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577节(3/4)
闻问,还沉浸在新婚喜悦中的刘晞,顿时露出了一点讨好的笑容,道:“爹,太仆寺就挺好的……”
刘皇帝眉毛顿时一耸:“怎么,你还待习惯了?”
刘晞嘿嘿道:“您看,我才成婚,是不是当给儿放个长假啊!”
见其态度,刘皇帝扭头,认真地盯着他,看得刘晞有些不自在了,方才道:“你若想闲置着,我也没意见,去问问你母亲!”
听刘皇帝这么说,刘晞顿时面色一苦,赶忙道:“还是听您吩咐!您安排什么就是什么,就是让我再去养马,也没关系!”
这么多年了,也是看着刘晞长大的,此子,从小就聪明,绝非表面那般简单。就刘皇帝而言,这样韬晦,实在有些多余了。
考虑了一会儿,刘皇帝直接道:“我原本计划南巡的,碍于各方面原因,始终不能成行。刘煦、刘昉替我走了趟西北,你也就代我去南边走走看看。
顺便带着你的新妇,游山玩水。两湖乃是大汉这些年,大力发展的地方,你去看看,究竟发展得如何?还有岭南!”
“是!”听此吩咐,刘晞也收起了嬉皮笑脸,郑重应道。
“南边气候不同于中原,论舒适更难于江南相比,要注意水土,带上一名太医!”刘皇帝又忍不住叮嘱道:“还有,宋小娘可是你姑姑、姑父的掌上明珠,也是你表妹,不许欺负她!”
“我哪里敢……”刘晞应道。
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
第一次在洛阳过冬,刘皇帝显得十分适应,或许是心理作用,他甚至觉得比在开封要舒服得多。开宝六年的冬季,比起过去,似乎又冷了几分,三九时节,还连续下了几场雪,雪不大,却也给这萧索寡淡的寒冬增添了些许柔和。
大汉朝廷的权力机构设置,也日趋稳固,除了在权力上的切割制衡之外,也在于这么多年下来,上上下下都习惯了。
政事堂,毫无疑问,是当下朝廷的最高权力机构,上承皇帝之命,下总诸部司道,而随着刘皇帝的放权,以及太子的参与,其权力中心的地位也更牢固了。
过去在东京,还有一个崇政殿,不说抗衡,总归有所牵制,到西京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崇政殿的职位、人员仍在,却被冷落在一边,被虚置了,至少西京没有一座叫崇政殿的宫殿。
不过,以刘皇帝历来的尿性,也不是真的就看开了,让权力尽回归于宰堂的。而是他研究过大汉如今的官制与机构,在对宰相权力的限制上,相较于唐时的三省六部已然有了更进一步的分化制衡。
而“崇政殿”,从雏形到形成,再到发展壮大,二十年的时间,对政事堂的制衡作用实则并不明显。相反,一定程度上,还造成了权力机构的臃肿,拖慢了行政效率。
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崇政殿是合格的,并且有积极作用,而要扩大影响,与政事堂产生矛盾冲突也是必然的。也是考虑到这些,过去,刘皇帝始终没有予崇政殿以实权,在两者之间划了一条清晰的界限。
西迁洛阳,对于朝廷而言,影响是巨大,有的看得见,有的则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比如刘皇帝对权力的思考与划分,如今,他又准备做调整了。
不只是人员上的更换,最重要的,还是皇权相权之间的平衡。考虑了将近半年,同很多人都讨论过,综合个方面的建议,刘皇帝心中也基本有数了。
初步想法,便是设立内阁了,而这个内阁,自然是脱胎于过去的崇政殿,但与过去有所区别的是,在权责方面将会更加明确。
在承担皇帝身边秘书工作的同时,也作为国家的大脑,出谋划策,决议大政。直白点说,就是把决策权,从政事堂彻底剥离,归于内阁,而今后政事堂的主要权力,则是审议以及执行。
也可以说,是把过去的中书省,换了个“内阁”的壳子,只不过,这个壳子,更多的是要体现皇帝的意志。不管怎么变,这一点是基本,这还是刘皇帝强化皇权的动作。
虽然还没有落实,但第一任内阁大学士的人选,刘皇帝心中已然默定了,不是担当了几年“秘书长”的石熙载,而宰相魏仁溥。
说起来,魏仁溥担任首相的时间,也有十多年了。年纪也大了,该
刘皇帝眉毛顿时一耸:“怎么,你还待习惯了?”
刘晞嘿嘿道:“您看,我才成婚,是不是当给儿放个长假啊!”
见其态度,刘皇帝扭头,认真地盯着他,看得刘晞有些不自在了,方才道:“你若想闲置着,我也没意见,去问问你母亲!”
听刘皇帝这么说,刘晞顿时面色一苦,赶忙道:“还是听您吩咐!您安排什么就是什么,就是让我再去养马,也没关系!”
这么多年了,也是看着刘晞长大的,此子,从小就聪明,绝非表面那般简单。就刘皇帝而言,这样韬晦,实在有些多余了。
考虑了一会儿,刘皇帝直接道:“我原本计划南巡的,碍于各方面原因,始终不能成行。刘煦、刘昉替我走了趟西北,你也就代我去南边走走看看。
顺便带着你的新妇,游山玩水。两湖乃是大汉这些年,大力发展的地方,你去看看,究竟发展得如何?还有岭南!”
“是!”听此吩咐,刘晞也收起了嬉皮笑脸,郑重应道。
“南边气候不同于中原,论舒适更难于江南相比,要注意水土,带上一名太医!”刘皇帝又忍不住叮嘱道:“还有,宋小娘可是你姑姑、姑父的掌上明珠,也是你表妹,不许欺负她!”
“我哪里敢……”刘晞应道。
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
第一次在洛阳过冬,刘皇帝显得十分适应,或许是心理作用,他甚至觉得比在开封要舒服得多。开宝六年的冬季,比起过去,似乎又冷了几分,三九时节,还连续下了几场雪,雪不大,却也给这萧索寡淡的寒冬增添了些许柔和。
大汉朝廷的权力机构设置,也日趋稳固,除了在权力上的切割制衡之外,也在于这么多年下来,上上下下都习惯了。
政事堂,毫无疑问,是当下朝廷的最高权力机构,上承皇帝之命,下总诸部司道,而随着刘皇帝的放权,以及太子的参与,其权力中心的地位也更牢固了。
过去在东京,还有一个崇政殿,不说抗衡,总归有所牵制,到西京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崇政殿的职位、人员仍在,却被冷落在一边,被虚置了,至少西京没有一座叫崇政殿的宫殿。
不过,以刘皇帝历来的尿性,也不是真的就看开了,让权力尽回归于宰堂的。而是他研究过大汉如今的官制与机构,在对宰相权力的限制上,相较于唐时的三省六部已然有了更进一步的分化制衡。
而“崇政殿”,从雏形到形成,再到发展壮大,二十年的时间,对政事堂的制衡作用实则并不明显。相反,一定程度上,还造成了权力机构的臃肿,拖慢了行政效率。
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崇政殿是合格的,并且有积极作用,而要扩大影响,与政事堂产生矛盾冲突也是必然的。也是考虑到这些,过去,刘皇帝始终没有予崇政殿以实权,在两者之间划了一条清晰的界限。
西迁洛阳,对于朝廷而言,影响是巨大,有的看得见,有的则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比如刘皇帝对权力的思考与划分,如今,他又准备做调整了。
不只是人员上的更换,最重要的,还是皇权相权之间的平衡。考虑了将近半年,同很多人都讨论过,综合个方面的建议,刘皇帝心中也基本有数了。
初步想法,便是设立内阁了,而这个内阁,自然是脱胎于过去的崇政殿,但与过去有所区别的是,在权责方面将会更加明确。
在承担皇帝身边秘书工作的同时,也作为国家的大脑,出谋划策,决议大政。直白点说,就是把决策权,从政事堂彻底剥离,归于内阁,而今后政事堂的主要权力,则是审议以及执行。
也可以说,是把过去的中书省,换了个“内阁”的壳子,只不过,这个壳子,更多的是要体现皇帝的意志。不管怎么变,这一点是基本,这还是刘皇帝强化皇权的动作。
虽然还没有落实,但第一任内阁大学士的人选,刘皇帝心中已然默定了,不是担当了几年“秘书长”的石熙载,而宰相魏仁溥。
说起来,魏仁溥担任首相的时间,也有十多年了。年纪也大了,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