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144节(1/4)
李崧,刘承祐嘴里咀嚼着这个名字。对于这些前晋遗臣,这么长时间下来,刘承祐也多少有些了解,其中就包括这个李崧。
尤其在此前苏逢吉案,查察其罪之时,便有关于此君与苏逢吉之间的房产矛盾报上来。苏逢吉遭贬后,刘承祐还做主将其两京之房邸,还给李崧。
李崧这个人,要说文才,或许算不得惊人,当世当朝便有许多人都能超过他。不过这个人,履历异常丰富,当过很多官,州镇职吏,三司六部,宫廷翰林,累至宰相,可以说,当官办事的经验十分丰富。
在前晋的时候,可谓其仕途巅峰,即便受举于耶律德光,也颇受厚待。不过,自归附大汉以来,便开始转霉运了,虽然朝廷对类似他这样的旧臣一直是赏个官位,供养着。此前得罪苏逢吉,差点被迫害,此后一直在集贤殿,苏禹珪属下,混日子。
“栾城一战,所救晋臣之中,就有他吧!”刘承祐考虑间随口问道。
“正是。说起来,陛下对李学士还有活命之恩!”冯道含笑道。
“前番契丹主入东京,所获晋臣中,唯有冯卿与李崧,最受荣宠。得与冯卿并列,其才具,朕倒是有些信心的!”刘承祐慢悠悠地说。
听刘承祐这番言语,冯道这边,反倒心头一紧。以他对天子的了解,当不会无的放矢才是。何以提到契丹事,莫非对“降辽之臣”有什么看法?
想到这儿,冯道又小心地转变口风:“李崧之才具,臣也是十分佩服的,世无完人,就是识人眼光,偶为障蔽。”
“冯卿所指,莫非石敬瑭?杜重威?”刘承祐说。
“陛下聪颖,老臣叹服!”冯道夸奖道。
石敬瑭出镇河东,杜重威率师抗辽,此二者,都是李崧极力举荐的。虽然可能是出于当年时势国情的缘故,但从结果上看,唐、晋之亡,都与石、杜二人,有莫大的干系。
自动屏蔽其恭维,刘承祐又想到了什么,说:“洛阳查办的李鳷与李屿,是他的兄弟吧!”
西征还师途中,经停洛阳之时,刘承祐处置了一批违法的官员,那二李就在其列,是被当作典型来树立的。
闻其言,冯道终于回过味来了,禀道:“陛下若心怀顾虑,为淮阳郡王,另择良师即可,朝中人才咸集,翰林学士李浣,文才卓著,学问通达……”
李浣,是宰相李涛的弟弟。
“就选李崧吧!”刘承祐却突然抬手,朝左右吩咐着:“让陶谷拟制,以李崧为淮阳王太傅!”
“是!”
解决了一桩事,刘承祐心情又松了些,瞄向冯道,顺势问道:“中书门下,可有新事?”
“正要回禀陛下,大名府上报,临清王已斩成德军副使张鹏!”冯道观察着刘承祐的表情,小心地答道。
果然,闻其言,刘承祐眉头直接深锁起来,以一种难以名状的心绪,喃喃自语道:“怎么都是一镇节度副使啊!”
“可曾查明,何故杀之?”刘承祐问:“朕要听实情!”
闪过那么一抹犹豫,冯道还是老实地答道:“张鹏以‘降辽’之事,讥讽临清王!”
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
张鹏,并不算出名的一个武夫,得以载于史书上,大抵还是因言获罪,为高行周所杀。此人,早年是跟着后唐末帝李从珂讨生活,累迁军职,有勇力,士伍多服其勇,亦有戍边抗辽之功。大汉立国之后,被刘知远任为成德副使。
不过有异于大部分武夫的是,此人少时当过和尚,识字,善口辩。并且,此人喜大言,管不住自己的嘴,常出高谈阔论,大放厥词。前番南下,欲进京谒君,路过邺都,高行周亲自设宴款待他,然后一场指点江山的大论,竟惹得杀身之祸。
此人在邺都群僚面前,大谈后晋倾覆之事,议君论将,评点政策,明里暗里,有点替晋少帝石重贵洗白的意思。要知道,以当下的“主流”看法,晋室之亡,多落在少帝的昏聩上。
而张鹏,突出奇论,说是藩辅之臣,不作为,惟务敛财,寡忠于国家,投降于契丹,以致宗社泯灭……私下里如此说也就罢了,关键是在高行周对他的接待宴上,简直是指着和尚骂秃驴。
尤其在此前苏逢吉案,查察其罪之时,便有关于此君与苏逢吉之间的房产矛盾报上来。苏逢吉遭贬后,刘承祐还做主将其两京之房邸,还给李崧。
李崧这个人,要说文才,或许算不得惊人,当世当朝便有许多人都能超过他。不过这个人,履历异常丰富,当过很多官,州镇职吏,三司六部,宫廷翰林,累至宰相,可以说,当官办事的经验十分丰富。
在前晋的时候,可谓其仕途巅峰,即便受举于耶律德光,也颇受厚待。不过,自归附大汉以来,便开始转霉运了,虽然朝廷对类似他这样的旧臣一直是赏个官位,供养着。此前得罪苏逢吉,差点被迫害,此后一直在集贤殿,苏禹珪属下,混日子。
“栾城一战,所救晋臣之中,就有他吧!”刘承祐考虑间随口问道。
“正是。说起来,陛下对李学士还有活命之恩!”冯道含笑道。
“前番契丹主入东京,所获晋臣中,唯有冯卿与李崧,最受荣宠。得与冯卿并列,其才具,朕倒是有些信心的!”刘承祐慢悠悠地说。
听刘承祐这番言语,冯道这边,反倒心头一紧。以他对天子的了解,当不会无的放矢才是。何以提到契丹事,莫非对“降辽之臣”有什么看法?
想到这儿,冯道又小心地转变口风:“李崧之才具,臣也是十分佩服的,世无完人,就是识人眼光,偶为障蔽。”
“冯卿所指,莫非石敬瑭?杜重威?”刘承祐说。
“陛下聪颖,老臣叹服!”冯道夸奖道。
石敬瑭出镇河东,杜重威率师抗辽,此二者,都是李崧极力举荐的。虽然可能是出于当年时势国情的缘故,但从结果上看,唐、晋之亡,都与石、杜二人,有莫大的干系。
自动屏蔽其恭维,刘承祐又想到了什么,说:“洛阳查办的李鳷与李屿,是他的兄弟吧!”
西征还师途中,经停洛阳之时,刘承祐处置了一批违法的官员,那二李就在其列,是被当作典型来树立的。
闻其言,冯道终于回过味来了,禀道:“陛下若心怀顾虑,为淮阳郡王,另择良师即可,朝中人才咸集,翰林学士李浣,文才卓著,学问通达……”
李浣,是宰相李涛的弟弟。
“就选李崧吧!”刘承祐却突然抬手,朝左右吩咐着:“让陶谷拟制,以李崧为淮阳王太傅!”
“是!”
解决了一桩事,刘承祐心情又松了些,瞄向冯道,顺势问道:“中书门下,可有新事?”
“正要回禀陛下,大名府上报,临清王已斩成德军副使张鹏!”冯道观察着刘承祐的表情,小心地答道。
果然,闻其言,刘承祐眉头直接深锁起来,以一种难以名状的心绪,喃喃自语道:“怎么都是一镇节度副使啊!”
“可曾查明,何故杀之?”刘承祐问:“朕要听实情!”
闪过那么一抹犹豫,冯道还是老实地答道:“张鹏以‘降辽’之事,讥讽临清王!”
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
张鹏,并不算出名的一个武夫,得以载于史书上,大抵还是因言获罪,为高行周所杀。此人,早年是跟着后唐末帝李从珂讨生活,累迁军职,有勇力,士伍多服其勇,亦有戍边抗辽之功。大汉立国之后,被刘知远任为成德副使。
不过有异于大部分武夫的是,此人少时当过和尚,识字,善口辩。并且,此人喜大言,管不住自己的嘴,常出高谈阔论,大放厥词。前番南下,欲进京谒君,路过邺都,高行周亲自设宴款待他,然后一场指点江山的大论,竟惹得杀身之祸。
此人在邺都群僚面前,大谈后晋倾覆之事,议君论将,评点政策,明里暗里,有点替晋少帝石重贵洗白的意思。要知道,以当下的“主流”看法,晋室之亡,多落在少帝的昏聩上。
而张鹏,突出奇论,说是藩辅之臣,不作为,惟务敛财,寡忠于国家,投降于契丹,以致宗社泯灭……私下里如此说也就罢了,关键是在高行周对他的接待宴上,简直是指着和尚骂秃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