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第175节(2/3)
打了胜仗,但回朝之后,依旧不算开心,对卫王提醒道:“要保证后勤,还是得先把水泥路修好。” “姜国现在就在国内大肆修路。”卫王的表情有些羡慕,又有些无奈,“卫国想修路的话,还得缓两年看有没有机会。” “哎~”卫阳也跟着无奈的叹气。 庶民的主要职责是种地,粮食也是国之根本,卫王想要有什么行动,首先要保证的自家粮仓。 可卫国的粮仓,就没满过。 再对比一下姜国的富裕,卫王只觉得心口泛酸。 有高产的粮种,外加科学的种植方法,秋收过后,姜国的粮食产量,就已经能勉强满足国内百姓的需求。 毕竟姜国人口少,就一千多万人,搁姜蓁穿越前,一个厉害点的省会城市,人口都比姜国全国的人口多。 姜蓁虽然护犊子,但也不是小气的人,发现国人的肚子能填饱之后,她就不再干涉姜国和卫国的粮食交易。 她也不希望卫国的百姓饿死。 红薯土豆杂交水稻之类的高产作物,把粮食的价格降低了不少。 但粮价能改变,卫国的贫穷却是没法改变的。 哪怕姜蓁不干涉,他们也没太多钱买粮食。 【想想卫国也是可怜,国内挣钱的产业没多少,全都是花钱的。】 【买粮食要花钱,买棉衣要花钱,买盐要花钱,买纸笔书本要花钱……唯一能挣钱的,就是卖点牛马,可现在匈奴那边的牛马也不太好搞了。】 卫国的地理条件,和姜国治水前一样,天残,只靠本国出产的粮食,是不够的,以前他们都会暗戳戳的从宋国买粮食。 现在卫国想买粮食,就只能通过姜国,再加上盐铁之类的物资,不硬碰硬,只玩经济,卫国都扛不住。 尤其是现在研究院都已经把蒸汽机弄出来了,以后蒸汽机引发的工业改革浪潮,能把卫国拍死。 所以姜蓁一点都不着急,稳坐钓鱼台,如果卫国准备接着耗,她就把卫国耗干,再动手。 但姜蓁还指望着卫国投降,所以姜蓁卖地的时候,还是特地给了在卫国一个机会 “永安城皇城外的那几条街的土地,只有姜国的君侯和重臣能购买,但卫王如果想买的话,给我递个话就行。”姜蓁这话说得客气,因为在她眼里,卫王早晚会成为姜国人。 卫国太子老实点头,回道:“此事,我会写信告诉父王。” 永安城所有的土地都是姜蓁的,在城墙和基础设施没弄好之前,姜蓁就没开买卖的口子。 如今姜蓁一松口,一大群人就拿着钱,直冲永安城选地修房。 不过西边那片挨着皇城的地方,一般人有钱也买不到,朝廷只卖给有官职的人,方便大家上朝。 如今大家买到手的,都是一块反反正正的土地,想要什么风格的房子,自己修建。 不管是古朴庄严的楼宇,还是干脆利落的水泥钢筋建筑,姜蓁都不参与,全凭他们个人喜好。 毕竟连永安城新建的王宫,风格也很混搭,一半古典美,一半现代感十足。 虽然现在电灯、空调之类的玩意儿还没折腾出来,可姜蓁总得为以后考虑不是,水泥房就是为以后的新设备建的。 姜蓁作为姜国臣民敬仰的对象,无论她做什么,跟风的人都有一堆。 王宫的风格混搭,其余贵族富商的宅子也跟着混搭,先把水泥房子修来住着,然后慢慢打磨精致的木质楼宇。 那群商贾忙着在坊市里卖东西,坊市那片是最先建起来的。 “还别说,水泥钢筋建的房子虽然粗糙,但速度就是快。我从海外买来的巨木还没阴干,这水泥房子就已经建好了。” “你的水泥房子粗糙,那些贵族的水泥房子可不粗糙,里里外外都贴满了润白的瓷砖,窗户用的都是玻璃……细致着呢。” “蓝河县作坊的瓷砖卖得好贵!!贵得我心头滴血!玻璃也是,我就买了几片玻璃,心疼得嘞~” “我也只买了两片玻璃,装点了正厅。听蓝河县那边的作坊说,他们已经在用新机器了,过两年,玻璃就会很便宜,到时候我再买来装其他房间。” 垄断的钱,是最好赚的。 永安城卖地的钱归国库,但姜蓁在瓷砖玻璃上挣的钱,不比朝廷少。 同一个贵族,朝堂薅一遍羊毛,姜蓁还要再去薅一遍羊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