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521节(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提点与帮助,此时,也感慨着。

      摆了摆手,刘承祐问王溥:“有人建议朕大启河工,对中原各水系进行一次全面的治理疏浚,既能防治水患,更可全面通达漕运,你以为如何?”

      闻此言,王溥眉头稍微紧了下,略作考虑,禀道:“臣以为,河工水务,息关国计民生,朝廷更需通过漕运,使得八方财货,供馈京师,如果能够大治,于国于民,自有益处。只是,天下初定,朝廷需要调整的事务太多,还当循序渐进……”

      王溥这张嘴,刘皇帝就知道他的意思了,当即笑道:“卿且放心,朕不学隋炀帝,不贪大求快!”

      “陛下英明!”

      “前面是什么地方?”指着南面,比临蔡河的一处镇甸,刘承祐问道。

      “回陛下,自东京由蔡水南达陈州,沿岸共设有三处市镇,此为第一镇,名通许,乃乾祐七年所设,户两千余!”闻问,跟在另一边的石熙载回答道。

      皇帝出巡,作为近臣,在了解基本去向的基础上,石熙载可备足了功课,因此,刘皇帝一问,就立刻解释一番。闻之,刘皇帝果然很满意,又问道:“这些年,开封境内一共增设了多少像这样的镇子?”

      石熙载又道:“开封境内,新旧市镇,共计十五座,其中新增七处,皆依水而设!”

      “这些水网水道,恰如一条条血脉,而开封就是心脏所在!”闻言,刘承祐叹道:“对于这些生命线,朕又岂能不加以重视,予以疏通扩展?”

      “陛下此比,却也分外形象!”王溥轻笑道。

      “今夜就不回京了!就下榻通许镇!”虽然天色早,但刘皇帝已经决定不回宫了。

      说完,马鞭扬起,只抽了下,骏马嘶鸣一声,沿着土道,向南奔去。随行的侍从、护卫们见状,也赶忙跟上。

      纵驰之间,树林、土岗、河流飞掠而过,当然,除了这些景致之外,还有大量土地。在开封近畿的平原上,田亩、农舍,也是密集成片,基本都已种上了早苗,绿意一片,有农人料理于其间,放眼望去,心旷神怡。

      在进入通许镇前,刘皇帝忽然问起:“方才经过的那一片农田,那般规整,可知是何人的田土?”

      与洛阳那边不同,开封这边,土地也算肥沃,但是广置土地的人却不多,毕竟是天子脚下,搞兼并也不敢那么大胆地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

      当然,只是得到了一定的遏制,还是有些人,家田百顷的。不过,石熙载的回答,却让刘承祐略感讶异,那是官田,是陈留县属的职田。

      在大汉,田地也是分属性的,大体为官田、民田,而官田之中,就有职田。自上到下,基本每个衙门,都配有一定的职田份额,雇农或以罪犯耕种,这些职田的产出,用来分担一部分俸禄以及对官吏们的福利。

      开封府下辖十四县,是名副其实的天下一府,辖地扩大到这个地步,既是充实京城人口,也为了增加官田的数量。

      面对石熙载的回答,刘皇帝若有所思,他想起了众臣上议中,就有一条继续扩大职田的奏疏,对此,他当然是倾向于拒绝的。

      原因也很简单,扩田容易,但造成的影响却未必有利。朝廷保有一定的官田,是应该的,别的不提,就分担财政的作用,就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若是过多,那么耕农的问题,就很严重。目前的大汉,人口分布并不均衡,同时,也因为人口压力不大,在北方的土地矛盾并不突出。

      百姓基本各有其田,劳力有限,官田过多,从哪里找人来种地?

      如今的刘皇帝,一心想要治理好国家,出宫一趟,说是巡游散心,但所闻所见,都会与他的治国大略相联系起来……

      而前前后后经过这么长时间,刘皇帝酝酿已久的新政,也将出台了。

      第25章 开宝新政

      开宝元年,三月十五,皇帝大朝,主题只有一项,颁布新政条令。这场在刘皇帝这边酝酿了近半年,在东京庙堂筹议了一个多月,并在民间引起反响与波折的“治国新策”,终于在一种千呼万唤中出台了。

      说是新政,却非变法,只是为应对大汉新的形势,在国家发展到新的阶段,而采取的更符合国情、民情治理策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