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260节(3/3)
治天下的东西都要被跟着不被畏惧。
没有了这些可畏惧的,人们会畏惧什么?
刀把子!
如果谁的刀把子硬谁就当皇帝,大明还能长久地统治下去吗?
你朱棣刀把子硬,好,你是皇帝。
你如果把皇位传给朱高煦,朱高煦刀把子也硬,好,他也是皇帝。
那再往后呢?
是不是就要某个大将来个陈桥兵变故事,黄袍加身称帝了?
赵匡胤为什么明明自己就是武夫出身,却要背叛自己的阶级,搞“杯酒释兵权”,搞“强干弱枝”,搞“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为什么赵宋会出现病态地重文抑武?
为什么韩琦会当面撅了狄青这位一代名将,口称“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
说到底,就是要维护这一套让“小人”们畏服的天命、宗法、权威、圣人、道德,如此才好让赵宋皇室长长久久地统治下去。
否则如果百姓不畏服这些,只畏服刀把子,就会无休止地出现五代十国的乱象。
而朱棣,也听明白了胡俨话语里的意思。
这不由地让杀心已起的朱棣又剎那犹豫。
胡俨不是第二个方孝孺。
胡俨既不像方孝孺那样嘴硬到底,也不像方孝孺那样认死理不放。
胡俨的目的,排在首位的当然是维护儒家道统,但胡俨同时也兼顾了从符合朱棣切身利益的皇权统治方面来讲解。
先维护朱棣的利益,再通过二者的绑定,维护儒家道统,而非一开口就是道统不可变。
胡俨是把儒家天命与皇权统治之间的关系剖析地清清楚楚,讲给朱棣听,告诉他更化变法本身或许没问题,有些更化变法措施也是好的,但是问题在于。
如果其中诸如扩充钦天监规模,监测天文现象;恢复荀子儒家五圣地位,调整科举内容;宣传圣王之说,树立民族国家概念这些东西推行下去,那么动摇儒家天命,几乎是必然的。
动摇了天命,后续一系列用于维持朱棣及其子孙统治的宗法、权威、圣人、道德这些东西,也会跟着被动摇。
那么朱家的根本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所以皇帝伱就要慎重考虑,到底要不要以动摇皇权根基为代价,改变儒家道统,进行变法图强。
内阁众人听罢恍然大悟,不禁佩服胡俨的研学之精。
这些道理,作为大明帝国最顶尖的青年才俊,内阁众人当然也懂。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没有了这些可畏惧的,人们会畏惧什么?
刀把子!
如果谁的刀把子硬谁就当皇帝,大明还能长久地统治下去吗?
你朱棣刀把子硬,好,你是皇帝。
你如果把皇位传给朱高煦,朱高煦刀把子也硬,好,他也是皇帝。
那再往后呢?
是不是就要某个大将来个陈桥兵变故事,黄袍加身称帝了?
赵匡胤为什么明明自己就是武夫出身,却要背叛自己的阶级,搞“杯酒释兵权”,搞“强干弱枝”,搞“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为什么赵宋会出现病态地重文抑武?
为什么韩琦会当面撅了狄青这位一代名将,口称“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
说到底,就是要维护这一套让“小人”们畏服的天命、宗法、权威、圣人、道德,如此才好让赵宋皇室长长久久地统治下去。
否则如果百姓不畏服这些,只畏服刀把子,就会无休止地出现五代十国的乱象。
而朱棣,也听明白了胡俨话语里的意思。
这不由地让杀心已起的朱棣又剎那犹豫。
胡俨不是第二个方孝孺。
胡俨既不像方孝孺那样嘴硬到底,也不像方孝孺那样认死理不放。
胡俨的目的,排在首位的当然是维护儒家道统,但胡俨同时也兼顾了从符合朱棣切身利益的皇权统治方面来讲解。
先维护朱棣的利益,再通过二者的绑定,维护儒家道统,而非一开口就是道统不可变。
胡俨是把儒家天命与皇权统治之间的关系剖析地清清楚楚,讲给朱棣听,告诉他更化变法本身或许没问题,有些更化变法措施也是好的,但是问题在于。
如果其中诸如扩充钦天监规模,监测天文现象;恢复荀子儒家五圣地位,调整科举内容;宣传圣王之说,树立民族国家概念这些东西推行下去,那么动摇儒家天命,几乎是必然的。
动摇了天命,后续一系列用于维持朱棣及其子孙统治的宗法、权威、圣人、道德这些东西,也会跟着被动摇。
那么朱家的根本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所以皇帝伱就要慎重考虑,到底要不要以动摇皇权根基为代价,改变儒家道统,进行变法图强。
内阁众人听罢恍然大悟,不禁佩服胡俨的研学之精。
这些道理,作为大明帝国最顶尖的青年才俊,内阁众人当然也懂。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