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567节(1/4)
卿是从西南回来的,又曾深入黔中,与大理国的交流也不少,卿觉得,该不该出兵大理?”
听刘皇帝问策,赵普一脸认真的神情,思忖一会儿,拱手道:“臣斗胆试言陛下疑虑所在!”
“直言无妨!”刘皇帝一派开明表现。
“其一,大理承统南诏,段氏立国三十载,无暴政苛治,根基可谓深厚牢固,讨之不易,又素与朝廷通好,卑辞厚礼以结国谊,若兴兵伐之,恐师出无名!”赵普道。
“有名无名,朕说了算,岂在意些许非议!”刘皇帝当即表示道,不过话是这般说,但从其表情可以看出,算是认可了他的说法一。
赵普则继续道:“其二,川南、黔中地区,已是僻远,而大理则更甚之。山高林密,道路艰难,粮草军械转运不便,若贸然发大兵伐之,容易劳师弥众。一旦战事进展不顺,则空耗国力,地时间若久,则成大唐伐南诏之旧事,且往后西南难安了。
两国若两年征伐,那么眼下黔中地区的稳定也将遭受破坏,甚至整个西南都将陷入糜烂的局面,取一无利可图之大理,而将朝廷陷入战争的泥潭,此等风险,当仔细权衡!”
“大汉不是大唐,朕也不是唐玄宗!”刘皇帝这么说道。
瞄了刘皇帝一眼,赵普仍旧一副淡定的姿态,继续道:“其三,自南北一统之后,大汉虽则奉行息政养民之策,然这五六年间,征伐之事,并未真正停息。河西、党项、安南、流求,虽然只是局部战争,但仍旧投入了大量人财物力。
尤其到去岁,安南方有个初步的结果,时隔不足一年,再度兴兵于西南,军事过于频繁。再兼,这些年朝廷以惠民之故,财税未有大幅增长,朝廷大工不少,直道、河工、西京,等等事务,也消耗了朝廷大量的钱粮,因此,再动刀兵,恐给朝廷财政带来一定负担……”
“卿所论这三点,看似在说朕的意思,实则为你个人看法!”待赵普说完,刘皇帝沉吟了一会儿,微微一笑道:“如你所言,朕还是当回绝王全斌,罢讨伐大理之策?”
闻之,赵普还是摇摇头,不过这回十分肯定地道:“朝廷攻伐大理,不论何时,都将面临此等难题,但这些困难,并不是不能解决,尤其在王老将军坐镇西南多年的情况下,知己知彼,定能克服。
陛下与朝廷多施安治西南之政,使川南诸蛮臣服,得以安定,这本就是在为攻伐大理打造一个安稳的后方。
且言大理国,段氏兴起于南诏分裂之际,多沿袭其制,其国内部族颇多,段氏为国主,对各部族并没有强而有力的控制,其仍属于一个部族联盟的国度。
另外,大理的世系继承,仍旧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当代国王段思聪承继由段思良,而段思良当初勾结权臣,篡夺侄位,这也是难以抹除的污点。朝廷如伐大理,此事可以大作文章,以其分化其王室内部的作用。
大理另一个问题,则在于诸氏贵族的崛起,族人遍及朝野,把控朝政,与王室争权,而段思聪难以制之。从早年的董氏,到如今日益膨胀的高氏、杨氏,这也是其内部一个严重的问题。
最后,大理国内三十七部族,对大理王室,难谈忠诚,这些年与其交通的过程中,也有不少较好意图投靠朝廷的。大汉的土司制,如在大理推行,强弱形势鲜明的情况下,可以尽服之,甚至引其为进军的臂助。
因此,征伐大理,最大的困难,仅在于地理地势对军事的限制,而如论用兵,臣相信,王老将军必不负陛下所托……”
听赵普这么一番陈述,刘皇帝回味了一番,呵呵一笑,显得很开怀的样子,道:“赵卿的意见,朕明白了!”
说着,刘皇帝站起身,刘杨与赵普也赶忙跟着起身。四下看了看,刘皇帝问道:“有没有什么需要收拾的,如没有,赵卿就同朕一道回洛阳吧!”
闻之,赵普退后两步,躬身一礼:“谢陛下!”
第125章 由土地问题引申
上得大路,骈马车驾稳稳当当地行驶着,向西京城而返。赵普终究没有直接随刘皇帝回洛阳,毕竟回归朝廷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去一心病,赵普自然可表现得相对矜持些,至少得到老母墓前,磕几个头,流几滴泪,敬告“夺情”之事。
刘皇帝呢显然也明白,自然不会强求,在“赵庐”坐了
听刘皇帝问策,赵普一脸认真的神情,思忖一会儿,拱手道:“臣斗胆试言陛下疑虑所在!”
“直言无妨!”刘皇帝一派开明表现。
“其一,大理承统南诏,段氏立国三十载,无暴政苛治,根基可谓深厚牢固,讨之不易,又素与朝廷通好,卑辞厚礼以结国谊,若兴兵伐之,恐师出无名!”赵普道。
“有名无名,朕说了算,岂在意些许非议!”刘皇帝当即表示道,不过话是这般说,但从其表情可以看出,算是认可了他的说法一。
赵普则继续道:“其二,川南、黔中地区,已是僻远,而大理则更甚之。山高林密,道路艰难,粮草军械转运不便,若贸然发大兵伐之,容易劳师弥众。一旦战事进展不顺,则空耗国力,地时间若久,则成大唐伐南诏之旧事,且往后西南难安了。
两国若两年征伐,那么眼下黔中地区的稳定也将遭受破坏,甚至整个西南都将陷入糜烂的局面,取一无利可图之大理,而将朝廷陷入战争的泥潭,此等风险,当仔细权衡!”
“大汉不是大唐,朕也不是唐玄宗!”刘皇帝这么说道。
瞄了刘皇帝一眼,赵普仍旧一副淡定的姿态,继续道:“其三,自南北一统之后,大汉虽则奉行息政养民之策,然这五六年间,征伐之事,并未真正停息。河西、党项、安南、流求,虽然只是局部战争,但仍旧投入了大量人财物力。
尤其到去岁,安南方有个初步的结果,时隔不足一年,再度兴兵于西南,军事过于频繁。再兼,这些年朝廷以惠民之故,财税未有大幅增长,朝廷大工不少,直道、河工、西京,等等事务,也消耗了朝廷大量的钱粮,因此,再动刀兵,恐给朝廷财政带来一定负担……”
“卿所论这三点,看似在说朕的意思,实则为你个人看法!”待赵普说完,刘皇帝沉吟了一会儿,微微一笑道:“如你所言,朕还是当回绝王全斌,罢讨伐大理之策?”
闻之,赵普还是摇摇头,不过这回十分肯定地道:“朝廷攻伐大理,不论何时,都将面临此等难题,但这些困难,并不是不能解决,尤其在王老将军坐镇西南多年的情况下,知己知彼,定能克服。
陛下与朝廷多施安治西南之政,使川南诸蛮臣服,得以安定,这本就是在为攻伐大理打造一个安稳的后方。
且言大理国,段氏兴起于南诏分裂之际,多沿袭其制,其国内部族颇多,段氏为国主,对各部族并没有强而有力的控制,其仍属于一个部族联盟的国度。
另外,大理的世系继承,仍旧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当代国王段思聪承继由段思良,而段思良当初勾结权臣,篡夺侄位,这也是难以抹除的污点。朝廷如伐大理,此事可以大作文章,以其分化其王室内部的作用。
大理另一个问题,则在于诸氏贵族的崛起,族人遍及朝野,把控朝政,与王室争权,而段思聪难以制之。从早年的董氏,到如今日益膨胀的高氏、杨氏,这也是其内部一个严重的问题。
最后,大理国内三十七部族,对大理王室,难谈忠诚,这些年与其交通的过程中,也有不少较好意图投靠朝廷的。大汉的土司制,如在大理推行,强弱形势鲜明的情况下,可以尽服之,甚至引其为进军的臂助。
因此,征伐大理,最大的困难,仅在于地理地势对军事的限制,而如论用兵,臣相信,王老将军必不负陛下所托……”
听赵普这么一番陈述,刘皇帝回味了一番,呵呵一笑,显得很开怀的样子,道:“赵卿的意见,朕明白了!”
说着,刘皇帝站起身,刘杨与赵普也赶忙跟着起身。四下看了看,刘皇帝问道:“有没有什么需要收拾的,如没有,赵卿就同朕一道回洛阳吧!”
闻之,赵普退后两步,躬身一礼:“谢陛下!”
第125章 由土地问题引申
上得大路,骈马车驾稳稳当当地行驶着,向西京城而返。赵普终究没有直接随刘皇帝回洛阳,毕竟回归朝廷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去一心病,赵普自然可表现得相对矜持些,至少得到老母墓前,磕几个头,流几滴泪,敬告“夺情”之事。
刘皇帝呢显然也明白,自然不会强求,在“赵庐”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