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252节(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调查老百姓意见、听取各方面汇报、召开裁汰会议等等方式,以考成法的定量结果,配合这些方法的定性评估,来判断一个官吏是否真的要被视为庸者裁汰掉。”

      “当然了。”

      姜星火的话语不温不火:“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庸者也不是放在任何职位上都是庸者,或者他是能者,只是放错了职位.因此,庸者裁汰之法,还应该有一个适度的‘缓冲期’。”

      听了姜星火的这句话,朱棣与朱高煦父子不由地对视一眼,都读懂了对方眼神里的意思。

      姜先生有备而来,不简单!

      第229章 范仲淹的一根笔

      “姜先生心系百姓,实有大爱,在下佩服。”

      密室中,朱高炽不禁赞叹道。

      原因无他,朱高炽只是敏锐地察觉到了姜星火刚刚提到的那句的真实意图。

      “不错。”同样注意到了这一点的夏原吉亦是连连赞同,“虽说只是不起眼的一点提法,但若是往大了说,可谓是华夏历史头一遭!”

      夏原吉这句话,细究起来,其实真不过分。

      什么人能评价影响官吏的升迁罢黜?

      在汉朝,是察举官!

      在魏晋,是中正官!

      在隋唐,是门与阀!

      在两宋,是士大夫!

      而姜星火关于考成法和庸者裁汰之法的设想里,却偏偏提到了。

      你说如果真的落实到大明帝国的地方基层,这一点真的会有多大用吗?

      恐怕不见得。

      但有跟没有,就是两个概念!

      庸者裁汰之法,既然要考虑普通老百姓或者衙门行政对应人群的意见,那也就是说,对于地方官吏来说,考核的时候要听取一些普罗大众对其人的评价,哪怕可能这个部分在影响决策中占比很低.当然,这个规则也有可能被人所利用。

      但无论如何,从底层视角来了解某一个官吏,都是大明值得迈出去,也是必须迈出去的一步。

      “不错,老衲觉得这一点,很有利于官吏阶层的整肃。”

      道衍转动念珠道。

      很简单的道理,使老百姓有一个理论上的渠道来监督官吏,让官吏在任内有哪怕一点点的压力,对于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这说明,他们不再是“失声者”。

      朱高炽亦是想到了随父皇杭州西湖一行时,遇到的那个天资聪颖的少年。

      那个名为“于谦”的少年,小小年纪,给同伴分鱼时,便说过类似的话。

      若是我不为不能言者出声,他日我不能言,何人肯为我出声?

      几岁孩童都懂的道理,在场的大明帝国高层决策者,如何能不懂?

      把官吏在理论上置于普通老百姓的话语评价里,既可以让官声好的、能干的、清廉的官吏,在晋升时更加轻松,也可以对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吏,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哪怕装,这些封建官吏也得装出个样子,如果能对老百姓没那么苛待,或者少哪怕一丝的苛待,这个政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朱高炽阶段性地总结道:“若是父皇真的能下定决心,如姜先生所言,在整个大明推行考成法与庸者裁汰之法,恐怕对于大明百姓来说,真的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大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衙门的行政效率,能让官吏之间产生竞争的氛围,这样就能让那些循规蹈矩的官吏,也在环境的压迫下勤奋起来。”

      ——————

      “姜先生设计的这个‘缓冲期’,想来是极妙的。”郑和着实没忍住,最后还是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否则的话,对于某些官吏,恐怕真成了灭顶之灾了.或许他们能力不差,只是周围的人能力太强?”

      郑和的话,其实也有几分道理,这种特殊情况,确实是有可能出现的。

      但郑和话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