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503节(1/5)
坐在一边,从头到尾,刘旸都没有发话,只是,默默地观看、思考着李谷的驭将之法。不禁有些感慨,原来温文尔雅,待人宽和的李公,在驾驭起骄兵悍将时,竟是如此威势,也如此有手段,似乎学到了……
在朝廷里,在刘皇帝身边,他能看到的,永远是上下臣僚、文武公卿,对他老子的恭顺臣服,不敢违逆,那是十多年强化君权、武功人望所累积起来的权威,不是轻易所能学会的。事实上,这些年刘皇帝也确实很少再通过耍手段、搞阴谋来提升权威了。
随着李谷帅令下达,汉军动作即雷厉风行,参与攻城的各军将士,有序调动起来,露出獠牙。与此同时,金陵城上,是匆忙应对,忙中出着错,而宫城之内,当听得城外战鼓擂动之时,李煜彻底熄灭了所有的侥幸心理。
这一夜,李煜没有睡觉,同其叔景达、与几个长成的弟弟,一起在钟后处讨论国家的结局,家族的未来,虽然都没有直言,但共识是达成了的。
当得知汉军已经大批出动,攻城军械也已推出,没有再发表任何劝降话语,李煜这才相信,汉军确实是说一不二,他也没有继续迟疑的时间了。
于是,在宗室家兄弟们的目光下,李煜怀着一种悲切的心情,亲自写下一篇降表,泪水沾湿了布绢,墨迹有些发散。盖好印玺后,交给王叔李景达,由他出城,递交降表。
当金陵城头,竖起白旗之时,也宣告着“南唐”的灭亡,自其先主李昪称帝开国,至李煜出降,凡得国二十六年。
第358章 两江平定
城东,上万的汉军军民,已经做好了攻城的准备,不论是填坑的、推车的、放箭的还是冲城的,都只欠一道进攻的命令。紧张的气氛早已营造,杀气已然凝聚,只待释放,然而当金陵城头竖起白帜,金陵城门缓缓打开,基本宣告结束。
“这个李煜,就不能早点降吗?非要等我们一切准备妥当,再奉降表,这是刻意折腾将士们?”攻城前线,深处军阵之中,派人了解情况后,赵延进是如此对身边人说道,虽然有所抱怨,但愉悦的心情是难以掩盖的。
赵延进读书不少,同时也是经历了前代乱世,见识过战争惨剧的,心知完城完人而胜的难得,如果能够避免一场血腥的厮杀,减少伤亡,那就是好事。
对于普通的将士而言也一样,打仗,毕竟是要死人的。十多万人,或许死亡没那么容易降临在自己头上,但总有人要死,万一就是自己呢?因为,如果只是参与这样一场战争,再从朝廷那里得到一份赏赐,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今天下向安,不只是官僚贵族、地主商人、黎民百姓,大部分将士也一样,如果不是时势所迫,面临生存的压力,又有多少人愿意终日在刀口上舔血,过那朝不保夕的日子呢?
对于李景达所奉降表,太子刘旸与主帅李谷也给了十分积极的反应,李谷下令三军暂止进攻,并派人将李景达迎入营中,接洽归降事宜。
李景达此来,是代表李煜乃至李氏家族谈洽谈条件的,到这种局面,没有也不敢提出什么过分条件,只是希望能效仿高氏一族,得到他们的待遇,同时保留财产,保护家庙不受侵害。
可以说,这是这段时间以来李煜做的最聪明的选择了,也不算过分,不过,刘旸与李谷代表朝廷,也只给了两条基本保证,其一是他们一家的安全,二则是保留一定财产,至于其他更多的待遇,他们做不了主,那得等回朝,由皇帝决定。
这样的答复,不能让人满意,但足显真诚,不是随意许诺,思虑之下,李景达作为如今李氏宗长,代李煜答应了。投降的事宜基本确定,只待落实,李景达还需回城,向李煜复命,并带回汉军的要求。
李谷的要求,也只有一条,将金陵城完整地交到汉军手中,从速,从快,当日汉军就得入城。仍旧强硬,没有任何回圜的余地。
当出降事宜开了个头之后,接下来的处置,就没有任何难度了,李谷派出石守信,作为接收金陵城的第一负责人。第一件事,就是撤下攻城的军队军器。并不怕李煜耍什么拖延伎俩,一在于相信李煜没这个胆量,二在于如果胆敢欺骗乃至愚弄大军,必定将引起群愤,遭受巨大沉重报复,那样的后果不是李煜能够承担、敢于承担的。
事实上,李煜在出降前后的表现,一举一动,都将详详细细地上报刘皇帝,毫无疑问的,这与他将来所享有的待遇挂钩。
&ems
在朝廷里,在刘皇帝身边,他能看到的,永远是上下臣僚、文武公卿,对他老子的恭顺臣服,不敢违逆,那是十多年强化君权、武功人望所累积起来的权威,不是轻易所能学会的。事实上,这些年刘皇帝也确实很少再通过耍手段、搞阴谋来提升权威了。
随着李谷帅令下达,汉军动作即雷厉风行,参与攻城的各军将士,有序调动起来,露出獠牙。与此同时,金陵城上,是匆忙应对,忙中出着错,而宫城之内,当听得城外战鼓擂动之时,李煜彻底熄灭了所有的侥幸心理。
这一夜,李煜没有睡觉,同其叔景达、与几个长成的弟弟,一起在钟后处讨论国家的结局,家族的未来,虽然都没有直言,但共识是达成了的。
当得知汉军已经大批出动,攻城军械也已推出,没有再发表任何劝降话语,李煜这才相信,汉军确实是说一不二,他也没有继续迟疑的时间了。
于是,在宗室家兄弟们的目光下,李煜怀着一种悲切的心情,亲自写下一篇降表,泪水沾湿了布绢,墨迹有些发散。盖好印玺后,交给王叔李景达,由他出城,递交降表。
当金陵城头,竖起白旗之时,也宣告着“南唐”的灭亡,自其先主李昪称帝开国,至李煜出降,凡得国二十六年。
第358章 两江平定
城东,上万的汉军军民,已经做好了攻城的准备,不论是填坑的、推车的、放箭的还是冲城的,都只欠一道进攻的命令。紧张的气氛早已营造,杀气已然凝聚,只待释放,然而当金陵城头竖起白帜,金陵城门缓缓打开,基本宣告结束。
“这个李煜,就不能早点降吗?非要等我们一切准备妥当,再奉降表,这是刻意折腾将士们?”攻城前线,深处军阵之中,派人了解情况后,赵延进是如此对身边人说道,虽然有所抱怨,但愉悦的心情是难以掩盖的。
赵延进读书不少,同时也是经历了前代乱世,见识过战争惨剧的,心知完城完人而胜的难得,如果能够避免一场血腥的厮杀,减少伤亡,那就是好事。
对于普通的将士而言也一样,打仗,毕竟是要死人的。十多万人,或许死亡没那么容易降临在自己头上,但总有人要死,万一就是自己呢?因为,如果只是参与这样一场战争,再从朝廷那里得到一份赏赐,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今天下向安,不只是官僚贵族、地主商人、黎民百姓,大部分将士也一样,如果不是时势所迫,面临生存的压力,又有多少人愿意终日在刀口上舔血,过那朝不保夕的日子呢?
对于李景达所奉降表,太子刘旸与主帅李谷也给了十分积极的反应,李谷下令三军暂止进攻,并派人将李景达迎入营中,接洽归降事宜。
李景达此来,是代表李煜乃至李氏家族谈洽谈条件的,到这种局面,没有也不敢提出什么过分条件,只是希望能效仿高氏一族,得到他们的待遇,同时保留财产,保护家庙不受侵害。
可以说,这是这段时间以来李煜做的最聪明的选择了,也不算过分,不过,刘旸与李谷代表朝廷,也只给了两条基本保证,其一是他们一家的安全,二则是保留一定财产,至于其他更多的待遇,他们做不了主,那得等回朝,由皇帝决定。
这样的答复,不能让人满意,但足显真诚,不是随意许诺,思虑之下,李景达作为如今李氏宗长,代李煜答应了。投降的事宜基本确定,只待落实,李景达还需回城,向李煜复命,并带回汉军的要求。
李谷的要求,也只有一条,将金陵城完整地交到汉军手中,从速,从快,当日汉军就得入城。仍旧强硬,没有任何回圜的余地。
当出降事宜开了个头之后,接下来的处置,就没有任何难度了,李谷派出石守信,作为接收金陵城的第一负责人。第一件事,就是撤下攻城的军队军器。并不怕李煜耍什么拖延伎俩,一在于相信李煜没这个胆量,二在于如果胆敢欺骗乃至愚弄大军,必定将引起群愤,遭受巨大沉重报复,那样的后果不是李煜能够承担、敢于承担的。
事实上,李煜在出降前后的表现,一举一动,都将详详细细地上报刘皇帝,毫无疑问的,这与他将来所享有的待遇挂钩。
&em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