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人直播日常 第142节(1/3)
一个瘦巴巴的女孩儿说:“二丫,我二次天幕考试通过了,你说我取昵称叫‘二丫一顿三碗肉’怎么样?”
没错,她也叫二丫,这群孩子刚接进庄子里时,一问名字,从大丫到九丫都有人叫,大妮往后排同理,而且不止一个,还有小丫,或者干脆没名儿,以前都是丫头、妮子混着叫,有正经名字的没几个。
也不能随便给孩子们把名取了,只能给她们排了编号,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们都是靠编号来互相称呼的。
如今她们已经开始读书了,先生让她们自己取个名,没想好也不着急,慢慢想。
爹娘不给她们取,她们可以自己取,取一个响亮的,好听的,寓意好的名字。
好些小姑娘,都想叫“珍”,像小天女一样,被阿娘视为珍宝,可她们又不好意思,她们哪还有爹娘呢?
二丫没有改自己的名字,她是阿姐带大的,她阿姐是大丫,她就是二丫。
阿姐已经饿死了,最后一口粮食塞进了她嘴里,让她撑到关娘子来捡小孩儿,把她捡了回去。
以后不用再害怕被饿死了吧?二丫很努力的学习,很努力的干活,也很努力的吃饭,每吃两口,她就想,有一口是替阿姐吃的。
她以后也会多多做好事,多积功德,盼阿姐来生,能投胎在天女娘娘的国家,再也不饿肚子了。
……
慢悠悠消磨了半上午的时光,绷得有些紧的精神也得到舒缓,薛皎胃口大开,中午多吃了半碗饭,把奶奶高兴坏了,又多给她盛了碗汤。
“多吃点儿,吃饱了才好学习,看你瘦的。”
薛皎只能接受奶奶的好意,撑着喝完那碗汤,有一说一,她现在比刚回来的时候,已经重了七八斤,一天五顿,没有白吃。
吃完午饭,下午要祭祖。
他们村不是那种宗族聚集而成的村落,隔壁乡就有一个,整个村子一个姓,村里有一个大祠堂,每年祭祖都是在祠堂里。
薛家所在的村子杂姓聚居,也就没有所谓的祠堂,早些年都是土葬,山上地方又大,各家选一块风水宝地,慢慢的也就成了各家的祖坟。
薛皎去换了双好爬山的鞋,幸亏这两天没下雪,山上的路可不好走,要是再加上积雪,更完蛋。
一行人带着贡品、纸钱上山,路上陆陆续续遇到村人,也都是上山祭祖的。
薛皎牵着女儿,太小的孩子,他们一般不带去祭祖,山路难走是其一,还有就是民间觉得,孩子小眼睛亮,神魂不稳,担心冲撞了什么。
但薛皎情况特殊,她失踪五年,好不容易回来,长辈们觉得应该去拜一拜祖宗,请祖宗保佑,这个孩子以后顺顺当当的。
薛珍也差不多,都改姓薛了,那就是他们薛家的孩子,也得让老祖宗们认认人,保佑一下后代小孙女。
在平路上薛珍自己走,到了不好走的山路,长辈们轮番抱着扛着。
尤其是薛皎大堂哥,超级一猛汉,单手举着珍儿,不比拎一袋点心更为难。
薛珍坐在舅舅肩膀上,稳稳当当的,不但不害怕,还好奇地看着周围。
阿爹带她骑过马,但从来没让她骑过肩膀,可能驮不动她吧,大舅舅比阿爹壮多了。
到了薛家祖坟,一片区域四散着的墓碑,都是薛家的老祖宗们。
从薛皎太爷爷太奶奶开始,一个个往上拜上去,磕头、上供品、烧纸钱。
他们人多,可以带的东西也多,于是除了传统的纸钱,还给老祖宗们烧了大别墅、跑车、电脑、手机等等,让人不得不感叹纸扎店的与时俱进,就是不知道老祖宗们会不会用。
拜完太爷爷太奶奶,又去拜其他祖宗,绕了一圈回来,薛皎看见她爷爷正在太爷爷坟前,嘴一张一合似乎在说什么。
爷爷想爸爸了吧,薛皎感叹着,年纪再大,也是父母的孩子。
看见太爷爷坟前的纸快烧完了,薛皎准备再添点儿,往前走了几步,爷爷的念叨声飘进耳朵里:“……爹啊,这是咱老薛家的文曲星,
没错,她也叫二丫,这群孩子刚接进庄子里时,一问名字,从大丫到九丫都有人叫,大妮往后排同理,而且不止一个,还有小丫,或者干脆没名儿,以前都是丫头、妮子混着叫,有正经名字的没几个。
也不能随便给孩子们把名取了,只能给她们排了编号,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们都是靠编号来互相称呼的。
如今她们已经开始读书了,先生让她们自己取个名,没想好也不着急,慢慢想。
爹娘不给她们取,她们可以自己取,取一个响亮的,好听的,寓意好的名字。
好些小姑娘,都想叫“珍”,像小天女一样,被阿娘视为珍宝,可她们又不好意思,她们哪还有爹娘呢?
二丫没有改自己的名字,她是阿姐带大的,她阿姐是大丫,她就是二丫。
阿姐已经饿死了,最后一口粮食塞进了她嘴里,让她撑到关娘子来捡小孩儿,把她捡了回去。
以后不用再害怕被饿死了吧?二丫很努力的学习,很努力的干活,也很努力的吃饭,每吃两口,她就想,有一口是替阿姐吃的。
她以后也会多多做好事,多积功德,盼阿姐来生,能投胎在天女娘娘的国家,再也不饿肚子了。
……
慢悠悠消磨了半上午的时光,绷得有些紧的精神也得到舒缓,薛皎胃口大开,中午多吃了半碗饭,把奶奶高兴坏了,又多给她盛了碗汤。
“多吃点儿,吃饱了才好学习,看你瘦的。”
薛皎只能接受奶奶的好意,撑着喝完那碗汤,有一说一,她现在比刚回来的时候,已经重了七八斤,一天五顿,没有白吃。
吃完午饭,下午要祭祖。
他们村不是那种宗族聚集而成的村落,隔壁乡就有一个,整个村子一个姓,村里有一个大祠堂,每年祭祖都是在祠堂里。
薛家所在的村子杂姓聚居,也就没有所谓的祠堂,早些年都是土葬,山上地方又大,各家选一块风水宝地,慢慢的也就成了各家的祖坟。
薛皎去换了双好爬山的鞋,幸亏这两天没下雪,山上的路可不好走,要是再加上积雪,更完蛋。
一行人带着贡品、纸钱上山,路上陆陆续续遇到村人,也都是上山祭祖的。
薛皎牵着女儿,太小的孩子,他们一般不带去祭祖,山路难走是其一,还有就是民间觉得,孩子小眼睛亮,神魂不稳,担心冲撞了什么。
但薛皎情况特殊,她失踪五年,好不容易回来,长辈们觉得应该去拜一拜祖宗,请祖宗保佑,这个孩子以后顺顺当当的。
薛珍也差不多,都改姓薛了,那就是他们薛家的孩子,也得让老祖宗们认认人,保佑一下后代小孙女。
在平路上薛珍自己走,到了不好走的山路,长辈们轮番抱着扛着。
尤其是薛皎大堂哥,超级一猛汉,单手举着珍儿,不比拎一袋点心更为难。
薛珍坐在舅舅肩膀上,稳稳当当的,不但不害怕,还好奇地看着周围。
阿爹带她骑过马,但从来没让她骑过肩膀,可能驮不动她吧,大舅舅比阿爹壮多了。
到了薛家祖坟,一片区域四散着的墓碑,都是薛家的老祖宗们。
从薛皎太爷爷太奶奶开始,一个个往上拜上去,磕头、上供品、烧纸钱。
他们人多,可以带的东西也多,于是除了传统的纸钱,还给老祖宗们烧了大别墅、跑车、电脑、手机等等,让人不得不感叹纸扎店的与时俱进,就是不知道老祖宗们会不会用。
拜完太爷爷太奶奶,又去拜其他祖宗,绕了一圈回来,薛皎看见她爷爷正在太爷爷坟前,嘴一张一合似乎在说什么。
爷爷想爸爸了吧,薛皎感叹着,年纪再大,也是父母的孩子。
看见太爷爷坟前的纸快烧完了,薛皎准备再添点儿,往前走了几步,爷爷的念叨声飘进耳朵里:“……爹啊,这是咱老薛家的文曲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