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守己当昏君 第51节(1/3)
只好沉默了。
不过,决定不反对是一回事,实则不少官员心中还是不以为意,甚至对上峰颇有腹诽:于尚书也忒婆婆妈妈了,对出嫁女儿这般纵着。缠足与否不过女子微末小事,也值得拿到朝上去说?
此时于谦见兵部众人默默无言,俱另外指了差事要去做,便知他们的选择。
不反对就好。于谦心里的想的是:此事已糜然成风,陛下哪怕依从这两道奏疏下旨,只怕也多有艰难之处,那么哪怕他们不站出来支持,少一些人反对总是好的。
却不知皇帝的想法,正是所有人都要‘参与’进来!
*
都察院。
也可叫大明杠精集中地。
比起兵部寂然准备置身事外的态度,都察院对此事,反应就大多了。
此时也已然通读过两份奏疏的御史们,便围坐在议事厅,开始指指点点。
尤其是对着高朝溪的那一道——于璚英到底是于尚书的女儿,他们不在兵部,不知于谦的态度,下意识代入自己,大多数人便觉得于尚书应当会好生‘管教’女儿出格的。那就给同僚一个面子。
于是,他们的火力主要集中在后宫干政的淑妃奏疏上。
“淑妃娘娘久在宫闱,女子见识短浅,故而净是危言耸听之语!”
此时开腔的御史,举起高朝溪的那份《请禁女子缠足疏》,读了其中的一段。
“……古者五刑之罪,剕亦在其中,汉文帝觉五刑酷烈,故以鞭笞代之,隋唐以后五刑多废。可如今,天下妇孺何辜,竟要无罪而陷于剕刑!”
所谓五刑,指的是‘墨(刺字)、劓(割鼻子)、剕(断足)、宫(宫刑)、大辟(死刑)’五种刑罚。[1]
御史朗读完毕,轻嗤道:“不过是缠足,天下女子缠足者众,我自家妻女也有缠足的?不也活的好好的,哪里就扯得上剕刑!”
又继续趁势发散道:“这两月来,咱们虽听闻淑妃娘娘常伴左右,以至于见朝臣而不退。但咱们为臣者忠心耿耿,想着陛下龙体不安,需要嫔妃就近伺候也罢了。如今倒是越发纵出这些个危言惑圣来了!”
旁边便有人附和:啊,你说的有理啊。
那年轻御史被众人一捧,当即道:“我这就写奏疏劝谏陛下!诸位同僚要不要与我同书?”
旁边便有被他激起‘热血’的御史回道:“上书是一回事,陈兄倚马千言文辞犀利,只管写成奏本上书——但也要有人敢于朝上当面明谏陛下才是,明儿我便当庭直奏陛下!”
陈姓御史闻言感动道:“刘兄果然好气魄!好,我今日就把奏疏写成,递与内阁!”
不但两人互相夸赞对方如高山流水伯牙遇子期一般,其余御史也在一旁热烈应和,表示二位敢于直言,果然是大明的肱骨脊梁啊,就差把他们拍到天上去了。
实则各人心中都有小九九——
别看此时都察院内部,御史们讨论起来倒是群情激愤,但四月前陛下废除殉葬事时,翻脸无情毫不在意名声,就将上奏御史拖出去的阴影,还盘桓在很多人心头。
想到要公然反抗皇帝,御史们不由有些瞻前顾后。
见有两位激愤出头鸟,其余御史均是心中大慰:不错不错,你们先上。若是顺风局,我们都跟上,若是……再说!
**
九月十五日。
在前一晚收到某陈姓御史的激烈反对谏疏,以及今日看到刘御史当庭站出来反对的时候——
姜离想起一个俗语: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果然,人善被人欺,她就是太老实本分了。
朝上,被文武百官看着的刘御史
不过,决定不反对是一回事,实则不少官员心中还是不以为意,甚至对上峰颇有腹诽:于尚书也忒婆婆妈妈了,对出嫁女儿这般纵着。缠足与否不过女子微末小事,也值得拿到朝上去说?
此时于谦见兵部众人默默无言,俱另外指了差事要去做,便知他们的选择。
不反对就好。于谦心里的想的是:此事已糜然成风,陛下哪怕依从这两道奏疏下旨,只怕也多有艰难之处,那么哪怕他们不站出来支持,少一些人反对总是好的。
却不知皇帝的想法,正是所有人都要‘参与’进来!
*
都察院。
也可叫大明杠精集中地。
比起兵部寂然准备置身事外的态度,都察院对此事,反应就大多了。
此时也已然通读过两份奏疏的御史们,便围坐在议事厅,开始指指点点。
尤其是对着高朝溪的那一道——于璚英到底是于尚书的女儿,他们不在兵部,不知于谦的态度,下意识代入自己,大多数人便觉得于尚书应当会好生‘管教’女儿出格的。那就给同僚一个面子。
于是,他们的火力主要集中在后宫干政的淑妃奏疏上。
“淑妃娘娘久在宫闱,女子见识短浅,故而净是危言耸听之语!”
此时开腔的御史,举起高朝溪的那份《请禁女子缠足疏》,读了其中的一段。
“……古者五刑之罪,剕亦在其中,汉文帝觉五刑酷烈,故以鞭笞代之,隋唐以后五刑多废。可如今,天下妇孺何辜,竟要无罪而陷于剕刑!”
所谓五刑,指的是‘墨(刺字)、劓(割鼻子)、剕(断足)、宫(宫刑)、大辟(死刑)’五种刑罚。[1]
御史朗读完毕,轻嗤道:“不过是缠足,天下女子缠足者众,我自家妻女也有缠足的?不也活的好好的,哪里就扯得上剕刑!”
又继续趁势发散道:“这两月来,咱们虽听闻淑妃娘娘常伴左右,以至于见朝臣而不退。但咱们为臣者忠心耿耿,想着陛下龙体不安,需要嫔妃就近伺候也罢了。如今倒是越发纵出这些个危言惑圣来了!”
旁边便有人附和:啊,你说的有理啊。
那年轻御史被众人一捧,当即道:“我这就写奏疏劝谏陛下!诸位同僚要不要与我同书?”
旁边便有被他激起‘热血’的御史回道:“上书是一回事,陈兄倚马千言文辞犀利,只管写成奏本上书——但也要有人敢于朝上当面明谏陛下才是,明儿我便当庭直奏陛下!”
陈姓御史闻言感动道:“刘兄果然好气魄!好,我今日就把奏疏写成,递与内阁!”
不但两人互相夸赞对方如高山流水伯牙遇子期一般,其余御史也在一旁热烈应和,表示二位敢于直言,果然是大明的肱骨脊梁啊,就差把他们拍到天上去了。
实则各人心中都有小九九——
别看此时都察院内部,御史们讨论起来倒是群情激愤,但四月前陛下废除殉葬事时,翻脸无情毫不在意名声,就将上奏御史拖出去的阴影,还盘桓在很多人心头。
想到要公然反抗皇帝,御史们不由有些瞻前顾后。
见有两位激愤出头鸟,其余御史均是心中大慰:不错不错,你们先上。若是顺风局,我们都跟上,若是……再说!
**
九月十五日。
在前一晚收到某陈姓御史的激烈反对谏疏,以及今日看到刘御史当庭站出来反对的时候——
姜离想起一个俗语: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果然,人善被人欺,她就是太老实本分了。
朝上,被文武百官看着的刘御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