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637节(2/4)
交接完,墨麟和卢祥就会过来了,墨鳞为人方正,你和卓敬都要注意一些,平日里也要相处好,不要存有敌视.这种人未必就因为出身过往这些,就绑死在一条船上,我们自己做得好,同样也能争取过来。”
姜星火的话说的比较直白,宋礼也明白他的意思,点了点头。
“第二个是天使馆的事情怎么样了?”
宋礼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日本国、朝鲜国、安南国、占城国、琉球国,这五个国家目前外派的天使,都已经确定了,每个国家首都的天使馆,有礼部的天使,不同国家根据重要程度不同,从礼部的员外郎和主事里派,也有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派遣的随员.至于吕宋国,现在倒还真没定下来。”
“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配合吗?”
“都挺配合的,但之前有一些选好的人,哪怕是升官都不愿意出海外派,朝鲜国倒是都抢着去,除了朝鲜国,一个个畏之如虎的样子。”
姜星火微微颔首,说道:“这不奇怪,朝鲜国跟安南国一样,自诩‘小中华’嘛,只不过安南国那边现在刚刚结束战乱,很多地方还不稳定,而朝鲜承平几十年了,跟大明接壤,离得近,自然都想去。”
这种情况并不难理解,对于很多中枢的官员来说,被派到外国做天使,尤其是日本、琉球、吕宋这种岛国,那就约等于跟野蛮人敲椰子,前途是一片黑暗。
反倒是军队和锦衣卫没那么多顾虑,因为他们本来就有不少外派的工作。
但在朝廷对外政策转向的当口,这些人不想去,也得去,反正总是得有人干着活的。
所以,就有一些小官,以及想要快速求个出身的国子监监生,面对能直接成为蓝袍官员的诱惑就忍不住了,经过礼部的培训,被送往了海外诸国。
商品保险、期货、天使馆制度、市舶司制度、开海政策,这些都是密不可分的,既然历史线已经走向了不同的方向,那么在时代的洪流面前,并没有人能够抵抗这些事情。
“第三件事呢?”
面对宋礼的询问,姜星火定定地看着他。
显然,这件事是关于宋礼自己的。
“有个机会,但是要不要把握,看你自己。”
姜星火开口说道:“上次在江南治水,你出力甚多,现在江南水患平息,河工井井有条,这都是满朝文武有目共睹的功劳,谁都抹不去.以你的能力,其实更适合去工部。”
宋礼稍稍惊愕,但面上神色不变,想了想后问道。
“黄福要动,还是陈寿要动?”
陈寿是朱高炽嫡系中的嫡系,被朱高炽誉为“侍郎中第一人”,如果是陈寿要升迁或平调,那么他过去,还是左侍郎,从礼部左侍郎变成工部左侍郎,实权不见得会增加多少。
而如果是黄福要动,那么就是对于文官来说的“最后一步”了。
也就是从侍郎,到尚书。
这是职位层面上来讲,在废除宰相制度而首辅制度尚未登上历史舞台的空白区间里,文官真正意义上的位极人臣。
“黄福,可能会平调到其他部。”
宋礼深深地蹙起了眉头,这一步不是那么容易的。
侍郎是正三品,尚书是正二品,而从二品这个级别,并没有官职也就是说要么正三品要么正二品,中间空落落的一截,能不能跨过去,全看自己。
而一般左侍郎升尚书,都是资历深厚,实际执掌或主力佐理部务多年的资深左侍郎,才会被名正言顺地提拔为尚书。
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就只剩下一条路了。
带着左侍郎衔外调,干别人干不成的大事,拿着这份功劳顺理成章地升任尚书,堵住所有非议的嘴巴。
“所以国师说的机会是什么?”
宋礼隐约猜到了,但他还是不敢确信,因为这个任务实在太过艰巨,千百年来有无数人进行过尝试,可成功者寥寥无几,甚至还把偌大给元朝都给拖垮了。
“治理黄河,把黄河从夺淮入海的现状中修正过来,现在山东和河北的水严重不足,可黄
姜星火的话说的比较直白,宋礼也明白他的意思,点了点头。
“第二个是天使馆的事情怎么样了?”
宋礼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日本国、朝鲜国、安南国、占城国、琉球国,这五个国家目前外派的天使,都已经确定了,每个国家首都的天使馆,有礼部的天使,不同国家根据重要程度不同,从礼部的员外郎和主事里派,也有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派遣的随员.至于吕宋国,现在倒还真没定下来。”
“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配合吗?”
“都挺配合的,但之前有一些选好的人,哪怕是升官都不愿意出海外派,朝鲜国倒是都抢着去,除了朝鲜国,一个个畏之如虎的样子。”
姜星火微微颔首,说道:“这不奇怪,朝鲜国跟安南国一样,自诩‘小中华’嘛,只不过安南国那边现在刚刚结束战乱,很多地方还不稳定,而朝鲜承平几十年了,跟大明接壤,离得近,自然都想去。”
这种情况并不难理解,对于很多中枢的官员来说,被派到外国做天使,尤其是日本、琉球、吕宋这种岛国,那就约等于跟野蛮人敲椰子,前途是一片黑暗。
反倒是军队和锦衣卫没那么多顾虑,因为他们本来就有不少外派的工作。
但在朝廷对外政策转向的当口,这些人不想去,也得去,反正总是得有人干着活的。
所以,就有一些小官,以及想要快速求个出身的国子监监生,面对能直接成为蓝袍官员的诱惑就忍不住了,经过礼部的培训,被送往了海外诸国。
商品保险、期货、天使馆制度、市舶司制度、开海政策,这些都是密不可分的,既然历史线已经走向了不同的方向,那么在时代的洪流面前,并没有人能够抵抗这些事情。
“第三件事呢?”
面对宋礼的询问,姜星火定定地看着他。
显然,这件事是关于宋礼自己的。
“有个机会,但是要不要把握,看你自己。”
姜星火开口说道:“上次在江南治水,你出力甚多,现在江南水患平息,河工井井有条,这都是满朝文武有目共睹的功劳,谁都抹不去.以你的能力,其实更适合去工部。”
宋礼稍稍惊愕,但面上神色不变,想了想后问道。
“黄福要动,还是陈寿要动?”
陈寿是朱高炽嫡系中的嫡系,被朱高炽誉为“侍郎中第一人”,如果是陈寿要升迁或平调,那么他过去,还是左侍郎,从礼部左侍郎变成工部左侍郎,实权不见得会增加多少。
而如果是黄福要动,那么就是对于文官来说的“最后一步”了。
也就是从侍郎,到尚书。
这是职位层面上来讲,在废除宰相制度而首辅制度尚未登上历史舞台的空白区间里,文官真正意义上的位极人臣。
“黄福,可能会平调到其他部。”
宋礼深深地蹙起了眉头,这一步不是那么容易的。
侍郎是正三品,尚书是正二品,而从二品这个级别,并没有官职也就是说要么正三品要么正二品,中间空落落的一截,能不能跨过去,全看自己。
而一般左侍郎升尚书,都是资历深厚,实际执掌或主力佐理部务多年的资深左侍郎,才会被名正言顺地提拔为尚书。
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就只剩下一条路了。
带着左侍郎衔外调,干别人干不成的大事,拿着这份功劳顺理成章地升任尚书,堵住所有非议的嘴巴。
“所以国师说的机会是什么?”
宋礼隐约猜到了,但他还是不敢确信,因为这个任务实在太过艰巨,千百年来有无数人进行过尝试,可成功者寥寥无几,甚至还把偌大给元朝都给拖垮了。
“治理黄河,把黄河从夺淮入海的现状中修正过来,现在山东和河北的水严重不足,可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