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594节(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季结、年结和会计报告编报方面则多以“入、出”作为集合帐目的标志,这种做法,源于宋代,普及于明代,而在户部所下达的命令中,一般多用“照数收贮”和“照数支给”的书写方法,在户部官员们的奏疏中则多用“收过数目”和“支过数目”等写法,这些都已经成为大明官方经济文件的专用术语。

      在姜星火前世,对此的记录也很详尽,《明会典》里面有“收钞银七千四百五十九两五钱四分四厘零、收鱼课银六十八两五钱五分”;《明史·食货志》也有“神宗万历六年太仓库岁入凡四百五十余万两、岁入太仓盐课银三万五千余两”等记录。

      那么问题出在哪?

      关键就在于,现在的大明,还是延续了传统的单式记帐。

      单式记帐的优点是简明扼要,又能够较为完整地、正确地反映会计的对象,对会计事项内容记录的处理,一般前列时间和会计记录符号,次列会计事项内容的简明摘要,说明经济事项发生的原因,最后依次摆列数量、单价和金额。

      但缺点就在于,有些过于简单了,也过于容易被人做手脚了。

      看起来财务制度很完善,能够清楚地记录收受、支付、转记和结清,对会计记录的处理,一般都采用加盖朱色戳记的办法明确其结果,如收受清楚便加盖“收讫”章,支付完毕加盖“付讫”章,过帐加盖“过入”章,帐目对应结清则加盖“结清”章,对每一帐目的来龙去脉交代比较清楚,凡收入事项突出说明该笔收入的来源;凡支出事项,首先突出说明其去向,然后附带说明该笔支出之来源。

      但一旦帐目过多,流转程序过多,这种单式记帐的弊端就会显露无疑。

      而姜星火经过跟夏原吉的探讨后,打算推出的,就是复式记帐。

      不过跟现代的复式记帐不同,这种复式记帐是比较适应现在的大明时代背景的“三脚帐”的改进版,也就是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明末资产阶层萌芽的时候才会产生的“四脚帐”。

      先说“三脚帐”,这个方法明初就有,对于非现金交易的转帐事项记录两笔,是复式会计记录的方法,人们形象地把这种会计记录比作“两脚”;对于现金收付事项,则只记现金对方一笔,是单式会计记录,人们形象地将其比作“一脚”,合称“三脚帐”,但归根结底,还是不成熟的复式记帐方法。

      这种记帐方法,在江南的一些商户里面,已经开始流传了,而“三脚帐”把记录的重点放在每日流水上面,即每隔五日,或一旬、半月,在流水帐上求计本期库存现金的结存数额,然后与实存数额相核对,凡帐实相符,则加盖“结清”戳记,凡帐实不相符,则立即追查原因对于往来帐项的处理大体遵循“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对于单式记帐来说,是一种显着的进步。

      如果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使用的是这种记帐方法,那么显然,施幼敏等人想要进行帐目造假的难度,就会高很多。

      但姜星火打算用的是“四脚帐”,这种复式记帐法,已经相当接近现代财会制度使用的复式记帐了。

      “什么是‘四脚帐’?”

      在场的高官们都有些好奇,“三脚帐”这东西,他们有的人是听说过的,毕竟现在南京城里,也有不少商户是这么用的,只是朝廷的办法还比较传统,但是“四脚帐”,却委实是闻所未闻。

      姜星火出言解释道:“所谓四脚帐,就是在形式上将一切经济往来都划分为现金交易和非现金交易,嗯,也就是债权债务往来交易,一共这两大类,而针对每一类经济活动,会计的复式记录都必须同时反映资金的来源和资金的去向两个方面的内容,因此,两类经济活动四个方面的记录内容,就构成了支撑整个复式帐法的四根支柱,也就是四脚.这四脚,也就是把全部帐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并按照四大类各自包含的内容在其下又分列若干项目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分项核算。”

      “那怎么核对呢?跟三脚帐比,优点在哪?”朱高炽有些好奇地问道,他对经济是有一定研究的,很敏锐地发现了这种新型记帐方式的优点。

      姜星火回答道:“可以通过‘进-缴=存(总资产)-该(负债+资本+本期收益)’这个公式,进行双轨计算盈亏。”

      其实换算一下,就是红利(亏损)=毛利-(费用+税金+损失),已与现代商业会计利润/亏损计算所运用的公式基本相同。

      朱高炽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