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464节(1/3)
由此就彻底反驳了张宇初关于三代开国君王以武力谋取国家的观点,而是说三代开国君王建立国家,是因为之前的明君所建立的国家的德行不够“厚”了,光靠老祖宗留下的德行是不够的,还得自己修德,从而又一次印证了刚才曹端自己的观点。
张宇初的眼皮突突直跳,曹端的强大超出了他的想象,真是后生可畏。
如果曹端没防备,自己当然能把他拉到心性论里,用“俺寻思之力”暴力破解,可眼下曹端以“德力之辩”平替了“王霸之辩”,又化用道家的理论定义了德的同时,化解了他关于“三代先王也用力”的诘难。
——曹端终于拿出了他的撒手锏。
“故世治非贤圣之功,衰乱非无道之致。
国当衰乱,贤圣不能盛;时局当治,恶人不能乱。
世之治乱,在时不在政;国之安危,在数不在教。
晋文修文德,徐偃行仁义,文公以赏赐,偃王以破灭。
文德与仁义同,不走与不恐等,然文公得福偃王得祸。
盖由修德不避时祸,却可荫庇后代尔,今亦如是也。”
曹端很肯定地告诉张宇初,修德确实不一定能见到眼前的功效,但对于国家来说,这就是可以使后代长治久安的办法,一时的祸患不能用来否定修德无用,修德,尤其是修“厚德”,才是实践“仁”最好的办法,而非使用暴力。
一句轻轻的“今亦如是尔”,便是藏了无数杀招。
张宇初黑胖的脸上已然见汗,他丝毫不怀疑只要他反驳,曹端就会把老朱给抬出来。
这可怎么办?
“坏了,姜圣没教这招怎么破啊。”
现在张宇初由于步步被动,已经彻底被逼到了死角。
辩驳到了这般局面,眼下想要嘴硬,非得说修力比修德对于实践“仁”的作用大,那是不可能的。
可要是承认修力的作用大于修德,又完全站不住脚。
没办法了,张宇初再次祭出了他最后的手段,“俺寻思之力”。
张宇初嗓音有些暗哑地说道:“以力兴王之君,必有以服天下之心,而后可以成天下之业。”
这跟高逊志的论点是一样的,只不过正好反过来。
如此一来,从心出发,俺寻思用武力建立王业的君王,肯定是有让天下顺服修德的心的,所以才能成就让天下顺服修德的业也算是自圆其说吧。
但正所谓聪明人不会见人掉坑还跟着掉,曹端眼见张宇初故技重施,怎么可能还会上当?
曹端这次根本不论心,只论迹。
“汝谬矣!太宗除隋之乱是力,致治之美是德,太宗玄武门诛建成,比于周公诛管蔡如何?德力两分,施仁义行王道皆是修德之故,何谓以人心行力,故使天下顺服修德?岂不为自相矛盾乎?”
张宇初张了张口,什么都说不出来。
曹端太谨慎了,谨慎的有点过分。
始终抓着以德力之辩代替王霸之辩的主旨不放,而且牢牢区分德与力,半点不谈心性,谈的全是事实,张宇初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对方不谈唯心,你跟他谈你觉得如何如何是没用的,把论点拉到事实层面上,怎么抛开事实上不谈?
可谈事实,李世民干那事怎么洗?人家都说了一码是一码,扫平隋末战乱和打造贞观之治,都是事实,一个是力一个是德,而李世民真正登上皇位的玄武门之变,到底是力还是德,你自己评价,难道要说李世民因为要修德,所以用了力,天下也顺服吗?
说白了,李世民的皇位是用力抢来的,不是修德修来的,天下人心顺服是因为他后面修德,这跟他前面用力是两码事。
张宇初被曹端完美的逻辑推导,给逼迫的无言以对,直到沙漏走到了尽头。
张宇初沉默了半晌,缓缓吐出三个字:“你赢了。”
这种输的感觉,令张宇初很难受。
张宇初的眼皮突突直跳,曹端的强大超出了他的想象,真是后生可畏。
如果曹端没防备,自己当然能把他拉到心性论里,用“俺寻思之力”暴力破解,可眼下曹端以“德力之辩”平替了“王霸之辩”,又化用道家的理论定义了德的同时,化解了他关于“三代先王也用力”的诘难。
——曹端终于拿出了他的撒手锏。
“故世治非贤圣之功,衰乱非无道之致。
国当衰乱,贤圣不能盛;时局当治,恶人不能乱。
世之治乱,在时不在政;国之安危,在数不在教。
晋文修文德,徐偃行仁义,文公以赏赐,偃王以破灭。
文德与仁义同,不走与不恐等,然文公得福偃王得祸。
盖由修德不避时祸,却可荫庇后代尔,今亦如是也。”
曹端很肯定地告诉张宇初,修德确实不一定能见到眼前的功效,但对于国家来说,这就是可以使后代长治久安的办法,一时的祸患不能用来否定修德无用,修德,尤其是修“厚德”,才是实践“仁”最好的办法,而非使用暴力。
一句轻轻的“今亦如是尔”,便是藏了无数杀招。
张宇初黑胖的脸上已然见汗,他丝毫不怀疑只要他反驳,曹端就会把老朱给抬出来。
这可怎么办?
“坏了,姜圣没教这招怎么破啊。”
现在张宇初由于步步被动,已经彻底被逼到了死角。
辩驳到了这般局面,眼下想要嘴硬,非得说修力比修德对于实践“仁”的作用大,那是不可能的。
可要是承认修力的作用大于修德,又完全站不住脚。
没办法了,张宇初再次祭出了他最后的手段,“俺寻思之力”。
张宇初嗓音有些暗哑地说道:“以力兴王之君,必有以服天下之心,而后可以成天下之业。”
这跟高逊志的论点是一样的,只不过正好反过来。
如此一来,从心出发,俺寻思用武力建立王业的君王,肯定是有让天下顺服修德的心的,所以才能成就让天下顺服修德的业也算是自圆其说吧。
但正所谓聪明人不会见人掉坑还跟着掉,曹端眼见张宇初故技重施,怎么可能还会上当?
曹端这次根本不论心,只论迹。
“汝谬矣!太宗除隋之乱是力,致治之美是德,太宗玄武门诛建成,比于周公诛管蔡如何?德力两分,施仁义行王道皆是修德之故,何谓以人心行力,故使天下顺服修德?岂不为自相矛盾乎?”
张宇初张了张口,什么都说不出来。
曹端太谨慎了,谨慎的有点过分。
始终抓着以德力之辩代替王霸之辩的主旨不放,而且牢牢区分德与力,半点不谈心性,谈的全是事实,张宇初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对方不谈唯心,你跟他谈你觉得如何如何是没用的,把论点拉到事实层面上,怎么抛开事实上不谈?
可谈事实,李世民干那事怎么洗?人家都说了一码是一码,扫平隋末战乱和打造贞观之治,都是事实,一个是力一个是德,而李世民真正登上皇位的玄武门之变,到底是力还是德,你自己评价,难道要说李世民因为要修德,所以用了力,天下也顺服吗?
说白了,李世民的皇位是用力抢来的,不是修德修来的,天下人心顺服是因为他后面修德,这跟他前面用力是两码事。
张宇初被曹端完美的逻辑推导,给逼迫的无言以对,直到沙漏走到了尽头。
张宇初沉默了半晌,缓缓吐出三个字:“你赢了。”
这种输的感觉,令张宇初很难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