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631节(2/4)
emsp;而补上来的人是谁,同样意味着某种庙堂上的风向所在。
姜星火没有卖关子的习惯,他很快就公布了。
“升墨麟为礼部右侍郎。”
墨麟,字士祯,陕西高陵人,洪武二十五年以国子生擢监察御史,崇尚严厉苛刻,被老朱晚年提拔为北平按察副使,靖难之役,守城巡查皆有功,负责北平府刑罚,北平城被李景隆数十万大军团团合围的时候粮食严重不足,有粮长为了不让家人饿死,偷了两斗米,获罪后按理说不应处以刖刑(砍脚趾),墨麟为了从根子上杜绝这种风气,坚持处以刖刑.朱棣千里奔袭大宁,裹挟了大宁系的军队和朵颜三卫回来后,北平之围遂解,听闻此事,对墨麟极为欣赏。
作为留守的官员,在靖难之役燕军获胜后,墨麟并没有南下,而是与卢祥一样,继续在郭资手下任职,今年还发生了墨麟因为公正廉洁不徇私情,亲儿子接受贿赂被墨麟知晓后,直接拽着投之井内的事情.虽然没闹出人命,但这人是个狠人的事实,大家已经都知道了。
原本最主流的猜测是以为墨麟会接替李庆的刑部右侍郎职位,毕竟专业对口,但没想到却是卢祥接了刑部右侍郎,墨麟被塞到了礼部里面。
要知道,礼部自从王景被搞走了以后,可是直接成了变法派的大本营。
皇帝此举到底是什么意思,就颇为值得思量了。
其实这样算的话,礼部墨麟、吏部许思温、户部孙瑜、刑部卢祥、工部陈寿、兵部乔稳,六部里面在侍郎这一级别,北平系出身的朱高炽嫡系已经占据了足足一半的位置,而且六部俱全,一个不落。
如果说朱高炽是臣子,是权臣,那么这已经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了,因为“捧杀”通常是皇帝干掉权臣的倒数第二个步骤。
但如果朱高炽是太子最有力的竞争者,那么这个逻辑就反过来了。
朱元璋有一个梗,那就是如果朱标要造反,老朱亲自帮他披黄袍。
对于大明来说,这其实不是开玩笑,对于继承人的重视,从朱标、朱允炆,以及姜星火前世历史线的朱高炽、朱瞻基,就都可以看出来,可谓是极度的重视,一旦确定了就要很早就开始铺路的。
所以,很多大臣都把这份在永乐元年年终的任命,视为朱高炽受到皇帝重视和培养的信号。
当然了,也有人觉得,用北平系的官员,其实也是皇帝在用“自己人”,并不能直接视为对朱高炽的肯定。
但无论这时候他们心里怎么想吧,总之,朱高炽的力量如日中天,而洪武-建文旧臣,也就是所谓的保守派,他们的力量开始逐渐被渗透瓦解,开始在庙堂高层失去一年前那种无可撼动的统治力,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一年多以前,燕军刚刚渡江的时候,那时候整个朝堂上虽然都是降臣,可是实际上还是洪武-建文那一拨人掌握着绝对的主导权。
可惜如今时过境迁,不知不觉间,朝廷上的格局就已经变了模样。
变法派崛起,大皇子一系逐渐坐大,皇帝掌握着关键职位,洪武-建文旧臣们的权力空间,被挤压的愈发狭小。
中枢的考成法升迁结果已经都出来了,考成法只管升迁,若是考成结果不好,理论上按照考成法的规定,也有个所谓的“缓冲期”,最多就是平行调任到其他职位上,所以不会有人直接降职。
至于降职和罢黜,那就是京察的事情了。
但即便如此,众人还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分析着。
中枢的考成法升职名单念完了,还有地方的呢。
小官还是引不起众人的兴趣,除了比较重要的地方,比如前上海县知县,今松江府同知张守约直接升了松江府知府。
但到了地方按察使司、布政使司的中高层这个级别,大家就很有兴趣了。
“升张本为黄淮布政使司左参政。”
黄淮布政使司左参政原本是王远山的位置,王远山因为卷入了第一次刺杀钦差案,被撸掉了官职关进了诏狱。
而张本则是王世杰之前的扬州府知府(正四品),此前升任了黄淮布政使司右参政(从三品),王远山下台后,他是肯定要接任左参政的,这个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姜星火没有卖关子的习惯,他很快就公布了。
“升墨麟为礼部右侍郎。”
墨麟,字士祯,陕西高陵人,洪武二十五年以国子生擢监察御史,崇尚严厉苛刻,被老朱晚年提拔为北平按察副使,靖难之役,守城巡查皆有功,负责北平府刑罚,北平城被李景隆数十万大军团团合围的时候粮食严重不足,有粮长为了不让家人饿死,偷了两斗米,获罪后按理说不应处以刖刑(砍脚趾),墨麟为了从根子上杜绝这种风气,坚持处以刖刑.朱棣千里奔袭大宁,裹挟了大宁系的军队和朵颜三卫回来后,北平之围遂解,听闻此事,对墨麟极为欣赏。
作为留守的官员,在靖难之役燕军获胜后,墨麟并没有南下,而是与卢祥一样,继续在郭资手下任职,今年还发生了墨麟因为公正廉洁不徇私情,亲儿子接受贿赂被墨麟知晓后,直接拽着投之井内的事情.虽然没闹出人命,但这人是个狠人的事实,大家已经都知道了。
原本最主流的猜测是以为墨麟会接替李庆的刑部右侍郎职位,毕竟专业对口,但没想到却是卢祥接了刑部右侍郎,墨麟被塞到了礼部里面。
要知道,礼部自从王景被搞走了以后,可是直接成了变法派的大本营。
皇帝此举到底是什么意思,就颇为值得思量了。
其实这样算的话,礼部墨麟、吏部许思温、户部孙瑜、刑部卢祥、工部陈寿、兵部乔稳,六部里面在侍郎这一级别,北平系出身的朱高炽嫡系已经占据了足足一半的位置,而且六部俱全,一个不落。
如果说朱高炽是臣子,是权臣,那么这已经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了,因为“捧杀”通常是皇帝干掉权臣的倒数第二个步骤。
但如果朱高炽是太子最有力的竞争者,那么这个逻辑就反过来了。
朱元璋有一个梗,那就是如果朱标要造反,老朱亲自帮他披黄袍。
对于大明来说,这其实不是开玩笑,对于继承人的重视,从朱标、朱允炆,以及姜星火前世历史线的朱高炽、朱瞻基,就都可以看出来,可谓是极度的重视,一旦确定了就要很早就开始铺路的。
所以,很多大臣都把这份在永乐元年年终的任命,视为朱高炽受到皇帝重视和培养的信号。
当然了,也有人觉得,用北平系的官员,其实也是皇帝在用“自己人”,并不能直接视为对朱高炽的肯定。
但无论这时候他们心里怎么想吧,总之,朱高炽的力量如日中天,而洪武-建文旧臣,也就是所谓的保守派,他们的力量开始逐渐被渗透瓦解,开始在庙堂高层失去一年前那种无可撼动的统治力,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一年多以前,燕军刚刚渡江的时候,那时候整个朝堂上虽然都是降臣,可是实际上还是洪武-建文那一拨人掌握着绝对的主导权。
可惜如今时过境迁,不知不觉间,朝廷上的格局就已经变了模样。
变法派崛起,大皇子一系逐渐坐大,皇帝掌握着关键职位,洪武-建文旧臣们的权力空间,被挤压的愈发狭小。
中枢的考成法升迁结果已经都出来了,考成法只管升迁,若是考成结果不好,理论上按照考成法的规定,也有个所谓的“缓冲期”,最多就是平行调任到其他职位上,所以不会有人直接降职。
至于降职和罢黜,那就是京察的事情了。
但即便如此,众人还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分析着。
中枢的考成法升职名单念完了,还有地方的呢。
小官还是引不起众人的兴趣,除了比较重要的地方,比如前上海县知县,今松江府同知张守约直接升了松江府知府。
但到了地方按察使司、布政使司的中高层这个级别,大家就很有兴趣了。
“升张本为黄淮布政使司左参政。”
黄淮布政使司左参政原本是王远山的位置,王远山因为卷入了第一次刺杀钦差案,被撸掉了官职关进了诏狱。
而张本则是王世杰之前的扬州府知府(正四品),此前升任了黄淮布政使司右参政(从三品),王远山下台后,他是肯定要接任左参政的,这个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