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录 第14节(3/7)
长公主真是妙人!看唐宋传奇知人心险恶,实在是奇思妙想,闻所未闻!我也很喜欢这些话本,近年来收集了许多,编成一部《续夷坚志》,只可惜晚了这么多年,无福请长公主垂阅斧正了。”九娘微笑道:“那时节,我记得先生应当是在史馆吧?长主还读过您的‘五车书,都不值,一囊钱’……”元好问闻言大窘,局促地道:“哎……这真是……”九娘温和地道:“长主也说,史馆远离大内,处地湫隘,蛙黾嘈杂,确是委屈了十年寒窗一朝得仕的读书人;更何况,宣宗皇帝十年来重用近侍吏员监察百官,排斥文武士人,积弊已深,人心散尽,非义宗皇帝可以挽回,先生能及早抽身也是幸事,长主倒从未因此看轻过先生。”元好问感慨道:“长公主能这样为我开脱,元某越发惭愧无地。现在想来,我在史馆那一年也受益颇多,如今为国修史,也是当年受贾老参政的教导。”
说话间,驿丞又自去外间取了酒,向女儿爱怜地道:“夜深了,你小孩子家熬不得,快去睡吧,元先生和你娘说的故事,我明天一字不落地讲给你听。”回雪却不肯,挽着母亲撒娇道:“爹爹哪有娘讲得好听?若有不明白的,我还能问问元先生呢。”驿丞无奈地看向九娘,九娘却只是搂住女儿,向丈夫微笑道:“由她吧。”元好问在一旁见了,亦露出温和的微笑,又自斟了一杯,笑道:“好,那咱们说快些,让小回雪可以早些休息。”
第27章 短衣匹马(一)从戎
【六】短衣匹马
一时朋辈,漫留住、穷途阮步兵。尊酒地,谁慰飘零?
——元好问《婆罗门引·过孟津河山亭故基》
-
(一)从戎
正大元年春闱,元好问第二次进士及第,后中宏词科。国朝惯例,进士及第常授正九品,中宏词科者,上等可以迁擢两官,次等迁擢一官。这次新君求贤若渴,广招良才,科场气氛为之新振,故而元好问中举后再无人攀诬结党,顺利进入国史院任正八品编修一职。
国史院亦称史馆,本是清水衙门,低阶的编修官更是俸禄低微。按国朝俸制,正八官朝官正俸钱粟一十五贯石,麦三石,衣绢各八匹,绵四十五两,然而国家土地日蹙、战争频发,军费开销极大、税源不足,故而财政十分吃紧,“百官俸给减削几尽”。元好问虽已入仕,却依旧捉襟见肘、清贫如昨,“一官原不校贫多”。
若能匡扶社稷、济世安民,清苦寒素些倒也不要紧,可偏偏国史院是既无参政职权、亦无功绩出路的冷官衙。他多年寒窗苦读,只盼着有朝一日能大展宏才,如今满腹抱负无从实现,报效国家、功名富贵皆成笑谈,日日“兰台从事更闲冷,文书如山白发生”,还时常要通夜值宿。他苦闷之下填词自遣:“五车书,都不博,一囊钱。长安自古歧路,难似上青天。鸡黍年年乡社,桃李家家春酒,平地有神仙。归去不归去,鼻孔欲谁穿。”词中颇有归隐之意,但毕竟身负撰写宣宗实录之责,一时倒也踟蹰未去。
正大二年春,为了尽可能地真实记载金宣宗由胡沙虎拥立即位的情形以及公正评价卫绍王,元好问受命去郑州拜访曾在卫绍王时期担任参知政事的前辈贾益谦,询问大安、至宁及贞祐初年的政事。其时,贾益谦已近杖朝之龄,得知元好问的来意后,肃然正色道:“我闻海陵王被弑,大定三十年间,百官能暴海陵之恶者可得仕进,史臣因此诬其淫毒骜狠,将一部海陵实录写成秽史,简直遗笑无穷。卫绍王为人勤俭,重惜名器,有中上之才。我所知此便是如此,若要我为美饰宣宗而加赖卫绍王之罪,我不敢惜此余年!”
元好问见他风骨铮然,十分钦佩,贾益谦也喜爱他谈吐文雅,才华高迈,二人交谈甚洽,惺惺相惜,互有诗歌酬答。
二十余日后,元好问告辞回京,临行前,贾益谦殷殷寄语,叮嘱年轻人修史之时务必求真,不可因一己之好恶或利害得失而篡改文字,歪曲史实。然而,回到汴京后,朝廷虽认可贾益谦的正直,却仍决定保留原先特意抹黑的卫绍王实录。
经此一事,元好问彻底心灰意冷,上书告归嵩山,并很快获得批准。而他的另一位好友杨奂,为急欲戒除弊政、革故鼎新的新皇帝慨然写就了指斥时弊辞旨痛切的万言策,却因忠言冒犯而为世道所不容,与元好问同时离京归隐,广收门人弟子,在终南山下建紫阳阁讲学。
秋日的嵩山空明幽静,元好问在此期间潜心研究杜甫诗文,并着手撰写《杜诗学》,内容包括杜甫的传志、年谱和唐朝以来评论杜诗的言论。他本欲一鼓作气完成这部巨著,却不料在正大三年新春过后接到了签军令。
&em
说话间,驿丞又自去外间取了酒,向女儿爱怜地道:“夜深了,你小孩子家熬不得,快去睡吧,元先生和你娘说的故事,我明天一字不落地讲给你听。”回雪却不肯,挽着母亲撒娇道:“爹爹哪有娘讲得好听?若有不明白的,我还能问问元先生呢。”驿丞无奈地看向九娘,九娘却只是搂住女儿,向丈夫微笑道:“由她吧。”元好问在一旁见了,亦露出温和的微笑,又自斟了一杯,笑道:“好,那咱们说快些,让小回雪可以早些休息。”
第27章 短衣匹马(一)从戎
【六】短衣匹马
一时朋辈,漫留住、穷途阮步兵。尊酒地,谁慰飘零?
——元好问《婆罗门引·过孟津河山亭故基》
-
(一)从戎
正大元年春闱,元好问第二次进士及第,后中宏词科。国朝惯例,进士及第常授正九品,中宏词科者,上等可以迁擢两官,次等迁擢一官。这次新君求贤若渴,广招良才,科场气氛为之新振,故而元好问中举后再无人攀诬结党,顺利进入国史院任正八品编修一职。
国史院亦称史馆,本是清水衙门,低阶的编修官更是俸禄低微。按国朝俸制,正八官朝官正俸钱粟一十五贯石,麦三石,衣绢各八匹,绵四十五两,然而国家土地日蹙、战争频发,军费开销极大、税源不足,故而财政十分吃紧,“百官俸给减削几尽”。元好问虽已入仕,却依旧捉襟见肘、清贫如昨,“一官原不校贫多”。
若能匡扶社稷、济世安民,清苦寒素些倒也不要紧,可偏偏国史院是既无参政职权、亦无功绩出路的冷官衙。他多年寒窗苦读,只盼着有朝一日能大展宏才,如今满腹抱负无从实现,报效国家、功名富贵皆成笑谈,日日“兰台从事更闲冷,文书如山白发生”,还时常要通夜值宿。他苦闷之下填词自遣:“五车书,都不博,一囊钱。长安自古歧路,难似上青天。鸡黍年年乡社,桃李家家春酒,平地有神仙。归去不归去,鼻孔欲谁穿。”词中颇有归隐之意,但毕竟身负撰写宣宗实录之责,一时倒也踟蹰未去。
正大二年春,为了尽可能地真实记载金宣宗由胡沙虎拥立即位的情形以及公正评价卫绍王,元好问受命去郑州拜访曾在卫绍王时期担任参知政事的前辈贾益谦,询问大安、至宁及贞祐初年的政事。其时,贾益谦已近杖朝之龄,得知元好问的来意后,肃然正色道:“我闻海陵王被弑,大定三十年间,百官能暴海陵之恶者可得仕进,史臣因此诬其淫毒骜狠,将一部海陵实录写成秽史,简直遗笑无穷。卫绍王为人勤俭,重惜名器,有中上之才。我所知此便是如此,若要我为美饰宣宗而加赖卫绍王之罪,我不敢惜此余年!”
元好问见他风骨铮然,十分钦佩,贾益谦也喜爱他谈吐文雅,才华高迈,二人交谈甚洽,惺惺相惜,互有诗歌酬答。
二十余日后,元好问告辞回京,临行前,贾益谦殷殷寄语,叮嘱年轻人修史之时务必求真,不可因一己之好恶或利害得失而篡改文字,歪曲史实。然而,回到汴京后,朝廷虽认可贾益谦的正直,却仍决定保留原先特意抹黑的卫绍王实录。
经此一事,元好问彻底心灰意冷,上书告归嵩山,并很快获得批准。而他的另一位好友杨奂,为急欲戒除弊政、革故鼎新的新皇帝慨然写就了指斥时弊辞旨痛切的万言策,却因忠言冒犯而为世道所不容,与元好问同时离京归隐,广收门人弟子,在终南山下建紫阳阁讲学。
秋日的嵩山空明幽静,元好问在此期间潜心研究杜甫诗文,并着手撰写《杜诗学》,内容包括杜甫的传志、年谱和唐朝以来评论杜诗的言论。他本欲一鼓作气完成这部巨著,却不料在正大三年新春过后接到了签军令。
&e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