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371节(1/3)
陈胜立马抬头应了一声:“来了来了。”
回了话之后,陈胜看向众人:“都快去码头上,记住我说的话!”
众人连连点头:“晓得那些话不能在外面说。”
说着,这些人便缩着脑袋,双手揣在兜里,顶着风雪出了草棚。
等到所有人都出去之后,陈胜这才转过身,看着已经爬起来的陈三虎:“今天的事情办的不错,回头记得去庙里领了钱,偷偷的藏起来,等过上些日子再拿出来用。”
陈三虎点点头,冷笑一声:“你说他们会信吗?”
陈胜伸手对着陈三虎的脑袋拍了一下:“你管他们信不信,只要咱们给事情办了,能拿到钱就行了。”
陈三虎嘿嘿一笑:“等这件事情办好拿到钱,我就托亲戚,给咱们运作到去交趾道的名单里面,带着家里人带着钱,到南边买上几块地过上快活日子。”
陈胜这时候也露出了掩不住的笑容:“走吧,去码头上。”
……
入寒月,越十日。
在应天城皇城大内,拥有着无数重峦殿宇的皇宫里,有这么一片建筑,显得很不起眼。
进了午门,往前是内五龙桥和奉天门,穿过奉天门就是奉天殿。
而若是进了午门,不再往里走,而是转向东边,穿过左顺门,北边就是文华殿和更后面作为东宫的慈庆宫。
有文华殿和东宫在,整个左顺门后的其他建筑就显得不那么惹人注目了。
只不过,在文华殿正南面,却也有着一排就靠着皇宫宫墙建造的宫殿和屋舍。
从东边的东华门开始数起,分别是古今经籍库、香库、内承运库、文渊阁。
此刻的文渊阁里,香碳被烧的通红,传递着一丝丝的暖意。
然而,聚集在文渊阁里的大明六部三法司各寺衙门堂官,却是有些坐立不安,甚至只觉得一股股的寒意从脚底、心底升起。
文华殿行走、翰林学士解缙,此刻正手捧着一份奏章,站在诸官前,面对着坐在百官前面的太孙。
“以上,凡直隶、浙江、江西、湖广,沿长江两岸府县,目下皆大雪连绵。”
“山东、河南三司奏报送到,言明两道今冬严寒,却并无落雪,民间有谣言生,言此乃地有害,则天灾降。”
“山东都指挥使司奏报,山东道境内似有白莲教贼人出没,问奏朝廷,能否抽调淮安、徐州、开封、大名等地卫所配合山东都司严查地方。”
“九江府奏报,百姓屋舍为大雪压垮,现今只能居于府县之城,望朝廷尽快调拨粮草钱钞赈济。”
“武昌府奏报,调请粮草赈济。”
“徽州府奏报,黄山有大雪崩塌,掩埋村落无数,百姓哀嚎,请朝廷赈济。”
一项项从地方呈奏入京,被解缙总结出来的有关洪武二十七年长江两岸雪情的内容,被他一一报了出来。
这一条条的请求朝廷赈济的奏章,就像是一座座的大山压在在场百官的身上,不少人脸色艰难的吞咽着嘴里的唾沫。
朱允熥靠在圈椅上,静静的注视着这些朝臣们:“都听到了?臣民不知上苍之威,以为在南方当官就不会遇上大雪生灾了吗?洪武二十四年浙江道雪灾的事情,难道都忘了?”
这话让人有些摸不清,到底是在骂地方上那些官府,还是在骂文渊阁里的人。
翟善目光转了转,便拱手道:“幸得太孙贤明,及时调拨钱粮煤炭,解地方之危,救百姓苦难。”
文官扛把子开了口,其余人便纷纷应声附和:“太孙贤明。”
朱允熥悄无声息的撇撇嘴,目光看向低着头的兵部尚书茹瑺:“应天城现在还留有多少京军?”
被点了名的茹瑺,抬起头看向太孙。
距离今冬南方的第一场降雪,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二十来天里拢共只有那么五六天没有下雪。
&emsp
回了话之后,陈胜看向众人:“都快去码头上,记住我说的话!”
众人连连点头:“晓得那些话不能在外面说。”
说着,这些人便缩着脑袋,双手揣在兜里,顶着风雪出了草棚。
等到所有人都出去之后,陈胜这才转过身,看着已经爬起来的陈三虎:“今天的事情办的不错,回头记得去庙里领了钱,偷偷的藏起来,等过上些日子再拿出来用。”
陈三虎点点头,冷笑一声:“你说他们会信吗?”
陈胜伸手对着陈三虎的脑袋拍了一下:“你管他们信不信,只要咱们给事情办了,能拿到钱就行了。”
陈三虎嘿嘿一笑:“等这件事情办好拿到钱,我就托亲戚,给咱们运作到去交趾道的名单里面,带着家里人带着钱,到南边买上几块地过上快活日子。”
陈胜这时候也露出了掩不住的笑容:“走吧,去码头上。”
……
入寒月,越十日。
在应天城皇城大内,拥有着无数重峦殿宇的皇宫里,有这么一片建筑,显得很不起眼。
进了午门,往前是内五龙桥和奉天门,穿过奉天门就是奉天殿。
而若是进了午门,不再往里走,而是转向东边,穿过左顺门,北边就是文华殿和更后面作为东宫的慈庆宫。
有文华殿和东宫在,整个左顺门后的其他建筑就显得不那么惹人注目了。
只不过,在文华殿正南面,却也有着一排就靠着皇宫宫墙建造的宫殿和屋舍。
从东边的东华门开始数起,分别是古今经籍库、香库、内承运库、文渊阁。
此刻的文渊阁里,香碳被烧的通红,传递着一丝丝的暖意。
然而,聚集在文渊阁里的大明六部三法司各寺衙门堂官,却是有些坐立不安,甚至只觉得一股股的寒意从脚底、心底升起。
文华殿行走、翰林学士解缙,此刻正手捧着一份奏章,站在诸官前,面对着坐在百官前面的太孙。
“以上,凡直隶、浙江、江西、湖广,沿长江两岸府县,目下皆大雪连绵。”
“山东、河南三司奏报送到,言明两道今冬严寒,却并无落雪,民间有谣言生,言此乃地有害,则天灾降。”
“山东都指挥使司奏报,山东道境内似有白莲教贼人出没,问奏朝廷,能否抽调淮安、徐州、开封、大名等地卫所配合山东都司严查地方。”
“九江府奏报,百姓屋舍为大雪压垮,现今只能居于府县之城,望朝廷尽快调拨粮草钱钞赈济。”
“武昌府奏报,调请粮草赈济。”
“徽州府奏报,黄山有大雪崩塌,掩埋村落无数,百姓哀嚎,请朝廷赈济。”
一项项从地方呈奏入京,被解缙总结出来的有关洪武二十七年长江两岸雪情的内容,被他一一报了出来。
这一条条的请求朝廷赈济的奏章,就像是一座座的大山压在在场百官的身上,不少人脸色艰难的吞咽着嘴里的唾沫。
朱允熥靠在圈椅上,静静的注视着这些朝臣们:“都听到了?臣民不知上苍之威,以为在南方当官就不会遇上大雪生灾了吗?洪武二十四年浙江道雪灾的事情,难道都忘了?”
这话让人有些摸不清,到底是在骂地方上那些官府,还是在骂文渊阁里的人。
翟善目光转了转,便拱手道:“幸得太孙贤明,及时调拨钱粮煤炭,解地方之危,救百姓苦难。”
文官扛把子开了口,其余人便纷纷应声附和:“太孙贤明。”
朱允熥悄无声息的撇撇嘴,目光看向低着头的兵部尚书茹瑺:“应天城现在还留有多少京军?”
被点了名的茹瑺,抬起头看向太孙。
距离今冬南方的第一场降雪,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二十来天里拢共只有那么五六天没有下雪。
&ems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