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543节(1/4)
西北的情况,复杂多变,隐患重重,或许不容乐观,令人头疼,但所幸,也就此一隅罢了。对于处在初生上升期,国力也远未发展到巅峰的大汉帝国而言,也不可能处处都是问题,都是隐患。
大汉四境,数来数去,也就北方的契丹,最具威胁,或者说能够对大汉产生威胁。不只是历来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警惕与排斥,更因为辽国的体制,那些汉制、汉礼、汉臣,是最为大汉的贵族与士大夫阶级所忌惮的,因为那意味着契丹入主中原的野心与文化基础,这十分遭有识之士嫉恨。
而事实就是,大汉的统治阶级,宁愿北方是一个愚昧、野性的游牧部族,也不愿意看到一个糅合了汉家文化制度的半游牧、半封建的王朝长期存在。
如今的大汉帝国,与原史同期的宋王朝不可同日而语,对北方的强邻的态度与应对措施自然也不同。大宋是没办法,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大汉则是寻得机会,就要北上,寻求灭了“辽”。
在一统天下之后,作为帝国周边唯一的一个具备威胁的庞大势力,大汉对契丹辽国的关注也持续上升。两国的交流,也愈发频繁了。
作为东亚地区的老大与老二,相互接壤,国境线漫长,汉辽双方,也不可能没有交流,不管是友好的还是恶意的,双方之间,往来堪称密切。
尤其民间,山阳、燕山两道,边市贸易发展到开宝四年,已然十分繁荣。不要把契丹当作纯粹的蛮夷,占据着东北以及广袤无垠的草原,其物产可一点都不贫瘠。来自草原的牛马羊驼以东北的药材毛皮,在中原可市场都是十分受欢迎的。
汉辽大战血肉横飞的场景,历历在目,双方将士的尸骨,尚有露于野者,然而两国之间,却在复杂矛盾的政治背景下,保持着“友好”往来。
也可以想见,说友好,但不可能真正友好。有和谐安宁的一面,自然也有矛盾冲突之时,边市上也不是没发生过契丹抢掠的情况,汉军北出关城“搜捕匪盗”,同样也有“照顾”契丹部族之时。
只是,始终保持着一种整体的稳定,都克制着。并且,在开宝三年,辽国往东京送来了一名宗室女,名叫耶律翎,十八岁的豆蔻年华,为此,刘皇帝也回赠了一名“公主”。
自汉辽大战以来,已经七年多了,通过这么长时间,辽国国力军力都有所恢复,休养生息可不只是中原的专利。
而在这七年中,除了消除叛乱,安定臣民,巩固统治外,辽国对外主要办成了两件大事。
其一就是西征高昌,灭西州回鹘,其战果前面已叙,此处不表,效果也很明显,辽国回了一大口血。
不过,因为这一年多来,与黑汗王朝对上了,鏖兵日久,使得战争红利不复此前,反而空耗兵力,对于西域之事,辽国内部也出现分歧了。
一部分人觉得也捞够了,希望放弃西域,减少无谓的损失,撤军东返;一部分人则舍不得西域那块肥肉,坚持要守住西域,继续创造财富,甚至提出,继续增兵,把胆敢与大辽作对的黑汗王朝给灭了,全据西域,尽取其钱财牲畜。
对此,辽主耶律璟也尚在犹豫,不得不犹豫,若是黑汗像高昌回鹘那般好打也就算了,关键那时块不好啃的硬骨头,而南边的大汉,又不得不备,因此,对于西域之事,契丹永远不可能投入太雄厚的力量。
而对于西域这块宝地,又着实舍不得,来自西域的财富,近几年可让耶律璟阔绰了一番,连赏赐臣子都大方不少。
与西征相比,另外一件事,就显得不那么轰轰烈烈了。在大汉开宝二年冬,朝廷忙着平定东南吴越叛乱之时,辽主耶律璟以东京留守高勋为主帅,发兵灭了盘踞在其后花园的定安国。
这个由渤海遗族组建的弹丸小国,在辽国真正下定决心要歼灭它时,却也没有什么反抗能力,结果也没什么意外,城破,国灭。
由于前一年,定安国的贵族们,曾希望能够内附大汉,由于地理路程限制,朝廷拒绝了。但是,为了安抚之,由大汉出面,邀高丽、定安共商其事。
毕竟,定安国背靠高丽国境,于是,其国虽灭,却有不少贵族百姓,南逃至高丽境内,接受高丽国的庇护。只有少数人,浮海而来,投靠大汉,被安置在登莱一带。
这少数人,算是幸运的,除了旅途艰难些,但到大汉之后,财产性命得到了保障,有一栖身之地,表现得好,还有
大汉四境,数来数去,也就北方的契丹,最具威胁,或者说能够对大汉产生威胁。不只是历来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警惕与排斥,更因为辽国的体制,那些汉制、汉礼、汉臣,是最为大汉的贵族与士大夫阶级所忌惮的,因为那意味着契丹入主中原的野心与文化基础,这十分遭有识之士嫉恨。
而事实就是,大汉的统治阶级,宁愿北方是一个愚昧、野性的游牧部族,也不愿意看到一个糅合了汉家文化制度的半游牧、半封建的王朝长期存在。
如今的大汉帝国,与原史同期的宋王朝不可同日而语,对北方的强邻的态度与应对措施自然也不同。大宋是没办法,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大汉则是寻得机会,就要北上,寻求灭了“辽”。
在一统天下之后,作为帝国周边唯一的一个具备威胁的庞大势力,大汉对契丹辽国的关注也持续上升。两国的交流,也愈发频繁了。
作为东亚地区的老大与老二,相互接壤,国境线漫长,汉辽双方,也不可能没有交流,不管是友好的还是恶意的,双方之间,往来堪称密切。
尤其民间,山阳、燕山两道,边市贸易发展到开宝四年,已然十分繁荣。不要把契丹当作纯粹的蛮夷,占据着东北以及广袤无垠的草原,其物产可一点都不贫瘠。来自草原的牛马羊驼以东北的药材毛皮,在中原可市场都是十分受欢迎的。
汉辽大战血肉横飞的场景,历历在目,双方将士的尸骨,尚有露于野者,然而两国之间,却在复杂矛盾的政治背景下,保持着“友好”往来。
也可以想见,说友好,但不可能真正友好。有和谐安宁的一面,自然也有矛盾冲突之时,边市上也不是没发生过契丹抢掠的情况,汉军北出关城“搜捕匪盗”,同样也有“照顾”契丹部族之时。
只是,始终保持着一种整体的稳定,都克制着。并且,在开宝三年,辽国往东京送来了一名宗室女,名叫耶律翎,十八岁的豆蔻年华,为此,刘皇帝也回赠了一名“公主”。
自汉辽大战以来,已经七年多了,通过这么长时间,辽国国力军力都有所恢复,休养生息可不只是中原的专利。
而在这七年中,除了消除叛乱,安定臣民,巩固统治外,辽国对外主要办成了两件大事。
其一就是西征高昌,灭西州回鹘,其战果前面已叙,此处不表,效果也很明显,辽国回了一大口血。
不过,因为这一年多来,与黑汗王朝对上了,鏖兵日久,使得战争红利不复此前,反而空耗兵力,对于西域之事,辽国内部也出现分歧了。
一部分人觉得也捞够了,希望放弃西域,减少无谓的损失,撤军东返;一部分人则舍不得西域那块肥肉,坚持要守住西域,继续创造财富,甚至提出,继续增兵,把胆敢与大辽作对的黑汗王朝给灭了,全据西域,尽取其钱财牲畜。
对此,辽主耶律璟也尚在犹豫,不得不犹豫,若是黑汗像高昌回鹘那般好打也就算了,关键那时块不好啃的硬骨头,而南边的大汉,又不得不备,因此,对于西域之事,契丹永远不可能投入太雄厚的力量。
而对于西域这块宝地,又着实舍不得,来自西域的财富,近几年可让耶律璟阔绰了一番,连赏赐臣子都大方不少。
与西征相比,另外一件事,就显得不那么轰轰烈烈了。在大汉开宝二年冬,朝廷忙着平定东南吴越叛乱之时,辽主耶律璟以东京留守高勋为主帅,发兵灭了盘踞在其后花园的定安国。
这个由渤海遗族组建的弹丸小国,在辽国真正下定决心要歼灭它时,却也没有什么反抗能力,结果也没什么意外,城破,国灭。
由于前一年,定安国的贵族们,曾希望能够内附大汉,由于地理路程限制,朝廷拒绝了。但是,为了安抚之,由大汉出面,邀高丽、定安共商其事。
毕竟,定安国背靠高丽国境,于是,其国虽灭,却有不少贵族百姓,南逃至高丽境内,接受高丽国的庇护。只有少数人,浮海而来,投靠大汉,被安置在登莱一带。
这少数人,算是幸运的,除了旅途艰难些,但到大汉之后,财产性命得到了保障,有一栖身之地,表现得好,还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