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738节(3/4)
此番,那些喧闹的落第士子,算是倒霉,正好触及了刘皇帝思想的敏感处。过去不是没有发生过士民聚众请愿的情况,别说上百人,就是千人、万人也不足奇,但要看是为什么事,目的是什么。
去年冬的时候,还有东京内外,数万百姓聚集请愿,希望刘皇帝封禅呢?更早的时候,也有士民聚众上书请求朝廷发兵平南,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南方黎民。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背后是有开封府、宣慰司这样朝廷部司衙门在引导的。正常情况下,安分守己的良民,哪能干出聚众集会的事情来,这样的人,要么利益相关,要么就是有政治企图。
因此,打那上百落第士子聚集皇城之时,刘皇帝就已经不乐意了,将之定性为聚众闹事,寻衅滋扰。
就如其言,倘若今科春闱真有问题,主考徇私用情了,那还可以稍予宽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那就必须加以惩戒。
而从刘皇帝本心而言,就算李昉真的徇私舞弊了,朝廷自会调查处置,那一干落第士子的行为,更是在向朝廷施压,质疑朝廷的威权,实在难以容忍。
相比之下,徐士廉倒占据了一个先发优势,很多时候,举事者无事,从众者倒霉,就是如此。
如今的大汉帝国,这个由刘皇帝主导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其本质还是人治,但刘皇帝明显更相信法治,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也一直致力于朝廷法律与制度的完善。
当然,这不代表刘皇帝有多么高的法治思想与觉悟,只是立场原则问题,屁股决定脑袋。那一整套的法律制度的构建,除了维持国家的稳定、朝廷的正常运转,其核心思想,还在于对皇权的巩固。
在大汉的这个体系之中,刘皇帝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他又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去维护、去强化?
而大汉法治的尽头,直指的却是刘皇帝的人治,维护的也是刘氏的家天下。
“好了,你也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见刘旸当着自己面陷入了沉思,也不等其消化完毕,刘皇帝摆手道:“你还是有些宽仁了,治国安民,仁恕之道固然有用,但也不能单纯依靠这两个字!
过度了,那就是宽纵,放任,最终造成的危害,恐怕会超乎你想象。你是太子,是储君,不要总是站在旁人的立场,过多去顾忌旁人的想法,储君也是君,不要困于臣本思想!”
“是!”刘皇帝的话,几乎扎到了刘旸心底,恭恭敬敬地行礼道。
然而,心头难免苦涩,他知道,自己有些方面,还是不如刘皇帝之意的,但是,性格上的毛病,当真难改,毕竟他也没有刘皇帝的威权,也根本做不到。
更何况,他是太子,也仅仅是太子,半君半臣,哪里能够真正站在一个帝王的角度去思考行事。如果真那么做了,也未必是好事。
“好了,此事的收尾,还是由你去做,我不插手!”脸上又露出了点笑意,仿佛适才的严重都是错觉,刘皇帝交待道:“天色已晚了,你退下歇息吧!”
“是!儿告退!”
望着刘旸离去的背影,感受着他心情的沉重,刘皇帝再度笑了笑,是一种会心的笑容。他确实不那么在意此次调查的结果,看的是过程。
刘旸表现,显然打不了满分,但至少合格了,至少没有为群情所扰,为利益蒙蔽,至少表现出了一定的担当,不惧流言非议,做法还持一个堂堂正正。
在刘皇帝的心目中,作为太子,刘旸已经是合格了的,但作为一个帝王,还有诸多不足,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但是,这也有个前提,他得首先是帝王。太子,终究只是太子。因此,对于刘旸,刘皇帝虽偶有苛责之处,但终究还是有一份理解与宽容的,也愿意去维护他这个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继承人。
于刘旸而言,当刘皇帝如此帝王的太子,有些艰难,心理负担重。但同样的,于刘皇帝而言,有这样一位太子,也是难得的。
且行,且珍惜!
第12章 如此安慰
开封南郊,颂公亭。
这乾祐年间以及开宝初期,有太多朝廷的高官重臣,在或贬或迁的调动之中,都会选择此亭作为驻留别离之地。
去年冬的时候,还有东京内外,数万百姓聚集请愿,希望刘皇帝封禅呢?更早的时候,也有士民聚众上书请求朝廷发兵平南,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南方黎民。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背后是有开封府、宣慰司这样朝廷部司衙门在引导的。正常情况下,安分守己的良民,哪能干出聚众集会的事情来,这样的人,要么利益相关,要么就是有政治企图。
因此,打那上百落第士子聚集皇城之时,刘皇帝就已经不乐意了,将之定性为聚众闹事,寻衅滋扰。
就如其言,倘若今科春闱真有问题,主考徇私用情了,那还可以稍予宽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那就必须加以惩戒。
而从刘皇帝本心而言,就算李昉真的徇私舞弊了,朝廷自会调查处置,那一干落第士子的行为,更是在向朝廷施压,质疑朝廷的威权,实在难以容忍。
相比之下,徐士廉倒占据了一个先发优势,很多时候,举事者无事,从众者倒霉,就是如此。
如今的大汉帝国,这个由刘皇帝主导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其本质还是人治,但刘皇帝明显更相信法治,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也一直致力于朝廷法律与制度的完善。
当然,这不代表刘皇帝有多么高的法治思想与觉悟,只是立场原则问题,屁股决定脑袋。那一整套的法律制度的构建,除了维持国家的稳定、朝廷的正常运转,其核心思想,还在于对皇权的巩固。
在大汉的这个体系之中,刘皇帝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他又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去维护、去强化?
而大汉法治的尽头,直指的却是刘皇帝的人治,维护的也是刘氏的家天下。
“好了,你也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见刘旸当着自己面陷入了沉思,也不等其消化完毕,刘皇帝摆手道:“你还是有些宽仁了,治国安民,仁恕之道固然有用,但也不能单纯依靠这两个字!
过度了,那就是宽纵,放任,最终造成的危害,恐怕会超乎你想象。你是太子,是储君,不要总是站在旁人的立场,过多去顾忌旁人的想法,储君也是君,不要困于臣本思想!”
“是!”刘皇帝的话,几乎扎到了刘旸心底,恭恭敬敬地行礼道。
然而,心头难免苦涩,他知道,自己有些方面,还是不如刘皇帝之意的,但是,性格上的毛病,当真难改,毕竟他也没有刘皇帝的威权,也根本做不到。
更何况,他是太子,也仅仅是太子,半君半臣,哪里能够真正站在一个帝王的角度去思考行事。如果真那么做了,也未必是好事。
“好了,此事的收尾,还是由你去做,我不插手!”脸上又露出了点笑意,仿佛适才的严重都是错觉,刘皇帝交待道:“天色已晚了,你退下歇息吧!”
“是!儿告退!”
望着刘旸离去的背影,感受着他心情的沉重,刘皇帝再度笑了笑,是一种会心的笑容。他确实不那么在意此次调查的结果,看的是过程。
刘旸表现,显然打不了满分,但至少合格了,至少没有为群情所扰,为利益蒙蔽,至少表现出了一定的担当,不惧流言非议,做法还持一个堂堂正正。
在刘皇帝的心目中,作为太子,刘旸已经是合格了的,但作为一个帝王,还有诸多不足,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但是,这也有个前提,他得首先是帝王。太子,终究只是太子。因此,对于刘旸,刘皇帝虽偶有苛责之处,但终究还是有一份理解与宽容的,也愿意去维护他这个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继承人。
于刘旸而言,当刘皇帝如此帝王的太子,有些艰难,心理负担重。但同样的,于刘皇帝而言,有这样一位太子,也是难得的。
且行,且珍惜!
第12章 如此安慰
开封南郊,颂公亭。
这乾祐年间以及开宝初期,有太多朝廷的高官重臣,在或贬或迁的调动之中,都会选择此亭作为驻留别离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