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518节(5/6)
去敬一敬大臣们!”端起酒杯起身,刘承祐招呼着刘旸。
此时的刘旸,就像一个吉祥物一般,面带微笑,坐在食案上,从头到尾,只有举众共饮,与向刘皇帝敬酒的时候碰了下酒杯。在这样的场合下,只有刘皇帝是唯一的主角,他这个太子,处境着实有些尴尬。
按规矩,文武公卿们也当向太子表示礼敬,然而现实是,并没有,也就窦仪与刘温叟等少数朝臣主动些。这还是当太子以来,刘旸头一次觉得有些不适应,或许,也是年岁逐渐长大了。
事实上,刘承祐与刘旸这父子俩,都要开始去适应、去习惯一个逐渐长成的太子。而刘皇帝呢,似乎也是察觉到了刘旸的尴尬状态。
皇帝与太子走下御阶之时,殿中的气氛更加热烈了。另外一边,高贵妃稍微瞟了一眼,她心情仍旧发闷,郁郁不乐,当然她此番倒不是郁闷刘皇帝对刘旸的关爱,而是对自家亡父高行周没能入二十四功臣之列而感到不满。
虽然去世得有些早,但按照已有的“标准”,临清王高行周绝对是有资格的。尤其是,同样是国长,符彦卿、折从阮、郭威都在其列,何以会遗漏高行周,一想到这,高贵妃怎能高兴得起来。
当然,刘皇帝怎么可能会忘记高行周?只是,在高怀德在列的情况下,高行周就必然被移除,刘皇帝的考虑就这么简单。就像如果柴荣仍旧姓郭,那么郭威也必然不能入选一般,对于名分这种东西,刘皇帝也是看得越来越重了。
另一方面,所谓的二十四功臣,又岂是完全按照功劳、论资排辈来定下的?
必然不是!
为何足有九名文臣?为何李少游、武行德这样明显不能服众的人能在其列?为何封二十四人,在世的只有十八人,并且剩下的还有好几人或老或衰?
这些问题,若是细致地推敲一番,就能发现,刘皇帝还是那个刘皇帝……
高贵妃终究是个女人,有些事情不是她能够看清楚的,不过,她也不是个政治白痴,至少知道刘皇帝是不能得罪的,刘皇帝定下的事,是不容挑战的。
当看向自家儿子时,丰满的胸脯仿佛被一股按捺不住的怒气颤动着,刘晞可没有刘旸的包袱,喝得正欢,与刘昉一起,这哥俩勾肩搭背的,好不快活,并且,还尝试着引诱妹妹刘蒹喝酒……
或许是高贵妃的目光太有穿透力了,刘晞有所感觉,回头注意到母亲的目光,脖子一缩,赶忙拉着刘昉去给亲戚长辈们敬酒了。
今日,几个年长的皇子,也算是重要配角,刘皇帝给他们封爵了,刘煦是秦公,刘晞是晋公,刘昉是赵公,显然也做好了给这几个儿子更多锻炼的机会。至于剩下的,除了刘旻嗣魏王之外,哪怕比较吸引刘承祐的注意的五子刘昀,都没有任何表示。
刘皇帝这边,却将尊礼下给那些失意者,比如韩通,说他仍是军中顶梁。
比如王溥,如果没有被放到地方历练,一直待在中央,或许王溥会有一个不同的地位。对他,刘皇帝以勉励为主,重用在即,未来的大汉朝堂是他的。
比如李崇矩,作为武德使,掌管天下耳目,位卑而权重,并且已经担当此职整整十年了,以刘皇帝的多疑,如果不是他做得实在太到位,岂能待这么久。就像他的名字一般,这是恪守规矩的臣子。对他,刘皇帝觉得一个武乡县公的爵位有些薄待了,不过李崇矩却向刘承祐表示,对他封赏太重,不足当之。
还有王全斌,大概知道他心中的郁闷,刘皇帝很直接地表示,让他戒急戒躁,保护好身体,静待良机。
在殿中,还有一个群体,就是以孟昶、李煜为代表的降臣,这些人被安排在一块儿,气氛也诡异得很。南平王的爵位降成了南平公,也从高保融变成了高继冲,这个才二十岁的青年,对此没有丝毫办法,所幸继承的爵位、财产是足以让他享受一世富贵的。
孟昶的赵国公也被夺回封给刘昉了,改封广平公;李煜的彭国公也没享受多久,变成了广安公;还有郇国公李从益,直接降为金城侯,认真地讲,他连亡国之君都谈不上,如今也不需要再过于厚待以收买人心了。
还有个曾今的天下之主,晋少帝石重贵,第一次汉辽和议之时,被放回,想要扰乱视听。结果,刘皇帝大大方方地派人迎接,将之封为怀国公,富贵荣华待着,养到如今,说起来,也只有石重贵心情或许是最复杂的,看着曾经的臣子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诉说
此时的刘旸,就像一个吉祥物一般,面带微笑,坐在食案上,从头到尾,只有举众共饮,与向刘皇帝敬酒的时候碰了下酒杯。在这样的场合下,只有刘皇帝是唯一的主角,他这个太子,处境着实有些尴尬。
按规矩,文武公卿们也当向太子表示礼敬,然而现实是,并没有,也就窦仪与刘温叟等少数朝臣主动些。这还是当太子以来,刘旸头一次觉得有些不适应,或许,也是年岁逐渐长大了。
事实上,刘承祐与刘旸这父子俩,都要开始去适应、去习惯一个逐渐长成的太子。而刘皇帝呢,似乎也是察觉到了刘旸的尴尬状态。
皇帝与太子走下御阶之时,殿中的气氛更加热烈了。另外一边,高贵妃稍微瞟了一眼,她心情仍旧发闷,郁郁不乐,当然她此番倒不是郁闷刘皇帝对刘旸的关爱,而是对自家亡父高行周没能入二十四功臣之列而感到不满。
虽然去世得有些早,但按照已有的“标准”,临清王高行周绝对是有资格的。尤其是,同样是国长,符彦卿、折从阮、郭威都在其列,何以会遗漏高行周,一想到这,高贵妃怎能高兴得起来。
当然,刘皇帝怎么可能会忘记高行周?只是,在高怀德在列的情况下,高行周就必然被移除,刘皇帝的考虑就这么简单。就像如果柴荣仍旧姓郭,那么郭威也必然不能入选一般,对于名分这种东西,刘皇帝也是看得越来越重了。
另一方面,所谓的二十四功臣,又岂是完全按照功劳、论资排辈来定下的?
必然不是!
为何足有九名文臣?为何李少游、武行德这样明显不能服众的人能在其列?为何封二十四人,在世的只有十八人,并且剩下的还有好几人或老或衰?
这些问题,若是细致地推敲一番,就能发现,刘皇帝还是那个刘皇帝……
高贵妃终究是个女人,有些事情不是她能够看清楚的,不过,她也不是个政治白痴,至少知道刘皇帝是不能得罪的,刘皇帝定下的事,是不容挑战的。
当看向自家儿子时,丰满的胸脯仿佛被一股按捺不住的怒气颤动着,刘晞可没有刘旸的包袱,喝得正欢,与刘昉一起,这哥俩勾肩搭背的,好不快活,并且,还尝试着引诱妹妹刘蒹喝酒……
或许是高贵妃的目光太有穿透力了,刘晞有所感觉,回头注意到母亲的目光,脖子一缩,赶忙拉着刘昉去给亲戚长辈们敬酒了。
今日,几个年长的皇子,也算是重要配角,刘皇帝给他们封爵了,刘煦是秦公,刘晞是晋公,刘昉是赵公,显然也做好了给这几个儿子更多锻炼的机会。至于剩下的,除了刘旻嗣魏王之外,哪怕比较吸引刘承祐的注意的五子刘昀,都没有任何表示。
刘皇帝这边,却将尊礼下给那些失意者,比如韩通,说他仍是军中顶梁。
比如王溥,如果没有被放到地方历练,一直待在中央,或许王溥会有一个不同的地位。对他,刘皇帝以勉励为主,重用在即,未来的大汉朝堂是他的。
比如李崇矩,作为武德使,掌管天下耳目,位卑而权重,并且已经担当此职整整十年了,以刘皇帝的多疑,如果不是他做得实在太到位,岂能待这么久。就像他的名字一般,这是恪守规矩的臣子。对他,刘皇帝觉得一个武乡县公的爵位有些薄待了,不过李崇矩却向刘承祐表示,对他封赏太重,不足当之。
还有王全斌,大概知道他心中的郁闷,刘皇帝很直接地表示,让他戒急戒躁,保护好身体,静待良机。
在殿中,还有一个群体,就是以孟昶、李煜为代表的降臣,这些人被安排在一块儿,气氛也诡异得很。南平王的爵位降成了南平公,也从高保融变成了高继冲,这个才二十岁的青年,对此没有丝毫办法,所幸继承的爵位、财产是足以让他享受一世富贵的。
孟昶的赵国公也被夺回封给刘昉了,改封广平公;李煜的彭国公也没享受多久,变成了广安公;还有郇国公李从益,直接降为金城侯,认真地讲,他连亡国之君都谈不上,如今也不需要再过于厚待以收买人心了。
还有个曾今的天下之主,晋少帝石重贵,第一次汉辽和议之时,被放回,想要扰乱视听。结果,刘皇帝大大方方地派人迎接,将之封为怀国公,富贵荣华待着,养到如今,说起来,也只有石重贵心情或许是最复杂的,看着曾经的臣子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诉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