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503节(3/4)
;“此外,给韩观口谕。”
“广西总兵官、都督同知韩观,今大军征讨胡(黎)贼,合用粮饷,已敕户部先拨二十万石,命大理寺卿陈洽押运并赴广西计议军事,及至,尔等即与广西都司布政司规划,调发军民,运赴顺便去处贮之,俟大军至,顺带前去,余令土兵随军攒运。”
后面的命令是极为正常的,而且是马后炮式的废话,因为早在决定对安南动手之前,五军都督府就已经给广西总兵官韩观下令,令其筹备兵马、粮饷、情报等事宜了,而十几万、二十几万军队聚齐在广西太平府作为出发地,自然要给粮草辎重做好保证,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
但众将疑惑的是,南京附近的军队呢?!
要知道,在朱棣刚才的命令里,不算韩观负责的广西,整个南国可都被调动了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广,除此以外,长江南北的二十个卫也被抽调了,甚至还从山东调了兵当做朱能的直属部队,但唯独南京附近的二十三万燕军主力纹丝未动!
他们当然也看出了事情的不对劲,但将军们虽然粗鲁,但不代表憨直,在场的哪个都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去率先点破。
这时候却是老将淇国公丘福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陛下,臣有个问题……”
“讲。”
“南京附近的二十三万兵马,一点都不动吗?”
“不动。”
朱棣摇了摇头,对众将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甘肃急报,有亦力把里商人带回一条消息,帖木儿汗国在安卡拉击败了奥斯曼帝国,俘虏了其苏丹巴耶塞特一世后,有意整军向东进攻我大明,在商人离开前,撒马尔罕已经开始向汗国范围内的土绵(万户)们发起了征召命令。”
朱棣的语气很平稳,听不出什么沉重感。
“帖木儿汗国若倾国来征,连同仆从军、辅兵、牧民,恐有五六十万众,兵锋不逊昔日全盛之蒙古。而北元刚刚覆灭,帖木儿若至,鞑靼、瓦剌定会举兵响应与其汇合,到时百万控弦之士南下牧马,大明则危矣而安南不过小国,地方都司兵马汇聚,亦足以灭其国,所以朕不准备动南京附近这二十三万主力精锐,打算将其作为总预备队。”
这句话让很多武将感到惊讶,因为在他们心里,只觉得帖木儿应该跟北元一样,这些异族同样不是大明的对手,可是听朱棣的语气,竟然隐约有种忌惮的意味。
全盛的蒙古人,到底是如何横扫天下的,将军们当然清楚。
而朱棣对帖木儿如此高的评价,想来也是有缘由的,至于所谓的奥斯曼帝国到底战力几何,他们却并不清楚。
就在氛围变得很紧张的时候,朱棣话锋一转。
“不过倒也不必太过担忧,帖木儿纵然聚兵,彼之军马甚众,又要跋涉数千里之遥,途中多是荒漠戈壁,何其难也?便是行军,一年也难以走完,大明最少还有一两年的时间进行准备,所以并不耽误征安南,征安南有征安南的作用,大明也不是要彻底占领整个安南,不会牵扯太多精力。”
听人劝,吃饱饭,姜星火给朱棣的建议就是肢解安南取其精华,自然参考了前世的历史上,大明深陷安南泥潭十几年,拖累无数兵马军费的情况。
事实上,安南这地方就邪性,如果历史没有姜星火的干扰,日本人、法国人、美国人,都会在这里栽大跟头。
所以把北面汉化程度高的红河三角洲拿到手就好了,其他全是丛林的土地,真的没必要占了给自己找麻烦。
当然了,朱棣收到的消息也不是假的,按照正常的历史线来说,这时候帖木儿那个老瘸子确实在得知大明发生了内战后,就准备对大明动手了,他也确实做了精心谋划,在去年(1402年),刚刚击败奥斯曼帝国返回撒马尔罕不久后,帖木儿就在撒马尔罕召开了忽里勒台(蒙古的诸王大会,又作“忽邻勒塔”或“忽里台”,蒙古语会议的意思,最初是部落和各部联盟的议事会,用于推举首领决定征战,后演变成大朝会),商讨远征大明之事。
管中窥豹,实际上帖木儿虽然用了苏丹的称号,但帖木儿在种种施政举措和政治制度上,还是极力维护成吉思汗一系的正统性,以察合台汗国继承者的面目示人,包括娶成吉思汗系公主为妻;努力撮合子孙与蒙古部落首
“广西总兵官、都督同知韩观,今大军征讨胡(黎)贼,合用粮饷,已敕户部先拨二十万石,命大理寺卿陈洽押运并赴广西计议军事,及至,尔等即与广西都司布政司规划,调发军民,运赴顺便去处贮之,俟大军至,顺带前去,余令土兵随军攒运。”
后面的命令是极为正常的,而且是马后炮式的废话,因为早在决定对安南动手之前,五军都督府就已经给广西总兵官韩观下令,令其筹备兵马、粮饷、情报等事宜了,而十几万、二十几万军队聚齐在广西太平府作为出发地,自然要给粮草辎重做好保证,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
但众将疑惑的是,南京附近的军队呢?!
要知道,在朱棣刚才的命令里,不算韩观负责的广西,整个南国可都被调动了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广,除此以外,长江南北的二十个卫也被抽调了,甚至还从山东调了兵当做朱能的直属部队,但唯独南京附近的二十三万燕军主力纹丝未动!
他们当然也看出了事情的不对劲,但将军们虽然粗鲁,但不代表憨直,在场的哪个都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去率先点破。
这时候却是老将淇国公丘福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陛下,臣有个问题……”
“讲。”
“南京附近的二十三万兵马,一点都不动吗?”
“不动。”
朱棣摇了摇头,对众将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甘肃急报,有亦力把里商人带回一条消息,帖木儿汗国在安卡拉击败了奥斯曼帝国,俘虏了其苏丹巴耶塞特一世后,有意整军向东进攻我大明,在商人离开前,撒马尔罕已经开始向汗国范围内的土绵(万户)们发起了征召命令。”
朱棣的语气很平稳,听不出什么沉重感。
“帖木儿汗国若倾国来征,连同仆从军、辅兵、牧民,恐有五六十万众,兵锋不逊昔日全盛之蒙古。而北元刚刚覆灭,帖木儿若至,鞑靼、瓦剌定会举兵响应与其汇合,到时百万控弦之士南下牧马,大明则危矣而安南不过小国,地方都司兵马汇聚,亦足以灭其国,所以朕不准备动南京附近这二十三万主力精锐,打算将其作为总预备队。”
这句话让很多武将感到惊讶,因为在他们心里,只觉得帖木儿应该跟北元一样,这些异族同样不是大明的对手,可是听朱棣的语气,竟然隐约有种忌惮的意味。
全盛的蒙古人,到底是如何横扫天下的,将军们当然清楚。
而朱棣对帖木儿如此高的评价,想来也是有缘由的,至于所谓的奥斯曼帝国到底战力几何,他们却并不清楚。
就在氛围变得很紧张的时候,朱棣话锋一转。
“不过倒也不必太过担忧,帖木儿纵然聚兵,彼之军马甚众,又要跋涉数千里之遥,途中多是荒漠戈壁,何其难也?便是行军,一年也难以走完,大明最少还有一两年的时间进行准备,所以并不耽误征安南,征安南有征安南的作用,大明也不是要彻底占领整个安南,不会牵扯太多精力。”
听人劝,吃饱饭,姜星火给朱棣的建议就是肢解安南取其精华,自然参考了前世的历史上,大明深陷安南泥潭十几年,拖累无数兵马军费的情况。
事实上,安南这地方就邪性,如果历史没有姜星火的干扰,日本人、法国人、美国人,都会在这里栽大跟头。
所以把北面汉化程度高的红河三角洲拿到手就好了,其他全是丛林的土地,真的没必要占了给自己找麻烦。
当然了,朱棣收到的消息也不是假的,按照正常的历史线来说,这时候帖木儿那个老瘸子确实在得知大明发生了内战后,就准备对大明动手了,他也确实做了精心谋划,在去年(1402年),刚刚击败奥斯曼帝国返回撒马尔罕不久后,帖木儿就在撒马尔罕召开了忽里勒台(蒙古的诸王大会,又作“忽邻勒塔”或“忽里台”,蒙古语会议的意思,最初是部落和各部联盟的议事会,用于推举首领决定征战,后演变成大朝会),商讨远征大明之事。
管中窥豹,实际上帖木儿虽然用了苏丹的称号,但帖木儿在种种施政举措和政治制度上,还是极力维护成吉思汗一系的正统性,以察合台汗国继承者的面目示人,包括娶成吉思汗系公主为妻;努力撮合子孙与蒙古部落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