气腾腾的包子就笑了:“嘿嘿,包子,爱吃爱吃。”
所有高中生书桌上都用课本、辅导资料、笔记等堆出个小书山,因为书屉根本放不下,有的脚边还堆着装卷子的纸箱。
方图南把自己藏在书山后面,又竖起课本,蒸包两口一个。
“你吃吗?”她问薛皎:“好吃,来两个?”
薛皎连忙摆手:“我在家里吃过了。”
她都怀疑这一笼包子够不够方图南填饱肚子。
不过早餐嘛,少吃一点,吃饱了容易犯困,影响早读背书效率。
同桌吃早饭,薛皎开始读书,先把昨晚睡前背的古文复习一遍,然后再背新的。
天幕下,同样早起的丰朝人,追着天幕看的人已经少了很多。
薛皎开始上学后,行程和作息非常固定,一天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埋头刷卷子做题。
丰朝的读书人也不傻,封建王朝这个环境,能读书的大都智商在水平线以上。
经过一段时间研究,他们看天人的简体字虽然别扭,但有繁体字的基础,现在基本已经能够辨认甚至读写,从左到右的横排版和标点符号,他们接受得更快,因为确实更方便阅读和理解。
像数学这种完全看不懂的课程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坚持研究,其余大多数能辨认简体字的,都去关注他们能理解或者感兴趣的学科了。
语文是最容易被接受的,薛皎背的古诗文都是名篇,读来齿颊留香。
为了一年后的高考,薛皎变身无情的背书机器,疯狂背背背,丰朝的读书人则趁着她背书的时候,把那些名篇抄录下来,细细研究品味。
民间还兴起许多以“天人书”为主体的诗会聚会,共同讨论天人的妙笔文章。
全天下人都看着,没人会傻到想抄袭了,还有梁柔那个前车之鉴在那摆着呢,哪怕是隔着一个世界,也不好抄的。
于是,李白、杜甫、王维、苏轼、陶渊明、李清照等等,这些华夏历史上的大诗人大文豪们,在另一个时空,又多了一群追捧者,甚至还有人主动出钱想为他们出诗集。
这些人比较纯粹,单纯爱好诗词文章,也主要收集这部分内容,早读时他们都特别上心,因为薛皎重点背她不记得的,还有那么多锦绣华章只在试卷上展现了零散一两句,这怎么行?!
他们又没办法让天女娘娘给他们多背一些,只能另辟蹊径,天女娘娘还有同学呢!
一个班的学生,早读读什么的都有,有背单词的,自然也有背古诗文的,这些人耳朵都竖起来了,努力分辨薛皎同学们读背的内容,记录下来细细品鉴。
也有对
难怪她昨天买饭团,听见一个穿着一中校服的男生跟老板说,要五个巨无霸饭团,薛皎还想着,这饭量着实有点吓人,后来才明白,可能是给同学带的。
薛皎昨天放学的时候问了一下方图南要不要带早餐,反正她早上本来也要买一点吃的当加餐,饿肚子滋味不好受,而且她想养好身体,需要再长一点肉,现在太瘦了。
方图南不太好意思,但还是点了点头:“要的要的,除了鸡蛋汉堡,校门口卖的我都爱吃,你看什么方便就给我带点什么。”
说着立刻掏了五十块钱给薛皎,多退少补。
薛皎大大方方收了,偶尔请同桌几次她们都不会介意,但如果经常帮同桌带饭,还是给钱来得清爽。
把钱放好,薛皎顺嘴问了一句:“校门口的鸡蛋汉堡不好吃吗?”
她记得以前吃过,味道挺好的,难道换人了?
方图南:“好吃,特别好吃,我第一次吃就惊为天人,然后连吃了一个月,吃吐了。”
薛皎:……
好的,她会记得不要连续给同桌带一样的早餐。
课间加餐还是饭团、三明治这种可以冷食的比较方便,方图南的早餐,薛皎就带了一笼牛肉蒸包给她。
方图南果然没吃早餐正等着薛皎,看见热气腾腾的包子就笑了:“嘿嘿,包子,爱吃爱吃。”
所有高中生书桌上都用课本、辅导资料、笔记等堆出个小书山,因为书屉根本放不下,有的脚边还堆着装卷子的纸箱。
方图南把自己藏在书山后面,又竖起课本,蒸包两口一个。
“你吃吗?”她问薛皎:“好吃,来两个?”
薛皎连忙摆手:“我在家里吃过了。”
她都怀疑这一笼包子够不够方图南填饱肚子。
不过早餐嘛,少吃一点,吃饱了容易犯困,影响早读背书效率。
同桌吃早饭,薛皎开始读书,先把昨晚睡前背的古文复习一遍,然后再背新的。
天幕下,同样早起的丰朝人,追着天幕看的人已经少了很多。
薛皎开始上学后,行程和作息非常固定,一天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埋头刷卷子做题。
丰朝的读书人也不傻,封建王朝这个环境,能读书的大都智商在水平线以上。
经过一段时间研究,他们看天人的简体字虽然别扭,但有繁体字的基础,现在基本已经能够辨认甚至读写,从左到右的横排版和标点符号,他们接受得更快,因为确实更方便阅读和理解。
像数学这种完全看不懂的课程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坚持研究,其余大多数能辨认简体字的,都去关注他们能理解或者感兴趣的学科了。
语文是最容易被接受的,薛皎背的古诗文都是名篇,读来齿颊留香。
为了一年后的高考,薛皎变身无情的背书机器,疯狂背背背,丰朝的读书人则趁着她背书的时候,把那些名篇抄录下来,细细研究品味。
民间还兴起许多以“天人书”为主体的诗会聚会,共同讨论天人的妙笔文章。
全天下人都看着,没人会傻到想抄袭了,还有梁柔那个前车之鉴在那摆着呢,哪怕是隔着一个世界,也不好抄的。
于是,李白、杜甫、王维、苏轼、陶渊明、李清照等等,这些华夏历史上的大诗人大文豪们,在另一个时空,又多了一群追捧者,甚至还有人主动出钱想为他们出诗集。
这些人比较纯粹,单纯爱好诗词文章,也主要收集这部分内容,早读时他们都特别上心,因为薛皎重点背她不记得的,还有那么多锦绣华章只在试卷上展现了零散一两句,这怎么行?!
他们又没办法让天女娘娘给他们多背一些,只能另辟蹊径,天女娘娘还有同学呢!
一个班的学生,早读读什么的都有,有背单词的,自然也有背古诗文的,这些人耳朵都竖起来了,努力分辨薛皎同学们读背的内容,记录下来细细品鉴。
也有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