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289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尽是在家乡搞土地兼并,在朝中搞党同伐异之辈。

      怪不得,末代皇帝的遗诏里,会说诸臣误朕也。

      大约是猜到了朱棣的内心,姜星火干脆利索地补上了一刀。

      “崇祯虽然勤俭,德行不亏,但为人刚愎自用,急于求成,猜忌大臣。”

      “在位十七年,换了十九个内阁首辅,杀了七个兵部尚书。”

      “等等!”

      朱棣大概晓得,大明的末代皇帝也是要为大明灭亡背锅的,但此时他的注意力,却转移到了另一个话题上。

      在此前提到张居正的时候,姜星火只说了“首辅”,朱棣下意识地以为,这是大明后世的皇帝,又重新设立了宰相,只不过换了一个名词。

      张居正的那句“吾非相,乃摄也”,也加重了朱棣的这个错误印象。

      而如今听起来,姜星火说的却是“内阁首辅”,这就让朱棣不由地心头起疑了。

      事实上,明代典制中从未明文规定“首辅”之名,习惯上称内阁首席大学士为首辅,且拥有相对特殊的职权和地位,而“首辅”这一制度产生于明代中期的政治实践中,大致出现于明英宗天顺年间,始于李贤。

      所以朱棣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首辅,内阁首辅姜先生是说,以后大明的宰相,就是内阁权柄最重的大学士?”朱棣诧异问道。

      “不错,士绅阶层出身的文官们,一般将通过熬资历的方式,进入内阁,成为阁臣,亦被尊称为‘阁老’,其中顺序第一位的,是首辅;顺序第二位的,是次辅。”

      “文官们通过内阁票拟权,决定了大明的全部政务。”

      “何谓票拟?”朱棣问道。

      “票拟,就是来自大明各个地方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票拟权掌握在内阁首辅手中,实际上就是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姜星火轻飘飘地一句话,就让朱棣的心头开始不住突突。

      “而始作俑者,其实就是没有洪武皇帝那般处理政务能力的你。”

      第270章 对付文官,信息隔绝就够了

      不得不承认。

      姜星火的话,让朱棣破防了。

      内阁制度,源于朱棣召集翰林学士替他整理、分流奏折。

      而内阁的成员们,在朱棣这个时代,是没有处理政务的权力的,只是朱棣的秘书而已。

      至于为什么会变成姜星火口中的那个样子,朱棣觉得姜星火说的也大差不差。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那般旺盛的精力,和对政务孜孜不倦的兴致。

      朱棣的兴趣,更多地是投入在大明的国家战略决策,以及军事方面上,对于政务,并没有那么多的兴趣。

      所以内阁成立,其实是某种必然。

      要不然,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要有“宰相”呢?

      说白了,不就是皇帝自己处理政务太累,得找个人帮他干活吗?

      只是朱棣没想到,或者说没往那方面想。

      他对政务不感兴趣,后世子孙当了皇帝,就对政务感兴趣了吗?

      不可能的,比他还懒!

      所以,处理政务的大权,也就渐渐地交到了内阁的手上。

      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从洪熙、宣德时期三杨所拟的票拟,再到万历前期张居正所拟的票拟,差不多都转化为了皇帝批朱的蓝本,阁权之重、阁职之隆,自不待言。

      朱棣被姜星火一句话打脸。

      可此时,却偏偏不好翻脸。

      不仅仅是朱棣还有求于姜星火,等待姜星火答疑解惑。

      更重要的是,朱棣知道,姜星火说的事情,其实很有可能出现,或者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