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568节(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怎么流落街头的,又是如何躲避那群官差的,等马车走出南京城的时候,他已经哭累睡着了。

      看着熟睡的小男孩,姜星火叹口气,摸了摸小男孩的脑袋,说道:“今日带回府上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算自食其力吧,或是安顿好征询一下他的意见,也可以送到大天界寺为僧。”

      这年头,出家当正经和尚都是有指标的,所以遁入空门还真不是谁想遁就能遁,而出家这件事,在这个时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其实是不错的选择,有正常的集体生活和教育环境,最起码读书识字没问题,而且吃喝不愁。

      “师父,您似乎没有觉得开心。”于谦敏锐地察觉到了。

      姜星火反问道:“救一人,有什么可开心的?一场雪下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冻死。”

      于谦一本正经道:“做一点事总比一点不做要好,值得开心,不然师父每日愁眉苦脸,心气郁结是影响身体的.千钧重担也需笑着挑。”

      “你跟谁学的?慧空?”

      于谦摇摇头,没回答他。

      孩子大了,有小秘密了。

      姜星火也没深究,他在想着,南京城在长江以南,虽然有小冰河期的影响,但气候并不是那么寒冷,乞丐被冻死,主要原因还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身体虚弱,以及缺乏必要的衣物。

      前者,姜星火解决不了;后者,能解决。

      发薄棉衣就是了,虽然操作起来很麻烦,虽然会出现各种各样诸如冒领、薅羊毛等问题,但成本说实话没多少,作为朝廷的救济项目来做,跟施粥一样,从皇帝到官员,都是乐见其成的。

      但姜星火想的更多一些,除了营养和衣物,还有取暖。

      煤炭工业确实该提上日程了,但煤炭是需要市场的,这一点是客观经济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华夏在明代以前,只有北宋出现了城池大规模使用煤炭的记录,《鸡肋编》里记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由此可知北宋时,煤炭已经是开封普通居民的日常燃料,木柴已经被开封人舍弃了。

      这是因为开封的人口达到了百万之众,而且北宋有河东(山西),就近运输很方便,再加上经济发达,才能培育出如此大的使用市场,而这种记录,在北宋以后就逐渐失去了踪迹,人们又用回了木炭。

      而姜星火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看英剧的时候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街头的乞丐,是捡煤渣取暖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的原因很多,但英伦三岛分布广泛、易于开采、运输方便的煤炭是其中最重要原因之一。

      “每一个煤筐里都装着动力与文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所以用煤炭,是因为进入十六世纪后,随着英国人口大幅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冶铁酿酒等手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木材的需求量呈井喷式增长单单是伦敦的酿酒业,每年就要烧掉两万车木头;冶铁业的话,一个普通的炼铁厂,一年就要消耗四百英亩林地的木头;除此以外,还有百姓日常做饭取暖等需求,加之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进一步加剧了英国林地的缩减速度。

      十七世纪以后英国的木材资源供应已经非常短缺,到了十八世纪英国森林覆盖率已下降到了不足百分之十的危险水平,木材变成了一种限购限量的稀缺商品,而木材加工产生的木炭又是冶铁的燃料,所以煤炭取代木炭就成了历史的必然,到了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末期,煤已经成为英国最重要的燃料来源,煤炭工业以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突出地位,成为了英国首屈一指的工业部门。

      南京周围煤炭资源不太丰富,在姜星火的印象里,好像只有两处煤矿。

      一处是汤山,另一处是钟山。

      嗯,钟山肯定不能挖,那是老朱的陵墓所在,挖了是要出事的。

      那就只能先拿汤山凑合用了。

      汤山好像是李增枝的产业?

      那得让李增枝把他的大别墅给拆了。

      ——————

      安置景清二女的地方,距离南京城并不算远,出了城门,只用半个多时辰就抵达了目的地。

      刚一进村,就看见几位老头正坐在村口看着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