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669节(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编书工作,诸如纂修实录、史志诸书等等,要是碰到不修书的皇帝,或者先帝实录没那么麻烦,那就轻省了,几年没事干都是常态,平常就是诗文唱和或者给皇室讲讲课,但遇到永乐帝这种喜欢修书的,可就惨了。

      现在翰林院的绝大部分翰林,都进了《永乐大典》的编撰组,跟三杨同一批的翰林们,这时候都在翰林院天天抄书抄到头晕眼花呢.剩下三杨等寥寥几人,负责日常参与起草文书诏令。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起草文书诏令还是去国子监记笔记,对于三杨来说,都不是什么繁重差事,这几位才华横溢、心比天高的年轻人,一边体验着极度接近帝国权力中心的信息差,一边如同透明人一般只能看不能做什么,心态也是比较复杂就是了。

      讨论完了名单的八卦,三杨又处置了一番内阁的事务,便一起坐在值房里喝茶了。

      眼瞅着要夕阳西下,杨士奇说了些关起门的话。

      “伱们说,这变法是不是真就是无可阻挡了?”

      三杨年龄相仿,性情、品行更是高度投契,虽说不是亲兄弟,但这么久时间报团取暖下来,却是跟亲兄弟也差不了多少了,再加上都在朱高炽这边,是坚定的大皇子派,所以有些话也不是不能说。

      对于杨士奇的心灰意懒,杨荣并没有太过意外。

      一开始,对于变法这件事,谁也不看好。

      当时姜星火还在诏狱里蹲着,没有人支持变法,变法唯一的支持者就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而正是因为姚广孝的大力支持,再加上皇帝的态度倾向于变法,才有了从建文四年开始轰轰烈烈的新政序幕。

      变法新政的一开始就不顺利,景清的血誓给变法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被鼓动来集体叩阙的国子监监生们,更是差点让变法半路崩殂。

      是姜星火一次次力挽狂澜的神奇表现,才让变法顺利度过了最开始的阶段。

      但艰难的后续还在继续,江南的叛乱、繁重的治水直到决定变法是否名正言顺的“王霸义利古今”三辩。

      再往后,就是奉天殿廷辩,这个大明版本的盐铁会议,确立了经济发展的新方向,而沿着这个新方向,大明开始用一年的时间初步发展了工业和商业,并且见到了显着的经济成效。

      现在回首看来,这一切明明只是一年多不到两年间发生的事情,对于他们这些亲历者,或者说旁观者来说,却是长的像十年。

      变法的一步步走来,都是三杨看在眼里的,从无人与共,到逐步壮大,直到今天变法派开始在朝廷上占据了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中高层职位,开始在政治、经济等思辨命题上取得了全方位的胜利,开始大力发展工农业和国内外商业。

      而一股不知不觉“被落后”的心态,也因此在三杨心中产生。

      不知怎地,他们这些旧时代的精英,他们这些青年才俊,就开始落后于时代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明日之国子监思辨,与昔日“古今王霸义利”三辩,又是何其相似。

      可与那时没人信姜星火能赢的情况比,现在又有几个人相信胡俨能赢呢?

      姜星火现在身上,是真的有一股“势”,变法之路,即是未来之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大势已成,只能寄希望于胡祭酒有非同一般的表现了。”

      杨溥跟胡俨没那么熟,但这时候也只能是来到了“相信胡俨”的环节。

      显而易见的是,除了胡俨,剩下几个姜星火的手下败将和边角料角色,都属于是关二爷斩华雄之前铺垫的祖茂、俞涉、潘凤.想要完全指望他们是不行了。

      “真是不甘心啊。”

      杨荣苦笑一声,他未尝不能共情杨士奇的感受。

      可这时候杨士奇却是思忖半天后,咬牙起身道。

      “同样的年纪,同样自比天才,可看看莫说是姜星火,我们就连解缙都差得远每日自怨自艾,幻想着真能有谁力挽狂澜,亦或是幻想着坐看人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又有什么用呢?”

      “你要做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