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752节(1/4)
如何应对,也成为了一个让卢多逊头疼为难的事情,当然,最关键的是,不能真把自己给牵连进去,让赵普抓到痛脚,穷追猛打……
第38章 任其纷扰
进入小暑之后,刘皇帝便从汴宫中搬出,入住琼林苑避暑。原本是打算去嵩山的,不过念及琼林苑这边,有碧池,有绿林,设施还完全,也就没多动弹。
过去的两年中,刘皇帝的日子还算安逸,在坚持的半年多之后,刘皇帝再度放权了,似乎当初亲理朝政的动作,只是为了证明,他的权威并没有受到影响,并没有被太子、赵普那些臣子侵害,当证明自己的掌控力犹在之后,也就安心,继续垂拱而治了。
烈阳高照,金明池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粼粼波光,闪闪金光,几可夺目。大概是受炎热的天气影响,就连池里的游鱼都深潜于水下。
水榭之上,刘皇帝着一身素袍,像一个老农一般带着顶草帽,微佝着腰,手里牵着三岁的皇孙刘文涣。
自从几个年长皇子举家戍边之后,留京的皇孙之中,就只剩刘文涣这么个皇孙了。去年齐国公刘昀给他生了个小皇孙,但尚在襁褓,因而,近来刘皇帝这满腹的隔代之亲,都寄托在刘文涣身上了。
“扬州又发弊案了?”蹲下身子,把刘文涣头上的小帽扶正,刘皇帝随口说道,语气听不出什么异常,甚至没有太多的惊讶。
太子刘旸此时也随侍在一旁,闻言,恭敬地答道:“正是!不过,目前只是都察院受到举报,事情尚不清晰,具体情况,还犹待调查!”
听着刘旸略显保守的回答,刘皇帝淡淡道:“无风不起浪,既然有人举告,可见其中必有蹊跷。扬州是什么地方,那里的繁荣,我可是亲身见识过的。
又是盐税重地,这几年,哪怕朝廷禁令再严,也不乏冒着杀头风险向北边贩卖食盐的人,至于民间私盐成风,屡禁不止。
扬州的官员,近水楼台,坐拥如此宝地,手里有有些权力,出现些官商勾结、暗中牟利的事情,也不足为奇!”
从刘皇帝话便可知,虽然事情还未调查清楚,但这样的情况传到他耳中,就已然认定其中必定有弊。这也是他一贯的风格,往往以恶意的态度去揣度,遇事也多考虑恶果。
“爹说的是,这等膏腴之地,往往容易迷惑人心,如非道德君子,可难持其心!”听刘皇帝这么说,刘旸也应和道。
“道德君子,就不会动凡心了吗?”刘皇帝语气略显不屑,问道:“依你看来,那候陟是君子,还是小人啊?”
刘旸知道,自己的回答,让刘皇帝不那么满意。因而沉吟了下,方才说道:“事发之后,儿查阅过候陟的履历,也从侧面了解过其人的风评,论理政才干,此人堪称能吏,只是,传言其性狡侩,多嫉,常有中伤同僚的行为,实难称君子……”
“他在过往的职任上,政绩如何?”刘皇帝又问。
刘旸:“政绩良好,否则,哪怕有卢多逊的举荐,也难知扬州!”
“那你说,这样的人,朝廷该用,还是该弃?”刘皇帝扭头直视刘旸。
对此,刘旸眉头微皱,斟酌了下,方才道:“开国之初,人才匮乏,朝廷需要广揽群贤,天下人才凡有一技之长者,能裨益于治安者,皆可任用。
如今,大汉四海安宁,人才众多,若要长治久安,对于官吏臣僚,在道德操守上,朝廷也当有更高的要求。
否则,朝廷上下再充斥着一些贪官污吏,那吏治只会日益崩坏,国家也难保安定……”
“这话,怎么听着如此耳熟?”听其言,刘皇帝问。
刘旸面不改色,很实诚地回答:“当年爹在垂拱殿前会议上,做过类似的训示。想来爹也是明白其中的道理,这十来年,方才加强了吏治究治,打击贪腐……”
刘皇帝不由莞尔:“你这是用我的话来回我的问题?就不怕让我自相矛盾,丢我的面子?”
感受到刘皇帝轻松的语气,刘旸也不紧张,说:“儿只是把爹的教诲,牢记于心罢了!”
扬了扬手,刘皇帝略作思考,又问:“这候陟与卢多逊素来亲近,我也是有所耳闻的,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依你看来,这卢多逊为人如何
第38章 任其纷扰
进入小暑之后,刘皇帝便从汴宫中搬出,入住琼林苑避暑。原本是打算去嵩山的,不过念及琼林苑这边,有碧池,有绿林,设施还完全,也就没多动弹。
过去的两年中,刘皇帝的日子还算安逸,在坚持的半年多之后,刘皇帝再度放权了,似乎当初亲理朝政的动作,只是为了证明,他的权威并没有受到影响,并没有被太子、赵普那些臣子侵害,当证明自己的掌控力犹在之后,也就安心,继续垂拱而治了。
烈阳高照,金明池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粼粼波光,闪闪金光,几可夺目。大概是受炎热的天气影响,就连池里的游鱼都深潜于水下。
水榭之上,刘皇帝着一身素袍,像一个老农一般带着顶草帽,微佝着腰,手里牵着三岁的皇孙刘文涣。
自从几个年长皇子举家戍边之后,留京的皇孙之中,就只剩刘文涣这么个皇孙了。去年齐国公刘昀给他生了个小皇孙,但尚在襁褓,因而,近来刘皇帝这满腹的隔代之亲,都寄托在刘文涣身上了。
“扬州又发弊案了?”蹲下身子,把刘文涣头上的小帽扶正,刘皇帝随口说道,语气听不出什么异常,甚至没有太多的惊讶。
太子刘旸此时也随侍在一旁,闻言,恭敬地答道:“正是!不过,目前只是都察院受到举报,事情尚不清晰,具体情况,还犹待调查!”
听着刘旸略显保守的回答,刘皇帝淡淡道:“无风不起浪,既然有人举告,可见其中必有蹊跷。扬州是什么地方,那里的繁荣,我可是亲身见识过的。
又是盐税重地,这几年,哪怕朝廷禁令再严,也不乏冒着杀头风险向北边贩卖食盐的人,至于民间私盐成风,屡禁不止。
扬州的官员,近水楼台,坐拥如此宝地,手里有有些权力,出现些官商勾结、暗中牟利的事情,也不足为奇!”
从刘皇帝话便可知,虽然事情还未调查清楚,但这样的情况传到他耳中,就已然认定其中必定有弊。这也是他一贯的风格,往往以恶意的态度去揣度,遇事也多考虑恶果。
“爹说的是,这等膏腴之地,往往容易迷惑人心,如非道德君子,可难持其心!”听刘皇帝这么说,刘旸也应和道。
“道德君子,就不会动凡心了吗?”刘皇帝语气略显不屑,问道:“依你看来,那候陟是君子,还是小人啊?”
刘旸知道,自己的回答,让刘皇帝不那么满意。因而沉吟了下,方才说道:“事发之后,儿查阅过候陟的履历,也从侧面了解过其人的风评,论理政才干,此人堪称能吏,只是,传言其性狡侩,多嫉,常有中伤同僚的行为,实难称君子……”
“他在过往的职任上,政绩如何?”刘皇帝又问。
刘旸:“政绩良好,否则,哪怕有卢多逊的举荐,也难知扬州!”
“那你说,这样的人,朝廷该用,还是该弃?”刘皇帝扭头直视刘旸。
对此,刘旸眉头微皱,斟酌了下,方才道:“开国之初,人才匮乏,朝廷需要广揽群贤,天下人才凡有一技之长者,能裨益于治安者,皆可任用。
如今,大汉四海安宁,人才众多,若要长治久安,对于官吏臣僚,在道德操守上,朝廷也当有更高的要求。
否则,朝廷上下再充斥着一些贪官污吏,那吏治只会日益崩坏,国家也难保安定……”
“这话,怎么听着如此耳熟?”听其言,刘皇帝问。
刘旸面不改色,很实诚地回答:“当年爹在垂拱殿前会议上,做过类似的训示。想来爹也是明白其中的道理,这十来年,方才加强了吏治究治,打击贪腐……”
刘皇帝不由莞尔:“你这是用我的话来回我的问题?就不怕让我自相矛盾,丢我的面子?”
感受到刘皇帝轻松的语气,刘旸也不紧张,说:“儿只是把爹的教诲,牢记于心罢了!”
扬了扬手,刘皇帝略作思考,又问:“这候陟与卢多逊素来亲近,我也是有所耳闻的,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依你看来,这卢多逊为人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