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776节(4/5)
上朝。
刘皇帝想把气氛搞得轻松融洽些,但显然还是有些困难,他是老皇帝了,而不论新老臣子,对他也只剩下敬畏了。哪怕在这嘉庆节庆典上,在每个人洋溢着笑容的面庞下,隐藏着的还是一种可以称之为压抑的情绪。
卢多逊也在祝贺的人群中,他与赵普的矛盾虽然早已公开化,但这样的场合,也不得不从众。他的位置与赵普隔着几张席位,在低头时,目光刻意地盯了两眼赵普背影,那眼神,仿佛在说:好你个赵普,就这样裹挟群臣了?你至少代表不了我卢多逊……
这个时候的刘皇帝,心情显然是十分愉快的,老脸上都快笑出褶子了,赵普之后,陆续有太子、宗亲、诸部司、地方、诸国使节代表,向刘皇帝恭贺。
直到一群皇孙,也有组织地走到丹墀下,一起跪倒,朝着刘皇帝与大符行礼,嘴里整齐的说着大人准备好的贺词,这些清脆的童稚声,也为万岁殿增添了一抹温馨。
如今的刘皇帝的皇孙与外孙,男男女女加起来,也有二十多人了,此番也难得地齐聚一堂。虽然都是半大的孩子,最大的刘文渊也才十五岁,但这子孙满堂的景象,还是让刘皇帝格外欣慰、开怀,在他眼中,这些孩子同样是大汉帝国的未来。
“都起来!”对孙儿们,刘皇帝自然不用端着架子,笑呵呵地冲他们抬抬手,然后对刘煦长子刘文渊与刘晞长子刘文海道:“文渊你年纪最大,文海你对宫中熟悉,就由你们带着弟弟妹妹们去玩耍吧,大可尽兴,今日不必顾忌宫中的那些礼仪规矩!”
“是!”
皇孙们兴高采烈奔走而去,万岁殿一下子仿佛安静了不少,当然,殿侧的乐师们仍旧从容熟练地演奏着舒缓的乐章。
大概是看氛围差不多了,刘皇帝缓缓起身,慢悠悠地走到并不算高的御阶上,他这一动,殿中是真的安静了,所有人都下意识地低头,不敢再随意侧目,静静地等待着刘皇帝发言。
刘皇帝居高临下,环视一圈,看到这熟悉的群臣伏首的场面,心中已然没有多少波澜,只是酝酿着自己的情绪。
过了一会儿,方才悠悠道:“在这里,朕首先要感谢众卿,倒不是因为你们来给朕祝寿,而是感谢你们陪着朕一路走到这里,一路栉风沐雨,一路披荆斩棘,正是有你们的辅弼,方才铸就了大汉如今的辉煌,你们,都是大汉的功臣,是天下的功臣。
朕十八岁登基,至今已有整整三十二年,三十二载春秋,三十二载风雨。朕犹记得,当年就是在此殿,先帝将千钧重担交付与朕,继位之初,内外交困,国贫民乏,处境何其艰难,那时朕也如履薄冰,废寝忘食,不敢懈怠,唯恐有负先帝所托,如今思来,也是感慨颇多。
所幸,有卿等忠志之士,不懈支持,大汉方才得以保存,并一路冲破艰难险阻,打造出如今的太平天下。
三十二年,实在是太漫长了,在漫长的岁月中,有的人老去了,有的人故去了,朝堂之上也换了新颜,但是朕眼中,绝无新旧之分,只有忠奸之别。
有人说,大汉帝国,打天下的是一批人,治天下的又是另一批人,这个说法有些笼统,但也有些道理。
不过,打天下的功臣,朕记得,治天下的能臣,朕也同样不会忘记,天下不会忘记,青史不会忘记!”
刘皇帝这番话,有些虚,一半发乎内心,一半则纯属客套,不过,在场的大臣们,尤其是那些勋贵老臣,反应尤其积极,满脸的感动,甚至老泪纵横,若不是怕打断了刘皇帝讲话,怕是要扑出来对刘皇帝表示忠心了。
说话间,刘皇帝手中已然多了个酒杯,踱了几步,又继续道:“适才汲公所宣,朕十分感动,不是为了那些歌功颂德的部分,而是其中所罗列大汉发展建设成果,朕听到的,是大汉开宝之盛世,看到的,是天下万民之安康,有此,这方觉得这三十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
朕曾说过,十五年平天下,十五年治天下,如今,朕也可以昂首说出,当初的目标,实现了。
只是,回首再望,朕也老了,人生半百,这须发,同样也白了一半。不过,朕虽老,但志气仍在,朕还要继续走下去,大汉也要继续走下去,就是不知在座诸卿,是否志气犹在?是否初心不改?”
刘皇帝这话一说完,满殿轰动了,皇子宗亲、勋贵大臣们纷纷拜倒,口称矢志不渝,誓死追随陛下……
“
刘皇帝想把气氛搞得轻松融洽些,但显然还是有些困难,他是老皇帝了,而不论新老臣子,对他也只剩下敬畏了。哪怕在这嘉庆节庆典上,在每个人洋溢着笑容的面庞下,隐藏着的还是一种可以称之为压抑的情绪。
卢多逊也在祝贺的人群中,他与赵普的矛盾虽然早已公开化,但这样的场合,也不得不从众。他的位置与赵普隔着几张席位,在低头时,目光刻意地盯了两眼赵普背影,那眼神,仿佛在说:好你个赵普,就这样裹挟群臣了?你至少代表不了我卢多逊……
这个时候的刘皇帝,心情显然是十分愉快的,老脸上都快笑出褶子了,赵普之后,陆续有太子、宗亲、诸部司、地方、诸国使节代表,向刘皇帝恭贺。
直到一群皇孙,也有组织地走到丹墀下,一起跪倒,朝着刘皇帝与大符行礼,嘴里整齐的说着大人准备好的贺词,这些清脆的童稚声,也为万岁殿增添了一抹温馨。
如今的刘皇帝的皇孙与外孙,男男女女加起来,也有二十多人了,此番也难得地齐聚一堂。虽然都是半大的孩子,最大的刘文渊也才十五岁,但这子孙满堂的景象,还是让刘皇帝格外欣慰、开怀,在他眼中,这些孩子同样是大汉帝国的未来。
“都起来!”对孙儿们,刘皇帝自然不用端着架子,笑呵呵地冲他们抬抬手,然后对刘煦长子刘文渊与刘晞长子刘文海道:“文渊你年纪最大,文海你对宫中熟悉,就由你们带着弟弟妹妹们去玩耍吧,大可尽兴,今日不必顾忌宫中的那些礼仪规矩!”
“是!”
皇孙们兴高采烈奔走而去,万岁殿一下子仿佛安静了不少,当然,殿侧的乐师们仍旧从容熟练地演奏着舒缓的乐章。
大概是看氛围差不多了,刘皇帝缓缓起身,慢悠悠地走到并不算高的御阶上,他这一动,殿中是真的安静了,所有人都下意识地低头,不敢再随意侧目,静静地等待着刘皇帝发言。
刘皇帝居高临下,环视一圈,看到这熟悉的群臣伏首的场面,心中已然没有多少波澜,只是酝酿着自己的情绪。
过了一会儿,方才悠悠道:“在这里,朕首先要感谢众卿,倒不是因为你们来给朕祝寿,而是感谢你们陪着朕一路走到这里,一路栉风沐雨,一路披荆斩棘,正是有你们的辅弼,方才铸就了大汉如今的辉煌,你们,都是大汉的功臣,是天下的功臣。
朕十八岁登基,至今已有整整三十二年,三十二载春秋,三十二载风雨。朕犹记得,当年就是在此殿,先帝将千钧重担交付与朕,继位之初,内外交困,国贫民乏,处境何其艰难,那时朕也如履薄冰,废寝忘食,不敢懈怠,唯恐有负先帝所托,如今思来,也是感慨颇多。
所幸,有卿等忠志之士,不懈支持,大汉方才得以保存,并一路冲破艰难险阻,打造出如今的太平天下。
三十二年,实在是太漫长了,在漫长的岁月中,有的人老去了,有的人故去了,朝堂之上也换了新颜,但是朕眼中,绝无新旧之分,只有忠奸之别。
有人说,大汉帝国,打天下的是一批人,治天下的又是另一批人,这个说法有些笼统,但也有些道理。
不过,打天下的功臣,朕记得,治天下的能臣,朕也同样不会忘记,天下不会忘记,青史不会忘记!”
刘皇帝这番话,有些虚,一半发乎内心,一半则纯属客套,不过,在场的大臣们,尤其是那些勋贵老臣,反应尤其积极,满脸的感动,甚至老泪纵横,若不是怕打断了刘皇帝讲话,怕是要扑出来对刘皇帝表示忠心了。
说话间,刘皇帝手中已然多了个酒杯,踱了几步,又继续道:“适才汲公所宣,朕十分感动,不是为了那些歌功颂德的部分,而是其中所罗列大汉发展建设成果,朕听到的,是大汉开宝之盛世,看到的,是天下万民之安康,有此,这方觉得这三十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
朕曾说过,十五年平天下,十五年治天下,如今,朕也可以昂首说出,当初的目标,实现了。
只是,回首再望,朕也老了,人生半百,这须发,同样也白了一半。不过,朕虽老,但志气仍在,朕还要继续走下去,大汉也要继续走下去,就是不知在座诸卿,是否志气犹在?是否初心不改?”
刘皇帝这话一说完,满殿轰动了,皇子宗亲、勋贵大臣们纷纷拜倒,口称矢志不渝,誓死追随陛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