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609节(2/5)
倒显得不那么起眼了。
大殿之内,耶律贤坐在宝座上,看起来,从松弛的姿势与和谐的气氛来看,他已然坐稳了,冰冷却崇高的座位也开始有温度了。
虽然因为身体的原因,精力不是那么旺盛,但此时的耶律贤却表现得神采奕奕的。下首坐着的,是一名风度翩翩、博冠玉带的臣僚,韩德让。
韩德让侃侃而谈,耶律贤则不时发问,一副相谈甚欢的样子,君臣二人交谈的,正是时下辽国内部的一些亟待匡正的问题。
虽然不免要提到一些耶律璟在位时的一些过失,但二者都不是那么地在意。当然,在耶律璟在位的后期,虽然整体处于一种稳定的局面,但在辽廷内部,还是有些政治问题的。
毕竟是睡王,长期不理俗务,纵然没有大混乱,但朝政的运转要说有多健康良好,那也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吏治方面,问题尤多,皇帝善待乃至放纵他们,就难免出现违法、徇私、怠政的情况。
这段时间,耶律贤没有针对朝局大动作,一切维持原状,但沉默间却在仔细了解辽国朝廷的情况与问题,并与韩德让等人商讨,做着整饬的政策准备。
新君继位,总要有些新气象!
一个多月下来,耶律贤也已有了初步的改革计划与打算!
第215章 手忍不住颤抖
“就从朝廷纲纪开始整饬起,规矩还需重新肃立,过去这些年朕虽在潜邸,对朝廷的风气也有所了解,却未想到情况如此严重,办事迟误,为政散漫,此风必须严厉整改!先帝为政以宽,对大臣们放得太宽了,十数年未加更新,朝廷上下岂能不生懒惰!”耶律贤看着韩德让,严肃道,语气中透着股强势。
见耶律贤一副下坚决的模样,韩德让从容一笑,应道:“陛下,臣这些年修文习政,也在关注南朝之治。臣发现,汉帝御极二十三载,每隔三五年,就会对朝廷与地方进行一次整治,或清正政风,或治理贪腐,或完善制度。
在推行制度与治政理民的过程中,如若出现什么问题,也能及时改正,甚至加以总结形成定制。
而南朝这二十多年间,也是在这持续的调整变动中,不断发展,至今仍旧保持着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国力不断上升,威压四海,使大辽也不敢贸然与之争锋。
汉帝的权势与威望,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
提及此,耶律贤显然兴致很高,谈道:“朕也知道,也有所观察,闻南朝之治,心中既是敬佩,又是忌惮啊!汉帝其人,实在是个难缠的对手,自他扬名开始,大辽就屡屡受挫!若无此人,或许今时之天下,早已是大辽入主中原,甚至统一天下!”
语气中满是感慨,回顾历史,总是带有无限遗憾,也免不了做一些假如当初的畅想。而站在辽国的立场,一改南北形势,奠定当下华夏格局的关键人物,唯有刘皇帝。
当然,历史早已经历转折,走上如今这样一条崭新的道路,对辽而言暗淡,对汉而言辉煌。辽国君臣不明白的是,即便没有刘皇帝,辽国入主中原也只是妄想,哪怕是其极盛时期,面对“弱宋”,都难以成功。
“泱泱中国,源远流长,人杰地灵啊,每逢危难,总有英雄出世,豪杰并起,力挽狂澜!”耶律贤又是感慨:“一直未得知,汉帝名字如何?韩卿博学,又深悉南朝情况,你可知晓!”
迎着耶律贤好奇的目光,韩德让微笑着说来:“汉帝原名承祐,字元吉,登基之后,更御名灏!”
“韩卿见闻果然广博!”说着,耶律贤目光中流露出少许向往,道:“大辽如欲进入中原,定鼎天下,还当深彻改革,积极融入!”
耶律贤看了韩德让一眼,这是又一次表露自己的政治理念了。当然,这是经过深入研究,仔细考量后得出的结论。
在耶律德光建辽以前,契丹也崛起的三十年间,在中原乱到那个程度的情况下,都难以有所突破,李存勖在灭梁之前更是以一隅之地正面回击,强势地打消耶律阿保机南下的野心。
逼得耶律阿保机不得不调转向兵锋,向渤海国动手,即便吞并渤海国对辽国而言是一个战略性的进步与提升,然而如果不是在南边吃了亏,又岂会有这样的决策。所谓的海东盛国,还能同广袤富饶的中原相比。
即便耶律德光灭晋,那也是几经
大殿之内,耶律贤坐在宝座上,看起来,从松弛的姿势与和谐的气氛来看,他已然坐稳了,冰冷却崇高的座位也开始有温度了。
虽然因为身体的原因,精力不是那么旺盛,但此时的耶律贤却表现得神采奕奕的。下首坐着的,是一名风度翩翩、博冠玉带的臣僚,韩德让。
韩德让侃侃而谈,耶律贤则不时发问,一副相谈甚欢的样子,君臣二人交谈的,正是时下辽国内部的一些亟待匡正的问题。
虽然不免要提到一些耶律璟在位时的一些过失,但二者都不是那么地在意。当然,在耶律璟在位的后期,虽然整体处于一种稳定的局面,但在辽廷内部,还是有些政治问题的。
毕竟是睡王,长期不理俗务,纵然没有大混乱,但朝政的运转要说有多健康良好,那也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吏治方面,问题尤多,皇帝善待乃至放纵他们,就难免出现违法、徇私、怠政的情况。
这段时间,耶律贤没有针对朝局大动作,一切维持原状,但沉默间却在仔细了解辽国朝廷的情况与问题,并与韩德让等人商讨,做着整饬的政策准备。
新君继位,总要有些新气象!
一个多月下来,耶律贤也已有了初步的改革计划与打算!
第215章 手忍不住颤抖
“就从朝廷纲纪开始整饬起,规矩还需重新肃立,过去这些年朕虽在潜邸,对朝廷的风气也有所了解,却未想到情况如此严重,办事迟误,为政散漫,此风必须严厉整改!先帝为政以宽,对大臣们放得太宽了,十数年未加更新,朝廷上下岂能不生懒惰!”耶律贤看着韩德让,严肃道,语气中透着股强势。
见耶律贤一副下坚决的模样,韩德让从容一笑,应道:“陛下,臣这些年修文习政,也在关注南朝之治。臣发现,汉帝御极二十三载,每隔三五年,就会对朝廷与地方进行一次整治,或清正政风,或治理贪腐,或完善制度。
在推行制度与治政理民的过程中,如若出现什么问题,也能及时改正,甚至加以总结形成定制。
而南朝这二十多年间,也是在这持续的调整变动中,不断发展,至今仍旧保持着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国力不断上升,威压四海,使大辽也不敢贸然与之争锋。
汉帝的权势与威望,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
提及此,耶律贤显然兴致很高,谈道:“朕也知道,也有所观察,闻南朝之治,心中既是敬佩,又是忌惮啊!汉帝其人,实在是个难缠的对手,自他扬名开始,大辽就屡屡受挫!若无此人,或许今时之天下,早已是大辽入主中原,甚至统一天下!”
语气中满是感慨,回顾历史,总是带有无限遗憾,也免不了做一些假如当初的畅想。而站在辽国的立场,一改南北形势,奠定当下华夏格局的关键人物,唯有刘皇帝。
当然,历史早已经历转折,走上如今这样一条崭新的道路,对辽而言暗淡,对汉而言辉煌。辽国君臣不明白的是,即便没有刘皇帝,辽国入主中原也只是妄想,哪怕是其极盛时期,面对“弱宋”,都难以成功。
“泱泱中国,源远流长,人杰地灵啊,每逢危难,总有英雄出世,豪杰并起,力挽狂澜!”耶律贤又是感慨:“一直未得知,汉帝名字如何?韩卿博学,又深悉南朝情况,你可知晓!”
迎着耶律贤好奇的目光,韩德让微笑着说来:“汉帝原名承祐,字元吉,登基之后,更御名灏!”
“韩卿见闻果然广博!”说着,耶律贤目光中流露出少许向往,道:“大辽如欲进入中原,定鼎天下,还当深彻改革,积极融入!”
耶律贤看了韩德让一眼,这是又一次表露自己的政治理念了。当然,这是经过深入研究,仔细考量后得出的结论。
在耶律德光建辽以前,契丹也崛起的三十年间,在中原乱到那个程度的情况下,都难以有所突破,李存勖在灭梁之前更是以一隅之地正面回击,强势地打消耶律阿保机南下的野心。
逼得耶律阿保机不得不调转向兵锋,向渤海国动手,即便吞并渤海国对辽国而言是一个战略性的进步与提升,然而如果不是在南边吃了亏,又岂会有这样的决策。所谓的海东盛国,还能同广袤富饶的中原相比。
即便耶律德光灭晋,那也是几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