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434节(3/5)
msp;至于赵思绾一贯所说,汉廷会猜忌,但是,投靠辽国了,契丹君臣就会相信他们?当年,他父亲赵延寿替耶律德光效力十多年,治理幽燕,结果又如何,异族的猜忌一起,后果要严重剧烈得多。若非一场栾城大战,赵延寿当更早在契丹人的猜忌之下至死了。
“大王,高使君来了!”在赵匡赞沉思期间,卫士汇报。
回过神,赵匡赞立刻吩咐召见,还下意识整了整衣冠。卢龙观察使高防,“潞州三杰”之一,当年在刘承祐率龙栖军东出之时投效,并献上潞州。
刘承祐登基后,因幽州多变,边情不稳,在赵匡赞继位燕王之时,调高防北上,这一待,也差不多十年了。
高防实际上,算是朝廷驻幽州的代表,在赵匡赞对幽州的巩固方面,提供了不小的支持,毕竟代表着朝廷的权威。在与朝廷的联络交流之中,维系两方关系,消除误解矛盾方面,更付出了不少的精力。对刘承祐而言,幽州的维稳工作,高防有大功,同时兼有一定的情报工作。
事实上,对于高防所扮演的角色,赵匡赞是心知肚明的,对他的才干与品行,也素来敬重,多年下来,两个人配合得很有默契。
“不知大王唤下官何事?”高防已经54岁了,人苍老了不少,见到赵匡赞,保持着礼节。
“孤这里有一份上呈东京的奏章,想请高公给孤指点一二!”赵匡赞拿起一份亲自写好的本章,交给高防。
高防心中猜测,是关于幽州变局、契丹阴谋的事,但拿到手阅读后,面色为之一紧,变得严肃起来,看向赵匡赞:“大王欲请朝廷北伐?”
赵匡赞颔首:“契丹先动兵南侵雁门,又阴谋夺取幽州,显然其政策已变,汉辽之间,不复和平,大战随时可能爆发。与其被动等待辽兵来攻,战于国境,莫若集兵北上,夺取燕山诸塞,将契丹势力,彻底赶出塞南!”
闻言,高防想了很久,显然在慎重考虑,终于躬身应道:“下官愿与大王,一同署名!”
事实上,赵匡赞这封奏章,也算是彻底向朝廷表态,表明心迹了。他主动邀请汉师大举北伐,王师之来,幽燕也基本就彻底归服朝廷了。
同时,赵匡赞也是有些受够了被契丹人压在头上,时刻有兵临城下之危的日子,憋了近十年的怒怨,也需要发泄。
第208章 南北战略之争2.0
在北方局势陡变,汉辽冲突,乃至交兵,使得本就脆弱的汉辽和平瞬间支离破碎,回顾之下,七年的安定有如泡影,所谓的和议更是笑话。
因为辽军突然兵寇雁门关,引得东京朝堂上下,群议纷纷,不论文武,皆觉慨然,那是种被冒犯了的感觉。
此时,大汉的君臣们,正投入在进军江表、一统南方的热情中。而雁门的战事,就像一抔冷水,当头浇下,虽然水不多,但足够凉,凉至心底,并且足以将刘承祐的注意力再度牵扯回北方,而这一回,可就没有那么容易挪开目光了。
事实上,对于辽国这突然的发难,还是有些意外加疑惑的,意外其翻脸之快,疑惑他就派一万步骑。
所幸,大汉这些年在对辽方面的情报工作还是有不小的成果的,经过一番周折,军情司那边上报了。虽然没有过于详细的情况,但明确一点,北归的辽使萧护思向辽主汇报了些什么,在其觐见的第二日,辽军便南下了。
以大汉君臣的聪颖,自然第一时间把目光锁定在萧护思身上,并作出判断。刘承祐即令武德使李崇矩去调查,从与萧护思有接触的职吏口中,得知了萧护思南下的表现,分明就是秘密刺探大汉的虚实。
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眼中,看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作为辽国的北枢密,萧护思当然是有一定眼光的人,是以从其一路见闻中感受到了大汉的威胁,而辽帝也认可了此点,乃有后边的举动。
了解到此事,刘承祐心生愠怒,当即下令,将接待萧护思的官吏及军官,一并削职罢免,同时,武德司内部,监视萧护思的探事也做了处置。他们都是与萧护思接触最近的人,竟然对其异动,没有丝毫察觉,即便有“游山玩水、纵览风物”的理由作掩护。
嗯,那些被牵连的官吏,或许会感到委屈,毕竟此前为了维系汉辽之间的融洽关系,皇帝曾降谕,好生招待,礼遇辽使。他们虽有失察之嫌,不智表现,但终究还是被刘承祐迁怒了。
“大王,高使君来了!”在赵匡赞沉思期间,卫士汇报。
回过神,赵匡赞立刻吩咐召见,还下意识整了整衣冠。卢龙观察使高防,“潞州三杰”之一,当年在刘承祐率龙栖军东出之时投效,并献上潞州。
刘承祐登基后,因幽州多变,边情不稳,在赵匡赞继位燕王之时,调高防北上,这一待,也差不多十年了。
高防实际上,算是朝廷驻幽州的代表,在赵匡赞对幽州的巩固方面,提供了不小的支持,毕竟代表着朝廷的权威。在与朝廷的联络交流之中,维系两方关系,消除误解矛盾方面,更付出了不少的精力。对刘承祐而言,幽州的维稳工作,高防有大功,同时兼有一定的情报工作。
事实上,对于高防所扮演的角色,赵匡赞是心知肚明的,对他的才干与品行,也素来敬重,多年下来,两个人配合得很有默契。
“不知大王唤下官何事?”高防已经54岁了,人苍老了不少,见到赵匡赞,保持着礼节。
“孤这里有一份上呈东京的奏章,想请高公给孤指点一二!”赵匡赞拿起一份亲自写好的本章,交给高防。
高防心中猜测,是关于幽州变局、契丹阴谋的事,但拿到手阅读后,面色为之一紧,变得严肃起来,看向赵匡赞:“大王欲请朝廷北伐?”
赵匡赞颔首:“契丹先动兵南侵雁门,又阴谋夺取幽州,显然其政策已变,汉辽之间,不复和平,大战随时可能爆发。与其被动等待辽兵来攻,战于国境,莫若集兵北上,夺取燕山诸塞,将契丹势力,彻底赶出塞南!”
闻言,高防想了很久,显然在慎重考虑,终于躬身应道:“下官愿与大王,一同署名!”
事实上,赵匡赞这封奏章,也算是彻底向朝廷表态,表明心迹了。他主动邀请汉师大举北伐,王师之来,幽燕也基本就彻底归服朝廷了。
同时,赵匡赞也是有些受够了被契丹人压在头上,时刻有兵临城下之危的日子,憋了近十年的怒怨,也需要发泄。
第208章 南北战略之争2.0
在北方局势陡变,汉辽冲突,乃至交兵,使得本就脆弱的汉辽和平瞬间支离破碎,回顾之下,七年的安定有如泡影,所谓的和议更是笑话。
因为辽军突然兵寇雁门关,引得东京朝堂上下,群议纷纷,不论文武,皆觉慨然,那是种被冒犯了的感觉。
此时,大汉的君臣们,正投入在进军江表、一统南方的热情中。而雁门的战事,就像一抔冷水,当头浇下,虽然水不多,但足够凉,凉至心底,并且足以将刘承祐的注意力再度牵扯回北方,而这一回,可就没有那么容易挪开目光了。
事实上,对于辽国这突然的发难,还是有些意外加疑惑的,意外其翻脸之快,疑惑他就派一万步骑。
所幸,大汉这些年在对辽方面的情报工作还是有不小的成果的,经过一番周折,军情司那边上报了。虽然没有过于详细的情况,但明确一点,北归的辽使萧护思向辽主汇报了些什么,在其觐见的第二日,辽军便南下了。
以大汉君臣的聪颖,自然第一时间把目光锁定在萧护思身上,并作出判断。刘承祐即令武德使李崇矩去调查,从与萧护思有接触的职吏口中,得知了萧护思南下的表现,分明就是秘密刺探大汉的虚实。
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眼中,看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作为辽国的北枢密,萧护思当然是有一定眼光的人,是以从其一路见闻中感受到了大汉的威胁,而辽帝也认可了此点,乃有后边的举动。
了解到此事,刘承祐心生愠怒,当即下令,将接待萧护思的官吏及军官,一并削职罢免,同时,武德司内部,监视萧护思的探事也做了处置。他们都是与萧护思接触最近的人,竟然对其异动,没有丝毫察觉,即便有“游山玩水、纵览风物”的理由作掩护。
嗯,那些被牵连的官吏,或许会感到委屈,毕竟此前为了维系汉辽之间的融洽关系,皇帝曾降谕,好生招待,礼遇辽使。他们虽有失察之嫌,不智表现,但终究还是被刘承祐迁怒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