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人直播日常 第128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以前带皎皎和顾冬阳,也没觉得烦,不然她也不会早早结婚生子,等有了自家孩子,冯飒早就后悔了,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好玩儿。

      “走走走,一起。”冯飒无奈道。

      薛皎忍着笑走过去,却见女儿蹲在屋檐下,不知道在看什么。

      “宝宝,在干嘛呀?”薛皎走过去问。

      薛珍指着靠墙摞着的一堆蜂窝煤,惊喜道:“妈妈,黑藕。”

      薛皎忍俊不禁,“这可不是藕,不能吃的,这是煤,蜂窝煤,烧火用的燃料。”

      农村能见到很多城里已经消失的东西,煤炭有些烧烤店还能见到,蜂窝煤真的是时代的眼泪了,曾经家家户户都不可或缺的东西,尤其是城市里。

      计划经济的时代,各方面物资都紧张,城里住房也紧张,工厂、单位职工住家属楼,几乎没有哪家能有单独的厨房,都是公用的。

      这样一来,家里没个炉子就特别不方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烧蜂窝煤的炉子,可以喝口热水吃点儿热粥,或者煮个面。

      薛皎听妈妈说,她小时候家里有个票证本,还有专门的蜂窝煤票,每回买蜂窝煤都是一大车——板车,买回来薛皎外公外婆往楼上搬,她们兄弟姐妹几个在自家窗户下走廊上摆,堆得高高的,用的时候夹一块。

      占道,但没办法,家里放不下,家家户户都这么干。

      干完活一个个都满手黑,要是不小心摸了脸,那就更是可笑了。

      冯英提起少年时这些经历,眼神怀念,满是笑意,薛皎静静听着,不忍心让妈妈从回忆里醒来,因为那里面有她的爸爸妈妈。

      薛皎小时候还在城里见过蜂窝煤,但随着她慢慢长大,城市发展,蜂窝煤被城市淘汰了,反而重新在乡村中发光发热。

      像薛皎老家,计划经济时代,她爷爷奶奶用不上蜂窝煤,因为要票要钱,买不起,蜂窝煤是城里人才能用的燃料,乡下都是烧柴火。

      后来国家政策变化,这紧俏的燃料不要票了,也放开了买卖,村里的人赶上了蜂窝煤热潮的尾巴。

      薛皎爷爷奶奶用蜂窝煤用了几十年了,家里烧煤的炉子都换了两个,旧的也还在用,都放在门口檐下,一个架着烧水壶,一个放着一个大砂钵,一直煮着汤。

      奶奶告诉薛皎,这么慢慢熬煮出来的汤好喝,比高压锅压出来的香。

      薛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她奶也不爱用高压锅,但回老家这几天,各种汤都很香,看着食材也就是那些,硬香,可能奶奶说得是对的。

      她奶节省得很,小辈不回来,炭都舍不得用,就是用蜂窝煤还算舍得,家里的煤炉子一天到晚都燃着,不是在烧水就是在炖汤。

      “蜂窝煤划算啊,慢慢烧着,不扇风,一块儿能烧五六个小时,四五块用一天,多划算!”奶奶是这么说的。

      薛皎觉得还有点儿别的原因,她奶是但凡要花钱买的都不太舍得,自己花力气的劳动所得,就不觉得有成本。

      用她老人家的话来说,力气用光了还会涨,那算啥成本,不用亏了。

      所以蜂窝煤就是这个理儿,因为蜂窝煤可以自己制作。

      薛皎小时候还跟爷爷一起做过蜂窝煤,有一个专门的蜂窝煤机,说是“机”,其实就是个模具,有一根细长柄,下面连着一个蜂窝煤形状的模具。

      找个好天气,在院子里调上一堆蜂窝煤灰,然后模具沾点儿水,摁上去,再脱模,一个蜂窝煤就做好了,等晒干晾干,就能用了。

      女儿一句话勾起薛皎幼时回忆,那会儿她觉得做蜂窝煤可有意思了,抢着要动手“给爷爷帮忙”,然而蜂窝煤机手柄太长,她又人小力小,蜂窝煤压得不实,吭哧吭哧做了一下午,大半夜她爷爷打着手电筒起来返工重做——白天她守着自己做的蜂窝煤不肯走。

      “妈妈,这个燃料长得好奇怪。”薛珍一板一眼的评价,“它好多洞洞。”

      薛皎笑着说:“不是它长得奇怪,是人们专门把它制成这样的,它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利于煤炭和氧气的充分接触,提高燃烧效率。(注)”

      薛皎下意识脱口而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