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304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场都是博古通今之辈,阅遍世间典籍孤本。

      若是当真有如红薯这等东西,大明早就已经将其给寻了回来。

      朱允熥肯定的点着头:“说起来,孙儿还得感谢爷爷,洪武二十五年允了孙儿去交趾道。”

      还不等朱元璋开口,隔壁地垄中间的吏部尚书詹徽,便当即询问道:“殿下,这红薯难道和交趾道有关系?”

      朱允熥点点头又摇摇头:“红薯虽不是原产交趾道,但如今能寻得,却也是与交趾道有关。”

      詹徽面露好奇:“还请殿下为臣等开释。”

      “爷爷您是知晓交趾道再去南,岛屿众多,海岛相连的吧。”朱允熥扫过众官,面带笑容的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点头道:“南洋多岛屿,海峡相间。”

      “便是如此。”朱允熥笑道:“这些年,有颇多欧罗巴之地的海商驾船东来。海上风波不定,多有夷商船队被毁,流落南洋诸多岛屿。

      孙儿这一遭随军前往交趾道,也是偶然得了一本夷人海商的记载,方才知晓了有这些神奇作物。”

      说完之后,朱允熥迅速的扫了在场众人一眼。

      而后便又补充道:“只可惜,那记载之册年久,孙儿拿到手之后,只是翻阅一遍,就已经彻底粉碎。仓促之下,孙儿也只得记下如今那少许的悬赏之物。”

      众人听到这般解释,不由的一阵齐声轻叹,为那些定然还没有被太孙记下的东西而惋惜。

      詹徽则是沉吟片刻,皱眉轻叹道:“如此说来,倒也是我大明之幸。若那记载不被殿下发现,恐怕要不了多久也就化为尘土。如此想来,倒真的是天佑我大明,庇佑我中原之民了!”

      朱元璋则道:“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合该是这个道理的。”

      说完之后,朱元璋伸手拍在朱允熥的肩膀上,眼中是止不住的满意:“你做的很好。”

      朱允熥谦虚低调的颔首推辞了两句。

      这时候随行而来的官员之中,这一两年一直都低调为官的户部左侍郎郁新,忽然跨过两三道地垄,到了朱允熥眼前。

      只见郁新拱手作揖,沉声道:“敢问殿下,这红薯当真能亩产二十石吗?难道这也是殿下寻得的记载上所记?若是红薯入我中原,水土不服,亩产是否会受到影响。”

      这才是关键的问题。

      红薯的亩产到底能够达到多少。

      其实在场大多数人心中,只要但凡这红薯的亩产能够有个六七石,他们就敢鼓动着皇帝去泰山封禅。

      封禅是君王的最高荣耀和褒奖。

      可同样,那也是对君王麾下的臣子们的褒奖和荣耀啊!

      然而不等朱允熥开口回答,跟随在他身后的上林苑监监正袁素泰,却已经是在众人意外的目光注视下站了出来。

      浑身泥土,穿着粗布麻衣的袁素泰,哪里有大明从三品大员的模样。

      倒不如他就是这上林苑监衙门雇佣的一位老农罢了。

      然而,袁素泰却是紧绷着脸,面色郑重的走到了朱元璋和朱允熥面前。

      “臣上林苑监左监正袁素泰,启禀陛下,红薯亩产绝对不会低于亩产二十石!”

      一心想要喂饱整个大明朝的袁素泰,现在几乎很少能看到官样,说的话也是能怎么简洁明了就怎么说。

      他说红薯能亩产不低于二十石,在场人心中便真的开始了期待起来。

      毕竟,如今应天城外栽种的稻穗粒数超过百粒的水稻,就是袁素泰他们上林苑监弄出来的。

      当初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原本小小的一个上林苑监衙门,如今已经成了从三品的衙门,可以和太常寺、大理寺这些衙门并肩比拟了。

      袁素泰却像是不知道这些官场上的规矩一样,见众人不说话,以为这些人是不相信他说的。

      于是,袁素泰脸上一阵涨红,而后沉声道:“陛下,若今岁这红薯亩产不能达到二十石,臣自请辞官!”

    &e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